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878244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6.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阻断院感注射传播 让注射更安全,主要内容,一、安全注射概述 二、注射风险 三、注射相关不良事件 三、安全注射主要内容 四、安全注射原则与要求 四、针刺伤原因与防护 五、职业暴露处理,安全注射 2015医院感染防控国家主题行动计划,指导思想 推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落实为主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安全注射理念和实践,致力于减少因违反安全注射原则导致的医院或医源性感染,以及医务人员相关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与医疗安全。 行动主题 行动起来,让注射更安全。,NIHA医院感染防控主题行动计划,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 ( 2015-2018年),推动安全注

2、射理念建立与规范执行,实现安全注射持续改进,推动和促进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1. 开展基线调查,掌握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基本情况; 2. 加强安全注射知识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 安全注射的意识、知识和技能;面向患者普及安全注射 常识,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提倡对出院后居家注射操作 的患者或家属进行安全注射教育;倡导医疗卫生机构加 强多部门合作,优化安全注射环境; 3. 建立、完善安全注射制度、操作规范及规程,并着力推 进安全注射操作规范及规程的落实;强化不安全注射风 险识别、评估与干预,防范因非安全注射导致的医院感 染以及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事件的发生;

3、 4. 探索符合实际的安全注射最优模式和最佳实践,制定并 实施安全注射持续改进长效机制。,1.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环境、设施条件、器具配置等合 格率100%; 2.医务人员安全注射培训覆盖率100%; 3.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95%; 4.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操作依从率90%; 5.规范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实施注射率100%(硬膜外麻醉 、腰麻除外); 6.医疗卫生机构对注射后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100%; 7.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安全注射质控覆盖率100%; 8.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发生率较基线下降20%。,安全注射量化指标,安全注射现状调查内容 1.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基本情况; 2. 安全

4、注射用品配置情况; 3. 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情况 4. 医务人员安全注射培训情况(近2年内) 5. 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6. 现场督导情况:注射、输液、采血三项的操作;治疗车 和治疗室配置锐器盒情况、停止使用的锐器盒的转运过 程及其储存地点、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资质等。,安全注射调查现 状,全国感控专项飞行检查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41.54%,医务人员对安全注射的概念仅局限在“三查七对”,安全注射依从率仅29.68%。,注射概念,注射是指采用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体内,达到诊断、治疗等目的的过程和方法。 注射类型:肌内注射、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牙科注射 静脉注射

5、、静脉输液 动脉采血、静脉采血 腹腔穿刺、胸腔穿刺 腰椎穿刺、关节腔穿刺,12,注射的风险,外部风险: 1、注射用器具、药品、材料。 2、非正确使用信息。 3、非合理用药。,注射的风险,内部风险 1、注射过度与滥用 2、非正确注射 3、未达标的消毒灭菌 4、职业暴露导致感染性疾病的注射途径传播 5、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注射的风险,高危环节风险 注射前处理注射器具、用品、环境的准备 溶药与配液 穿刺环节手卫生、皮肤消毒、规范操作 输注环节推注、灌注、加注、更换的时间、过程、方式。 注射后处理锐器分离、医疗废物处理,安全注射概念,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的医务人员在规范操作下不带来

6、任何的风险、以及注射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等医疗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 接受者无害 医务人员无害 社会环境无害 他人无害,安全注射意义,1、 执行安全注射可带动和促进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防控相关规范的执行与落实,进而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2、安全注射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基本路径和根本保障之一。,安全注射管理-5M1E分析法,人 Man:人员 机 Machine:设备 料 Material:原材料 法 Method:方法 环 Environment:环境 测 Measure:监测,安全注射内容,1、安全规范的操作 2、严格执行手卫生 3、正确的锐器伤防护措施

7、4、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 5、安全的注射器材和注射药物 6、安全的消毒产品 7、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8、标准预防意识,安全注射基本原则,无菌操作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无菌操作原则,注射前需确保注射器和药物处于有效期内且外包装完整。 一次性注射器及其针头不能重复使用。 皮肤消毒后应待干完全后再进行注射。 使用同一溶媒配置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使用新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取溶媒。 注射操作前应进行手卫生。 皮肤消毒后不应再用未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措施,安全注射基本要求,1

