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2003中西医结合七年制)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947903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经不调(2003中西医结合七年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月经不调(2003中西医结合七年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月经不调(2003中西医结合七年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月经不调(2003中西医结合七年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月经不调(2003中西医结合七年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经不调(2003中西医结合七年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经不调(2003中西医结合七年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头 痛,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米建平,宝宝也会头痛的!,头痛成为当今“第一疼痛”,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头痛的患病率在人群中呈 增长的趋势。在当今各类常见的病症中,头痛的发生率仅次于 感冒。有专家在“疼痛对劳动生产力的影响和造成的经济损失” 报告中指出,美国劳工协会对美国28902位适龄劳动者进行了一 次为期一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13的人在两周的时间 内曾有由于疼痛导致生产时间流失的经历。头痛是导致生产时 间缩短的最为主要的一种疼痛。每年,在美国的青壮年劳动力 中,由于疼痛导致的时间时间流失造成约612亿美元的损失。在 美国,大约95的女性和90的男性每年至少出现一次头痛症

2、 状,在中国城市居民中大约57的人经历不同程度的头痛。,定义,是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病证。脑及眼、口、鼻等头面部病变和许多全身性疾病均可出现头痛。 可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 本病名源于素问.风论,有“脑风”、“首风”之名。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偏头痛、丛集样头痛、肌紧张性头痛、感染性发热、感冒、脑外伤、五官科疾病(鼻窦炎、青光眼)等。,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 哪些经络循行于头部?,病因病机,起居不慎 感受外邪 上犯清窍 经络阻滞 外感头痛 坐卧当风 肝阴不足 肝 肝阳上亢 郁怒伤肝 肝失疏泄 饮食不节、劳逸失度 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脾 内伤头痛 病后、产后、失血 营血亏虚

3、 禀赋不足 肾精亏虚 肾 劳欲所伤 阴精亏耗 外伤跌仆 气滞血瘀,诊 断,1.以头痛为主症,头痛性质多为跳痛、胀痛、刺痛、昏痛等。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不等。 2. 突然发病或反复发作的病史。 反复发作,多久治不愈。 3.排除器质性病变。,鉴别诊断,1.类中风:类中风多见于45岁以上,眩晕 反复发作,头痛突然加重,常伴有半身肢 体活动不灵活,或言语不利。 2. 真头痛:真头痛呈突然剧烈头痛,常表 现为持续痛而阵发性加重,甚至喷射状呕 吐,以至肢厥、抽搐。,辨证论治,1. 疼痛的病因 分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 2. 疼痛轻重 以外感、血瘀、偏头痛较重;内伤、气虚、血虚、肝肾

4、亏虚较轻;气虚早晨反重,血虚午后反重。 3. 疼痛性质 痰湿者,重坠或胀。 肝火者,跳痛。 寒厥者,冷、刺痛。 阳亢者,胀痛。 气血虚、肝肾亏虚,隐痛或空痛。,4. 辩部位归经 前额头痛,为阳明头痛。 偏侧头痛,为少阳头痛。 后枕头痛,为太阳头痛。 巅顶头痛,为厥阴头痛。 5. 影响因素 气虚与过劳有关;寒湿常因天气变化而变化;肝火者因情志波动而加重。阳亢者常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肝肾阴虚者,每因失眠而病发或加重。,治 疗,治法:通络止痛。多采用经络辨证取穴。,外感头痛: 治法:祛风通络止痛。选取督脉、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百会、太阳、列缺、风池,风寒头痛,加风门。 风热头痛,加曲池、

5、大椎。 风湿头痛,加阴陵泉。 阳明头痛,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加率谷、外关、足临泣。 太阳头痛,加天柱、后溪、申脉。 厥阴头痛,加四神聪、太冲、内关。 操作手法:针用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 点刺放血或刺络拔罐。,方义:百会位于巅顶,太阳为止头痛的效穴,可疏导头部经气。列缺可宣肺解表、驱风通络。风池擅长驱风活血、通络止痛。,内伤头痛: 实证: 治法:疏通经络、清利头窍。选取督脉、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百会、头维、风池,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加太阳、丰隆、阴陵泉。 瘀血头痛,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操作手法:针用泻法。,方义:百会、头维疏导头

