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1中图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3746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1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1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1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1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1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1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件1中图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前准备,1.地理课本,双色笔 2.知识点,练习本 3.饱满的激情,第三章复习,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巩固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气温与降水的知识要点。 2、学会看图,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节) 1、中国的地形特征 2、中国的地势特征 3、三级阶梯分布特点 4、主要山脉分布 5、阶梯分界线 (结合课本56-61页图背知识点1-4),二、知识梳理、建构网络,高效记忆,1、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其中( 山地 )最多,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 2/3 ) 。 2、中国地势特征:西(高)东( 低),呈(三级阶梯状 )分

2、布。 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为(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为(盆地)、(高原),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 )。 3、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北列( 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 ); 南列( 南岭)。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 ) 弧形走向的山脉有:( 喜马拉雅山 ),1、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其中( )最多,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 )

3、 。 2、中国地势特征:西( )东( ),呈( )分布。 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为(),平均海拔()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为()、(),海拔()米。 第三级阶梯为()(),海拔大多在()米以下。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 )-( )-( )。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 )-( )-( )-( )。 3、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北列( );中列( ); 南列( )。 南北走向的山脉有:( ) 弧形走向的山脉有:( ),自查自清,1、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其中( 山地 )最多,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 2/3 ) 。 2、中国地势特征:西(高)东( 低),呈(三级阶梯状

4、 )分布。 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为(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为(盆地)、(高原),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为(平原)、(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 )。 3、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北列( 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 ); 南列( 南岭)。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 ) 弧形走向的山脉有:( 喜马拉雅山 ),自查自清,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3,6,7,8,9,4,15,1,

5、2,14,12,13,16,11,10,5,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一,界,二,阶,梯,分,线,二,阶,梯,分,界,线,三,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二节) 6、四大高原 7、四大盆地 8、三大平原 9、三大丘陵 (结合课本62-64页背诵知识点5-8),二、知识梳理、建构网络,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1)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冰雪连绵峰插天 (2)位于我国的北部,地形广阔坦荡,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 ) (3)地势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 (4)地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因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 A柴达木盆地 B吐鲁番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

6、盆地 E.塔里木盆地 (1)中国陆地的最低点( )(2)海拔最高 ( ) (3)面积最大( ) (4)有“巴蜀梯田”之称( ) (5)纬度最高(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1)面积最大,有黑土地之称( ) (2)地势最低,河湖密布,有“鱼米之乡”之称 ( ) (3)主要由黄河冲积形成,又称黄淮海平原( ),对号入“座”,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内蒙古高原 (1)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冰雪连绵峰插天A (2)位于我国的北部,地形广阔坦荡,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 D ) (3)地势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C) (4)地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因水

7、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B) A柴达木盆地 B吐鲁番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E.塔里木盆地 (1)中国陆地的最低点( B )(2)海拔最高 (A) (3)面积最大( E ) (4)有“巴蜀梯田”之称(C) (5)纬度最高( D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1)面积最大,有黑土地之称( B ) (2)地势最低,河湖密布,有“鱼米之乡”之称 ( C ) (3)主要由黄河冲积形成,又称黄淮海平原( A ),对号入“座”,昆 仑 山 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祁连山脉,横断山脉,阿尔泰山,天山山脉,南岭,台湾山脉,秦岭,喜马拉雅山脉,武夷山脉,长白山脉,阴山山脉

8、,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3,6,7,8,9,4,15,1,2,14,12,13,16,11,10,5,N,M,L,A,B,D,C,E,F,G,H,O,P,Q,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1、气温和降水的定义 2、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4、干湿区的划分 (结合课本66-76页背诵知识点10-16),高效记忆,1、气温是指大气的(冷暖)程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2、一般来说,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14时 )最低值出现在( 日出前后 ) 3、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7月

9、)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4、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 秦岭-淮河 )一线分布。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最热的地方在(海南省) 5.我国夏季(7月份)的气温:(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青高原较低温(地形影响)。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新疆吐鲁番 ),最冷的地方在(黑龙江漠河 ),1、气温是指大气的( )程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2、一般来说,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最低值出现在( ) 3、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 )。南半球相反。海洋推迟一个

10、月。 4、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自南向北( ),南北( )很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 )一线分布。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 ),最热的地方在( ) 5.我国夏季(7月份)的气温:( ),南北温差( ),青藏高原较低温(地形影响)。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最冷的地方在( )。,自查自清,高效记忆,6、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 季节 )分配不均,降雨集中于( 夏季 ) 7、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东部多西部少,由( 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8、中国年降水量: 最多:台湾(火烧寮) ; 最少:新疆吐鲁番(托克逊) 9、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

11、秦岭 )( 淮河)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分布,并与( 0 )等温线相重合。,6、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 )分配不均,降雨集中于( ) 7、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东部多西部少,由( )向( )内陆逐渐减少 8、中国年降水量: 最多:台湾( ) ; 最少:新疆吐鲁番( ) 9、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 )( )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分布,并与( )等温线相重合。,自查自清,1、气温是指大气的(冷暖)程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2、一般来说,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14时 )最低值出现在( 日出前后 ) 3、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12、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4、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 秦岭-淮河 )一线分布。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最热的地方在(海南省) 5.我国夏季(7月份)的气温:(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青高原较低温(地形影响)。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新疆吐鲁番 ),最冷的地方在(黑龙江漠河 ),自查自清,6、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 季节 )分配不均,降雨集中于( 夏季 ) 7、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东部多西部少,由( 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8、中国年降水量: 最多:台湾(火烧寮) ; 最少:新疆吐鲁番(托克逊

13、) 9、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 秦岭 )( 淮河)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分布,并与( 0 )等温线相重合。,自查自清,降水量 蒸发量,降水量 蒸发量,-气候湿润,-气候干燥,干湿地区的划分,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湿 润 区,中国温度带,中温带,寒温带,暖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亚热带,热带,中国温度带,4,5,3,6,2,1,拓展题:读中国局部地区地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本区的地形特征有人形象地称为“三山夹两盆”。请你写出三山的名称: A B C ; 本图所示范围主要位于我国地势 阶梯。,C,三、拓展提高,(1)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区的地形特征有人形象地称为“三山夹两盆”。请你写出三山的名称: A、阿尔泰山 B、天山C、昆仑山; (2)本图所示范围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