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新理论及新技术讲座学习心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909091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0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工程新理论及新技术讲座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油工程新理论及新技术讲座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石油工程新理论及新技术讲座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石油工程新理论及新技术讲座学习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石油工程新理论及新技术讲座学习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工程新理论及新技术讲座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工程新理论及新技术讲座学习心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的一名本科生, 我很有幸在自己本科学习生涯的最后一年能够聆听石油 工程新理论与新技术讲座这门课程,本次课程共 16 个课 时,分别由 8 位老师分别授课,8 位老师也都是代表着石油 行业里最顶尖的行业专家,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着深厚 的学术功底和研究造诣。在短短的 4 周时间内,能听到各 位老师专家毕生的研究心血,也可谓是我们石油大学本科 生的一大幸事。在一个月的学习中我也认真的做了相关课 程的笔记,对每位老师的教学讲座内容进行了学习,记下 了自己的一些心得感想。 在高德利老师的讲座中,我们主要了解了石油工程的 学科特点与科技动态。在高老师的讲解下我重新认识

2、了石 油工程的学科基本概念,所谓石油与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 的流体类化石能源。是围绕油气资源的钻探、开采及储运 而实施的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工程, 是油气勘探开发 的核心业务。通过不同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例如:理论分 析、物理模拟、竖直模拟、数理统计及矿场测试。是着眼 于该工程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工学学科。本学 科以地质、物理、力学、化学及材料、机电等多学科为基 础,主要研究与地层、工程装备、 流体等石油工程实体密 切相关的主客观约束条件,基本特性与变化规律,力学和 化学行为,矿场信息测量与综合利用, 工程设计控制等关 2 键问题。在石油工程的基本概念中我们又了解了具体的油 气井工程、油

3、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了解了诸如 直井复杂地层、斜井大位移井、复杂结构井、海洋深水等 概念。 之后金衍老师又为我们介绍了地层以及岩石的基本性 质。详细为我们介绍了地应力,地应力的测定以及地应力 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所谓地应力也就是存在于地层 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 应力或原岩应力。他是引起采矿、水利水电、土木建筑、 铁道、公路、军事和其他各种地下或露天岩石开挖工程变 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 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石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 必要前提条件。地应力对工程的稳定性影响越来越大,如 岩爆、瓦斯突出、围压大变形、顶板垮落

4、、底板突水等一 系列地质灾害都与地应力有关。 在工程测定方面,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 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 的量测来完成的。地应力测量是一项综合性的测试,可以 说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往往需要几种 方法结合起来对比使用,才可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即使 如此,地应力测量中也往往会出现同一测点测量值分散的 情况。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 3 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 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 的一个前沿性课题。 在了解了基本的

5、概念后我们有学习了石油行业目前的 现状。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渐减少,以及非常规能源的增 加,让我们充分的了解了当前的形势,认清了未来发展的 方向。随后我们又具体了解了一些复杂井型和相关的一些 实例,不同的实例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同时也为为我们继 续学习提供了心得视角和方向,我们的石油石化行业是不 断面临挑战的,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讲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 成的任务做到我们工程作业的极限,这也是我们石油行业 未来的从业人员的应该秉承的一种品质! 在随后的讲座中我们有接触了煤层气和页岩气的相关 知识。在煤层气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煤层气的相关 知识和发展的一些现状和挑战。所谓煤层气,俗称“瓦 斯” ,与煤炭伴

6、生、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储存于煤层内的非常 规天然气,主要成份是甲烷(CH4) 。其热值与天然气热值 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是上好的工业、化工、发 电和居民生活的洁净燃料;煤层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 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 21 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 因此,从能源、安全和环保的角度看,煤层气的开采具有 4 重要意义。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我国埋深 2000m 以内煤 层气地质资源量约 36 万亿立方米,与常规的天然气资源量 相当,约占世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 10%。全国的煤层气资 源主要分布在晋陕内蒙古、新疆、冀豫皖和云贵川渝等四 个含气区,其中晋陕内蒙古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最大,占 全国煤

