文档详情

马列经典着作8

j7****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830.50KB
约129页
文档ID:61964472
马列经典着作8_第1页
1/129

第八讲 对经济文化落后 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 最基本的划分法有两种: 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经济社会形态 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五种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人的依赖关系社会 三种社会形态 物的依赖关系社会 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自由个性 的社会,,,,,,,,,,,石器时代(渔猎社会) 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农业社会) 技术社会形态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工业社会) 电子时代(信息社会) 生物时代 (生物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时代”: 蒙昧时代 野蛮时代 文明时代 后文明时代,一、马恩“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1.40-60年代,东方必然走西方的道路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共产党宣言》 “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资本论》,2.70年代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东方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恩格斯在此问题上都非常谨慎,并限定了前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是与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除了历史必然性,他们思考的主要之点是历史环境与东方社会的关系问题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东方社会在所有制关系上是一种不同于西方奴隶制和农奴制的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农奴依附关系下,劳动者表现为土地财产本身的要素,完全和役畜一样是土地的附属品在奴隶制关系下,劳动者只不过是活的工作机而在东方特有的形式下,劳动者是公共财产的共有者,劳动者“不是把自己当作劳动者,而是把自己当作所有者和同时也进行劳动的共同体成员”因而在19世纪中后期,虽然面临资本主义各方面的威胁,但是在基层、在村社,人们依然保持着古代纯朴的民风俄国民粹主义思想家把它看成是社会主义因素,因而在西方酝酿革命、东西方被压迫阶级都向往社会主义的激情下,俄国思想家向马克思请教的最重要问题就是东方落后国家能不能跨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由于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因而马克思采取了极其审慎的态度,这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给杂志编辑部的信》和《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和草稿》中。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问题是:“俄国是应当像它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们所希望的那样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呢,还是与此相反,发展它所特有的历史条件,就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 赫尔岑认为公社内充满着未来社会的因素,因而主张“保存公社”特片乔夫则认为:“俄国农民作为天生的共产主义者,同贫困的、被上帝遗忘的西欧无产者比起来,要无可比拟地更接近社会主义,并且他们的生活也要无可比拟地更好 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西方目前正在经过如此困难而漫长的道路来争取的那种制度,在我们这里却仍然是我们农村生活中强有力的人民风尚”因此不应破坏公社,而应保存公社,他们都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脱离生产力发展程度的社会组织方式米海洛夫斯基则根据《资本论》德文版第一版补遗里的一个附注,错误地断言马克思反对跨越卡夫丁峡谷 对此,马克思作了两点回答: 1.“因为我不喜欢留下‘一些东西让人去揣测’,我准各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2.不能把西欧资本主义的起源当作一般的历史哲学理论随意应用。

米海洛夫斯基“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因为“极为相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马克思写这封信的时间是1877年,也就是说,俄国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才十几年这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强大,而农村公社还没有遭到极大破坏,如果无产阶级能抓住这个时机,爆发革命,就有可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一切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历史环境”是马克思思考东方社会历史命运时提出来的最主要范畴从狭义上讲,它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从广义上讲,它也可以指内外环境的总和环境不同,它的历史命运也不同1874年至1875年,恩格斯也对俄国进行了研究,他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一文中表达了如下的观点: (1) 1861年以来,俄国的农村公社早已度过了它的繁荣时代,目前正趋于解体。

(2)“俄国人民有着强烈的联合愿望,但这还远不能证明他们靠这种愿望就能够从劳动组合直接跳入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3)俄国人民,这些“‘本能的革命者’,固然曾经举行过无数次零星的农民起义去反对贵族和反对个别官吏”,但是从来没有反对过沙皇”沙皇被农民看成人间的上帝”,因此,在俄国很难从内部爆发真正的人民革命4)俄国公社新生的必要条件是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只有“西欧在这种公社所有制彻底解体以前就胜利地完成无产阶级革命并给俄国农民提供实现这种过渡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提供在单个农业制度中实行必然与此相联系的变革所必需的物资条件”,俄国才能“实现这种向高级形式的过渡” 恩格斯的思想本质上是对马克思“历史环境”的 进一步说明,也就是说,俄国公社目前正趋于解体并且很难从内部爆发真正的人民革命,因此,它的新生需要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这一外部环境1881年的情况史加复杂,这集中反映在马克思给查苏利奇的回信与三份草稿中查苏利奇是俄国“劳动解放社”的代表,她就同样的问题向马克思请教,因而对查苏利奇的回信就是对俄国全体革命家的回信马克思极其慎重,写了三个草稿,而正式回信的篇幅却只有第一草稿的十分之一,这又是为什么呢?问题再一次集中在对“历史环境”的理解上。

