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卫生信息传播与交流(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08196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卫生信息传播与交流(1).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五章—卫生信息传播与交流(1).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五章—卫生信息传播与交流(1).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五章—卫生信息传播与交流(1).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五章—卫生信息传播与交流(1).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卫生信息传播与交流(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卫生信息传播与交流(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卫生信息传播与交流,信息交流模式,信息交流障碍,一、信息流的内涵,从本质上讲,信息流就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向同一方向运动着的一组信息的集合。,二、信息流的基本规律,(一)信息扩散律,信息的发散过程,1.信息扩散的多向对称规律 如果信息源S所处的外围介质(自然介质或社会介质)是同质均匀分布的,那么S的信息传递呈一种多向对称结构。主要有四种形式: 传递速度对称 传递内容对称 传递空间对称 传递强度对称 2.信息扩散的拓扑规律,信息传递的拓扑结构,(二)信息价值衰减律,信息经过社会的利用,其价值将部分或全部变为各种社会效益,利用越充分,信息价值衰减就越快。对某一领域来说,其信息的衰减是衡量该领域

2、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献信息老化越快,说明社会的知识结构变化越快,社会发达程度越高。,(三)信息守恒律,从总体上看,信息是不灭的,信息只是在“有用-无用信息”、“有意-无意信息”、“存留-消失信息”间的转换,问量不变。,三、信息流的增长趋势,文献信息流在社会信息流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一)指数增长趋势,科学文献增长与时间成指数函数关系,t,普赖斯指数增长曲线,(二)逻辑增长趋势,弗纳里莫夫和弗拉杜奇提出了文献增长的逻辑曲线。,文献增长的逻辑曲线,t,A,B,文献增长的初始阶段,它是符合指数增长规律的,但它不能始终保持指数增长的势头,当文献增长至最大值的一半时,增长率开始变小,最后缓慢增长,并以

3、K为极限。,一、信息交流概述,(一)信息交流的内涵,信息交流就是人们借助于某种符号系统,通过一定的渠道或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信息交流,信息传递,信息传播,(二)信息交流的特征,1.目的性 2.双向性 3.针对性 4.及时性 5.实义性,(三)信息交流的基本要素,1.信源(S) 5.符号(S) 2.信道(C) 6.反馈(F) 3.信宿(R) 7.环境(E) 4.信息(I),二、信息交流的基本原理,(一)信息交流的栈理论,1.信息栈的内涵 信息栈(W)就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它必须是人或人工系统,具有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的功能。,2.信息交流的栈模式,Text,Text,S

4、,R,信息流,信息栈,S,R,零栈交流,W1,W1,栈交流,(二)信息交流的结构理论,1.S R,2.S R,3.S= R,4.S ?,5.? R,(三)信息交流的实现原理,信息交流的实现体现在载体与符号层次的运动上。表现为载体变换、载体位移、符号转换与符号保持4个方面。,三、信息交流的类型,(一)人际信息交流,人际信息交流是个人与个人间的交流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借助某种无形的或有形的媒介相互连接而组成的新的信息交流系统。 特点如下: 传播范围较小,随意性大 交流的方法灵活,渠道多样 交流互动频率高,反馈及时 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交流方式,(二)组织信息交流,组织信息交流是指组织内各成员之间或

5、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1.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纵向信息交流 横向信息交流 2.组织外的信息交流 组织从外界获取信息 组织向外界输出信息,(三)大众信息交流,大众信息交流是专业化的媒体组织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活动。其主要功能有: 传播信息 引导舆论 教育大众 提供娱乐,一、信息交流的一般模式,(一)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5W模式),1、谁(Who)?(传播者) 2、说了什么(says what)?(信息) 3、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at Channel)?(传播途径) 4、对谁(to whom)?(受者) 5、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

6、ffect)?(效果),缺点:没有反馈要素,忽视双向交流; 未考虑周围环境对信息交流的影响。,(二)申农-韦弗模式,突出贡献:“噪声”概念的引入 缺点:单向模式,无反馈 电子通信模式,不能解释人类信息交流行为。,(三)施拉姆模式,特点:引进了反馈机制,尤其符合面对面的零栈交流 缺点:未反映出信息交流双方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信 息交流的影响。,(四)马莱兹克模式,信息交流的要素:传播者、接收者、媒介与信息都受到不同社会影 响力和心理因素的制约。,(五)门泽尔-米哈依洛夫模式,非正式过程:速度快、针对性强、反馈迅速、易于理解、便于表达 正式过程:速度慢、反馈不及时、但可靠性高、且系统全面。,(六)维