7、层气总资源量的一半左右。发展前景广阔。煤层气 成藏的地质因素中,构造因素是最为重要而直接的控气因 素;沉积环境主要影响煤储层的生气潜力、储集性能及渗 透性;地下水对煤层气的生成、运移和富集具有一定的控 制作用;三者有利匹配,则有利于煤层气的成藏和勘探开 发。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潜力非常巨大,有着良好的勘探开 发前景。由于中国的煤层气藏普遍具有低压,低渗透、低饱 和及高吸附性的特点,造成其开采难度大,如何提高煤层 气开采的回收量和回收率,是中国煤层气开采的关键问 题。煤层气增产措施有水力压裂改造技术、注气增产技 术、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复合射孔压裂技术、采煤采气一 体化技术和洞穴完井技术。其中水力压

8、裂改造技术和注入 驱替增产技术是目前开采煤层气的主要的增产措施。根据 中国煤层气藏的特点,利用并优化现有的增产技术,研究 适合我国煤层气储层特点的增产技术是以后研究的方向。 随后在吴晓东老师的讲座中,他为我们详细讲解了页 5 岩气的发展历程,目前的技术以及当前的挑战。在页岩气 的革命中,美国成为了时代的领跑者,相比于石油,页岩 气更加难以开采,但全球页岩气储量很大,有着很大的储 备和利益,在巨大市场的驱动下,美国的一些小型能源公 司成功的开发出了页岩气的开采技术,将页岩气的开采由 理想变成了现实,目前美国已经有着相对成熟的技术,页 岩气的使用已经成为日常。 但在我国,页岩气的研究起步较晚,从

9、1996 年开始, 我国陆续开始有人接触页岩气,直到 2003 年 2007 年,中 国才进入了页岩气的研究的初始阶段。虽然中国页岩气勘 探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经过成藏条件的初步对比发现,中 国的许多盆地与美国东部地区页岩气藏的地质条件类似, 故勘探潜力巨大。中国的页岩气发育区可划分为与板块大 致对应的四大区域, 即南方地区、中东部地区、西北地区 及青藏地区,这些区域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但我们的页岩气开采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相比于美 国,我们的地址勾走更为复杂,所以适用于美国的技术也 不能良好的嫁接到我国本土,这就需要我国自己开发的适 用于自身的技术,根据具体的地层特点,研发出自己的页

10、 岩气开发方式,但目前,我国的开采还处于最初阶段,不 能达到盈利的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在无数石油 工作者的努力下,页岩气将在中国掀起一场不小的革命, 6 成为新能源的引领者。 在之后李相方老师为我们讲解油气藏的开采开发并提 供了一些课外学习资料,通过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我对油 气藏油气天然气藏的开采又有了新的认识,在高凝油凝析 气藏的开采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些问题 中,李老师又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从渗流开采机理方面的 创新理论,同时在学习李老师的理论的同时,我也感到李 老师对天然气方面见识的广阔,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想在某一项科研的道路上取得自己的成就,不仅在自 己的研究

11、方向上要做到极致,更要去博采众长,去吸收和 了解油气田开发的各个方面和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对于我 们本科生而言,我们目前面临着钻井和开发,不管我们将 来从事哪个行业对另外的行业都要有相当的了解和见地, 否则没有对石油的全面认识和开采,也只能是盲人摸象, 一隅之见,井底之蛙。 岳湘安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三次采油。在他的讲解中他 没有强调技术,而是着重为我们讲解了三次采油的机理, 在科研面前,掌握科学原理是追关键的,只有掌握机理和 原理,我们才能认清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才能为工程技 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次采油有着很多方法,在低渗透或者说是超低渗透 的地层中,其渗流机理和以往的水驱机理都有着很大的区

12、7 别,而我国很多油田都是低渗超低渗的油藏,这就迫使我 们去认清这些地层的本身渗流机理。 在我们才有的过程中,通常把利用油层能量开采石油 称为一次采油;向油层注入水、气,给油层补充能量开采 石油称为二次采油;而用化学的物质来改善油、气、水及 岩石相互之间的性能,开采出更多的石油,称为三次采 油。又称提高采收率(EOR)方法。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很 多,主要有以下一些:注表面活性剂;注聚合物;注碱水 驱;注 CO2 驱;注碱加聚合物驱;注惰性气体驱;注烃类 混相驱;火烧油层;注蒸汽驱等。用提高采收率也可归属 三次采油。 在三次采油中,我们往往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采收率的 提高:1、提高波及系数,降低