6、部经气血。风池活血通络,清利头目,调和气血。,内伤头痛: 虚证: 治法:疏通经络、滋养脑髓。选取督脉、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处方:百会、风池、足三里,血虚头痛,加三阴交、肝俞、肾俞。 肾虚头痛,加太溪、肾俞、悬钟。 操作手法:风池用平补平泻;余穴用补法。,方义:百会疏通气血以滋养脑髓,风池活血通络、调和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辨病位循经取穴,(1)前额痛(阳明经) 取穴: 印堂、太阳、列缺; 阳白、太阳、合谷 攒竹、太阳、合谷 操作:诸穴均施捻转提插泻法。 方义:本组配方均为循经取穴,本“经脉所过, 主治所宜”之意,以局部取穴与五俞配穴为主。,(2)偏头痛(少阳经) 取穴: 风池

7、、太阳、外关 风池、头维、阳辅 风池、绝骨 操作:外关直刺,捻转泻法;头维平刺,捻转泻法;阳辅、 绝骨直刺,捻转提插泻法。 (3)颈项痛(太阳经) 取穴: 风池、后溪 风池、昆仑 风池、风府、天柱 操作:后溪握拳取穴,直刺,捻转泻法;昆仑直刺,捻转泻 法;风府坐位垂头取穴,雀啄进针,以电击感到达全头立即 出针。天柱直刺,捻转补法。,(4)巅顶痛(厥阴经) 取穴: 百会、太冲 百会、列缺 操作:百会平刺,透向强间、后顶,捻转泻法,太冲直刺, 呼吸泻法,余穴同前。 (5)颅内痛(足少阴经) 取穴: 风池、完骨、百会、太溪 天柱、太阳、复溜 操作:完骨,沿乳突后下方斜刺,捻转补法,复溜直刺,捻 转补

8、法,余穴同前。 (6)首如裹(足太阴经) 取穴: 太阳、头维、三阴交 阳白、百会、阴陵泉 操作:阴陵泉直刺,捻转提插泻法,余穴同前。,其他疗法,(1)微针疗法: 耳针: 取穴:额、枕、神门、皮质下、枕;耳背上1/3处第一 条血管。 操作:轻症头痛,取毫针刺或药籽压法。重症头痛在后耳背 部消毒,左手固定血管,右手以锐刀横断血管,出血4050 滴,切口长0.10.2厘米,深达软骨膜;而后用敷料加压包扎, 胶布固定即可。 头针: 取穴:前头痛,对侧感觉区下2/5;后头痛,对侧感觉区上 1/5;配运动区,足运感区。 操作:用30号毫针平刺后每穴捻转1分钟。,(2)穴位注射 取穴:风池下、天柱、阿是穴

9、操作:触找圆形结节,用3%5%川芎注射液,或3%5%丹 参注射液,刺25分,每穴注入0.30.5毫升,隔日治疗1 次。 (3)电针 取穴:分两对穴组:风池与阿是穴,合谷与阿是穴。 操作:任选一对穴,采用泻法,用23伏弱感应电,通电35 秒,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4)刺络拔罐 取穴:太阳、大椎、印堂 操作:三棱针点刺35点,加罐拔之,出血量510亳升。 皮肤针:叩刺头部病经。 (5)艾灸: 取穴:太阳、风池、百会、率谷、印堂、行间、天柱、外关 操作:用艾灸行雀啄灸,每次选用24穴,每穴每次510分 钟,每日灸12次。,(6) 穴位埋线 取穴:太阳、风池、天柱、天应穴,食欲不佳配足三里、 三阴交

