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936198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教育学习是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措施。“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以来,保卫部从自身着手对本部门所有员工开展集中安全教育培训明朝的统治一、单选题1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 “八股取士”B. 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C. 试题类型繁多D. 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八股取士”,考生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章只是死板的八个部分,不允许发表自己的见解,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2 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A. 废除行中书省B. 设立锦衣卫C

2、. 提升六部职权D. 实行八股取士【答案】D【解析】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这样,要想读书做官,必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文体,抛弃了实用之书。考中科举做上高官的,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ABC和科举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3.朝时期,景德镇以陶瓷举世闻名。最能体现其高超制瓷工艺的是A. 青瓷B. 白瓷C. 唐三彩D. 青花瓷【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景德镇以陶瓷举世闻名。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ABC是唐朝瓷器的杰作

3、。故D符合题意,故选D。4.下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通过图片对比可发现图二中丞相已经被废除,由此判断为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5.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A. 设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 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 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D. 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次设置丞相是秦朝,明朝废除了丞相。故A不符合题意;大兴文字狱是清朝,故D不符合题意;“人君不能恭览庶政,

4、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意思是“如果君主不能亲自处理政事,大臣就会肆意专权。”基于这种认识,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故C符合题意;科举制与题文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6.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 红巾军起义爆发B. 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 朱元璋建立明朝D. 明北伐军占领大都【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A. 设置进士科B. 开创殿试和武举C. 设置明经科D. 明朝“八股取士”【答

5、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从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开始,科举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A是科举制诞生的标志,BC出现在唐朝。隋唐时期是科举制的诞生和完善时期。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丞相废除的时间。丞相制度创立于秦朝,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明朝建立后了,明太祖为加强君主集权,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故答案选D。9.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

6、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玉米甘薯小麦花生A. B. C. D.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小麦不是明朝引进的。故符合题意,故选A。10.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废丞相,设三司设置厂卫制度八股取士设三省六部制A. B. C. D. 【答案】D11.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A. 叙说科举的兴起与变迁B. 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C. 细

7、述三省六部的分工职能D. 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除了改革行政机构外,还授权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朝科举实行“八股取士”。故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AD理解不全面,C与明朝无关。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

8、,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材料二: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参加科举考试必须从小学习和苦练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答案】(1)隋朝;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2)实行八股取士;学习“四书”“五经”,苦练八股文。(3)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意思接近即可)在治安防范工作中保卫部要求治安员按照“全覆盖、零容忍”的工作原则,明确责任、清晰目标,坚持对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地毯式”巡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