13、水油流度比(M) ,减少驱油 体系的指进现象,达到波及系数的提高;2、增加毛管数 注水开采后,剩余油以不连续油块被困在岩石孔隙中,此 时每个油块受到两个主要作用力(粘滞力和驱动力) 。这里 用一个无因次准数 Ne(毛管数) ,表征上述两种作用力之 比。实验发现采收率与毛管数之间关系:当毛管数(Ne) 超过某一值时,采收率()将急剧上升。原油、水岩石 体系的不同,要求 Ne 数值也不同,一般是不同的数值、但 是这种关系是普遍存在的。从 Ne 表达式可知,要提高其 值,可调参数有两个:一是提高原油的流动速度,或者提 8 高压力梯度, (P/L) 。再有就是降低原油和水的界面张 力。通常是加表面活性

14、剂。从实验可知,微乳液的形成, 其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为此微乳液体系受 到人们的青睐。总之,要提高洗油效率,就要提高毛管 数,而改善界面张力是最有效的途径。 随后岳老师为我们详细对比了长庆油田和大庆油田外 围的低渗透油田的实例。通过实例向我们介绍了不同油藏 不同地层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接下来我们又了解到了一 些有关稠油油藏的开发开采。在我国稠油作为非常规能源 含量很大,主要有新疆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河南 油田这个 4 个油田含量居多,在开发方面美国加拿大的技 术相对成熟先进,而我国在这方面也紧随其后,不断更新 开发心得技术。 在稠油开发过程中,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几类稠油 开

15、采的方式方法。总的来讲有火烧油藏、蒸汽吞吐、蒸汽 驱。这里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火烧油藏的相关概念与原 理。所谓火烧油藏,是一种用电的、化学的等方法使油层 温度达到原油燃点,并向油层注入空气或氧气使油层原油 持续燃烧的采油方法。火烧油藏有正向燃烧、反向燃烧和 湿式燃烧三种基本方式。向前燃烧是常用的方法,该法驱 动的流体必须通过油藏的低温区流向生产井,对特稠原 油,可能形成流体阻塞。反向燃烧可以克服阻塞问题,但 9 其耗风量大。其优点显著:以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 术。用这种方法开采高粘度稠油或沥青砂。可以把重质原 油开采出来,并通过燃烧部分地裂解重质油分,采出轻质 油分。这种方法的采收率很高,

16、可达 80%以上。因此火烧 油层的方法更适用于深井。二是把随石油采出来的天然气 等可燃气体,在还未达到爆炸浓度之前烧掉。但是缺点也 很明显,其实施工艺难度大,不易控制地下燃烧,同时高 压注入大量空气的成本又十分昂贵。其原理是通过燃烧少 量的地层原油产生热量和压力,从而降低地层原油的黏 度。 最后姜汉桥老师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原油油藏开发开 采的一些地层情况和油层描述,目前我们油田都进入了高 含水,特高含水阶段,随着新区块的减少,在油藏的开采 中对剩余油残余油的开采业成为了一大新的研究方向,在 课上姜老师也为我们展示了在水驱过后的油藏的原油分 布,有大量的残余油滞留在岩石孔隙的角隅,当然在实际 的生产开发中,我们还有对油藏的地层压力、原油饱和 度、剩余油含量等等各个方面的地层油藏参数进行监测, 进行详细的油藏描述,在描述的基础上,对油藏进行研 究,研发出合适的开发方案进行合理的油藏开采。 整体而言,通过这次石油工程新理论与新技术讲座的 课程学习,确实感触良多受益匪浅,抛开我通过这 16 节课 10 所学到的知识不谈,这门可给了我一些新的体验和感受。 石油工程看似简单粗糙,但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