10、;失眠配神门、内关、心俞。 方法:每周交替,每次埋46穴,主治功能性头痛。 (7)塞鼻法 处方:细辛、徐长卿、川芎各9g,蜈蚣、山茶各6g、冰片0.5g 方法:上药分别研细末,装瓶备用,以的确良或稠布一小 块,包药末少许,塞入鼻孔内,左右交替塞用,每日更换 12 次,偏头痛者,左侧痛塞右边,右侧痛塞左边。上药 用完为一疗程,间隔35日再行第2疗程。,针灸治疗头痛古代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灵枢.厥病已指出,用手足少阳、 阳明可治疗,“头半寒痛”。 古代针灸治疗本证有以下特点: (1)循经取穴:多取少阳经、肺经、大肠经穴及督脉。 医学纲目“若带偏脑痛,更恶风者,邪在少阳,宜灸风池,无 灸风府,然艾炷

11、不宜大,但小麦粒,七足矣”。 席弘赋“列缺头疼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玉龙歌“偏正头风有两般,若然痰饮风池刺,倘若无痰饮合谷 安”。 针灸大成“中风鼻塞不闻,时流清涕,偏正头风,灸囟门”。 针灸歌道“偏正头疼及目眩,囟会神庭最亲切”。,(2)分部取穴:多取头面部、上臂阴面、手背部穴位。 玉龙歌“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 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百证赋“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 针灸集成“两眼外眦上锐发动脉,各灸三壮,立效”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额头偏头疼灌注,细详孔最患无 妨”,“头风偏痛,不可忍,半边口燥热:合谷(泻)、解溪 (左疼取右,右疼取左)”。 (3).其他

12、: 杂病穴法曰“偏正头疼左右针,列缺太渊不用补”。 医学纲目“灸厥阴、少阳则疼随止”。 卫生宝鉴治疗偏头痛“高巅之上,射而取之,予以三棱针约 十余处刺之”; 奇效良方记载用外敷法治疗本病“急风散,治疗男女偏正头 疼,夹脑风,太阳穴痛,坐卧不安,川乌、辰砂、南星,右为 细末,用酒调涂痛处,小儿贴囟门”。,病 例 患者卢某,男,49岁。就诊时间:2004.6.9 13时。 主诉:头痛3天。 病史:缘患者于2004年6月6日劳累后开始出现头痛,以前 额及巅顶胀痛为主,伴头晕,曾进食后出现呕吐,为胃内 容物,非喷射状,当时测血压:185/110mmHg,患者工作繁 忙未予重视。昨晨头痛加重,遂来我院就

13、诊,测血压 174/114mmHg,考虑为“高血压病”,予口服络活喜口服降 血压,今日晨起头痛无减轻,测血压175/110mmHg,由门诊 收入院。 入院症见:神清,面色潮红,前额及巅顶部疼痛不适,伴 有头晕,口干苦,眠差,二便调。 查体:未见异常。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 患者无外伤及肿瘤病史。,中医诊断: 头痛(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患者入院后口服络活喜、卡托普利,并口服汤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第三日血压,仍波动于160 190/100110mmHg之间。患者拒绝再加用其他降 压药,并拒绝口服汤药。 治疗以“平肝潜阳,通络止痛”为治法: 1.针灸: 取穴:四关 血管舒缩区 行间 针法:泻法。,2.刺络放血:大敦、耳尖各放血0.2ml。 3.耳压:王不留行压双侧神门、耳背降压沟。 治疗后患者血压平稳下降,波动于:120140/70 90mmHg,患者夜间眠差,再予以中药(菊花30 、石 决明30 、草决明30 、葛根30 、牛七30)煎水浴足。 住院7天,血压平稳,头痛消失出院。,小 结,头痛 定义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治疗,手足阳经交会于头部。 循行于头部的经脉有: 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 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 督脉,外邪以风为主,多夹寒、热、湿邪。 风为阳邪,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顶之高, 惟风可到”。,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