7、克利模式,1.维克利模式,信息是使人原有知识结构发生变化的那一小部分知识。,信息反馈回路a,b,该模式表明,人类信息源总是在有意识地发布欲通告的信息,信息接受者则总是在积极地寻求可能提供信息的各类信息源。 指明了信道和反馈的重要作用。,c,2.维克利模式,该模式中,人、文献、机器和自然界是相互作用着的4个信源兼信宿。,二、医学信息交流模式,医学信息交流主要包括新医学学术信息交流和医患信息交流两个方面。,(一)牛场大藏-津田良成的典型标本模式,医学与医疗情报 产生至利用的流程,治疗,诊断的情报流程,决定思考的信息流程,(二)穆尔的医-患信息交流模式,认为患者是医学、医疗情报的发生源。,病人获取医

8、学信息的流程,(三)贝梅尔-穆森的诊疗循环模式,各领域人类活动的3个阶段,诊断-治疗循环图,(四)基于证据的诊疗决策模式,从现代循证医学(EBM)出发进行医疗诊治决策的模式。,三、网络信息交流模式,(一)网络信息交流的一般模式,1.信息交流的主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器。 三种模式:人与人的交流 人与机器的交流 机器与机器的交流 2.参与网络信息交流的主体都具有传播者和受众的 双重身份。 3.在网络信息交流过程中同样会受到社会外界环境 的影响。,(二)网络学术信息交流模式,非正式信息交流,正式信息交流,一、传统的信息交流障碍,信息交流障碍是指社会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信息本身及社会、自然等多种原因

9、而产生的阻碍信息合理流动、导致信息交流效果偏差的一切现象和行为。,(一)信息交流发生障碍,指信息发送者在交流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产生的阻碍或影响信息交流运作和效益的现象和行为。 1.信息源障碍 信息源分散,信息处于交流渠道外 组织内部信息受限制,交流不畅 信息源语种结构多样,交流受阻 信息源与交流方式不协调,交流效率低。,2.信息无序与利用有序产生的障碍 3.信息时滞障碍 指信息从产生到传递之间的时间差,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障碍。一般栈交流信息时滞比零栈信息交流时滞长。,(二)信息交流传递障碍 指信息在各种通道中传递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而引起的信息交流不畅、信息失真或有效度不足等

10、问题。 1.交流渠道障碍(选择不当、同一渠道但设备落后) 2.干扰障碍 (传递过程中受到各种噪声干扰) 3.管理障碍 (信息服务机构组织管理不善),(三)信息交流接收障碍,信息用户的需求能不能真实地合理地得到满足,关键在于信息用户能不能很好地接收并利用信息。 1.接收需求障碍 获取信息主题范围差异、获取信息具体内容差异、获取信息基本目的差异。 2.接收语言障碍 自然语言障碍 学科专业语言障碍 检索语言障碍 3.接收技能障碍 技术设备操作能力障碍 选择运用信息能力障碍,克服接收障碍: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能力的提高(获取、识别理解、加工处理、创造新信息),(四)信息交流环境障碍 1.政治因素造成的

11、障碍 2.法律法规因素造成的障碍 3.经济因素造成的障碍 生产者不能将信息及时快捷地向交流系统发布。 传播者无法更全面地收集、科学加工、广泛传播信息。 信息接收者无法及时、全面地获取利用信息。 4.科技因素造成的障碍 5.文化因素造成的障碍 6.教育因素造成的障碍,二、医学信息交流障碍,1.医-患间语言障碍 医生和病人在交流有关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时,由于双方的 信息不对称及语言表达不当或错误而引发的信息交流效果低下的现象和行为。 2.医-患间的时间障碍 3.医-患间的沟通心理障碍 医生和病人在交流过程中由于受某些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不愿意坦白地、完全地交流信息的行为或现象。 病人隐瞒病情 医生态度

12、差、不耐烦 医疗纠纷 医生人道主义,暂不说明真实情况,(一)医学信息交流障碍分析,(二)疏通医学信息交流障碍的措施,1.普及医学知识 2.建立医-患沟通制度 3.加强医生沟通技巧的培养和提高 语言沟通技巧 行为沟通技巧 换位思考的能力,三、网络环境下影响信息交流的新问题,(一)数字鸿沟 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占有和应用程度的不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问题。 1.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 2.同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鸿沟,(二)信息污染,信息污染的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是无用信息、劣质信息和有害信息渗透到信息资源中,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和利用造成干扰,增加了信息筛选、甄别的难度。,(三)信息侵权 对信息产权的侵犯。网络环境下,信息侵权主要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侵犯、隐私权的侵犯及名誉权的侵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