在第一草稿中,马克思认为19世纪纪中叶的俄国已经不是古代的原始公社,而是公私二重性并存的公社在资产阶级和国家的压迫下,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已经渗入公社,它的前途只可能是“下面二种情况之一:或者是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战胜集体所有制因素,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在当时,“俄国‘农村公社’的历史环境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只有俄国‘农村公社’不是像稀有的现象和罕见的怪事那样零星地保存下来,不是以不久前在西方还有的那种原始形式保存下来,而几乎是作为巨大帝国疆土上人民生活的统治形式保存下来的如果说土地公有制是俄国‘农村公社’的集体占有制的基础,那么,它的历史环境,即资本主义生产和它的同时存在,给它提供了大规模地进行共同劳动的现成的物质条件因此,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它能够以应用机器的大规模的耕作来逐步代替小土地耕作,而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又非常有利于机器的使用因此,它能够成为现代社会所趋向的那种经济体系的直接出发点,不必自杀就能开始获得新的生命条件是两个:(1)“必须有俄国革命”;(2)必须使俄国公社处于正常状态,不再遭到国内外资本主义的进一步破坏,“如果革命在适当的时刻发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以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那么农村村社就会很快地变为俄国社会复兴的因素,变为使俄国比其他还处在资本主义制度压迫下的国家优越的因素”。

不难发现,马克思对此还是充满信心在草稿二稿中,马克思基本上保持了初稿的态度,但也表现出对公社前途的某种担忧:“威胁着俄国公社生命的不是历史的必然性,不是理论,而是国家的压迫,以及渗入公社内部的、也是由国家靠牺牲农民培养起来的资本家的剥削公社受国家勒索的压制、商人的劫掠、地主的剥削和高利贷者从内部的破坏,那它怎么能够抵抗得住呢!”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公有制很难战胜私有制在草稿三稿中,马克思对公社的各种前途作了更审慎的思考,即对公社内在的革命性表示了某种担忧:“可是公社受到诅咒的是它的孤立性,公社与公社之间的生活缺乏联系,而且这种与世隔绝的小天地使它至今不可能有任何历史创举因此,虽然与西方资本主义处于同一时代,但是它抵抗不住国家的压迫和资本家的剥削,孤立性又使它不能有任何历史创举因此,在正式回信中,马克思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我在《资本论》中所作的分析,既不包括赞成俄国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也不包括反对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但是,从我根据自己找到的原始材料所进行的专门研究中,我深信: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可是要使它能发挥这种作用,首先必须肃清从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由发展所必须的正常条件。

历史内外环境成为马克思思考的中心之点在这四稿中,马克思有一个观点强调了四次,那就是“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彻底的分离”的运动,“我明确地把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其实质也在于反对教条主义,不要把局部地区的结论随意当作普遍结论,不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而到处套用,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特殊的历史环境1882年,也即马克思逝世前一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为普列汉诺夫翻译的俄文版《共产党宣言》所作的序言中用更明确的语言公开回答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强调俄国革命这一内部条件外,还强调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作为外部条件什么是俄国革命与西方革命的双方互补呢?恩格斯在1893年2月24日致俄国思想家丹尼尔逊的信中作了更加明确的说明恩格斯说,无论根据马克思的意见,“还是根据我的意见,实现这一点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是外部的推动,即西欧经济制度的变革,资本主义在最先产生的那些国家中被消灭我们的作者在1882年1月给过去的一篇《宣言》写的一篇序言中,对于俄国的公社能否成为高级的社会发展的起点这个问题,是这样回答的:‘假如俄国经济制度的变革与西方经济制度的变革同时发生,从而双方相互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占有制便能成为新的社会发展的起点’。

可是现在情况变了,如果我们在10年或20年以前能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那么,俄国也许还来得及避开它自己向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但事实终究是事实,我们不应当忘记,这种机会正在逐年减少”也就是说,1877年至1882年,历史环境又发生了不利于公社的变化1894年,恩格斯逝世前一年,俄国民粹主义空想情绪进一步泛滥针对这一思潮,年迈的恩格斯决定重版《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并专门为此写了跋现在看来,意义极其深远 恩格斯在跋中指出,1877年,“马克思在他的信里劝告俄国人不必急急忙忙地跳进资本主义,是不奇怪的因为当时资本主义还刚刚诞生,资本主义基础还没有牢固,而俄国公社还没有被完全破坏,但是“在马克思写了那封信以后的十七年间,俄国无论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是农民公社的崩溃都迈出很远了在1894年,情况怎样呢?……俄国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基础 ……与此同时,也就举起了砍断俄国农民公社根了的斧头”也就是说,历史环境正朝着有利于资本主义而不是有利于农村公社的方向发展,公社离崩溃不远了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恩格斯认为:“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