8、、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应为注册护士、医师和乡村医生,并应定期进行必须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2、应对患者和照顾者进行注射治疗等相关知识的教育,确保患者对你的操作有充足的准备。 3、所有操作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 4、注射器材、药物、皮肤消毒剂符合要求。,安全注射基本要求,5、进行注射操作前停止清扫工作,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工作。 6、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严禁使用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再次抽取药液。 7、尽可能使用单剂量注射用药。 8、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必须注明开启时间,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

9、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9、药品妥善保存,疑有污染立即停止使用。,非安全注射的危害,可导致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2000年全球范围内由于非安全注射操作导致: 2100万乙肝病毒感染(占HBV新发感染的32) 200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HCV新发感染的40) 26万艾滋病毒感染(占HIV新发感染的5 ) 可造成诸如脓肿 和毒性反应等非传染性不良反应。 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的情况经常存在。它使得患者直接或间接地暴露于病原体。 对医护人员造成了伤害估计4.4%的HIV感染和39%的HBV和HCV感染

10、是由于职业暴露因素导致。,非安全注射的危害 1、注射技术不当,造成创伤性麻痹、神经损 伤。 2、注射物质不当引起中毒、过敏性休克等。 3、注射完成后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可能给他人 造成伤害,也会污染环境。,非安全注射原因 1、对注射的认识偏差; 2、安全注射意识淡薄; 3、经济利益驱动; 4、缺乏正规培训; 5、一次性注射器的缺乏严格的管理; 6、检查、监测系统不完善。,非安全注射具体表现 1、使用未经消毒或不合格消毒的注射或穿刺 器具; 2、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3、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规定; 4、连续注射时共享针头或换针头不换针管; 5、操作技术不正确;,非安全注射具体表现,6、注射的废弃

11、物处理不当 7、溶媒用注射器重复使用。 8、操作台面杂乱,注射器容易碰落。 9、使用后的注射器手工分离与二次分拣。,非安全注射的相关不良事件,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非安全注射相关不良事件,1996年上半年,湖南省常德市一些基层卫生院和私人诊所由于使用了一批劣质一次性注射器,先后引起46名病人出现臀部注射部位感染症状。,非安全注射相关不良事件,广州从化银林某卫生站医生1名,护士1名。 2005年8月至12月,累计发现注射后局部脓肿病人30例。 注射室使用水源来自井水,从注射室物体表面、水源井水中检测到脓肿分支杆菌。,注射室、水源水井 (直接供水)采样检测,3、非安全注射相关不良事件欣弗事件,关于立

12、即暂停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 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的紧急通知 近日,青海、广西、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省区陆续出现部分患者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欣弗” )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责成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紧急控制措施,控制该药品不在临床继续使用。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出了暂停该品种销售和使用的协查函,并责令该药品生产企业立即全部收回该企

13、业6月份以来所生产的所有批次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暂停该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确保不良事件不再蔓延和重复发生。 卫生部办公厅 二六年八月三日 3例死亡,81例不良反应,涉及9个批号,10个省份。 事件原因: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无菌检查和热原检查项不符合规定,非安全注射相关不良事件温州针灸事件,2011年下半年起,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陆续收治15例疑似分支杆菌感染的病人。医生从病人的病史了解到,这15人都来自永嘉县瓯北镇,而且都曾经在瓯北“吴美娥中医针灸诊所”进行过针灸治疗。 专家们分析认为此次感染事件可能与穴位注射交叉感染有关,也就是说可能是患者在该诊所打封闭针时感染的。据患者反

14、映,有人曾在该诊所打了好几次封闭针,甚至出现脓块后还到该诊所治疗。专家对该诊所的物品及诊疗器械进行采样,送上级部门检验,专家指出是诊所使用的诊疗器械消毒存在问题,基本确定患者感染的是结核分枝杆菌,5、非安全注射相关不良事件,保定爱民诊所 肌肉注射感染事件,浙江永嘉15人疑在私人 针灸诊所感染分支杆菌,非安全注射相关的锐器伤,医务人员在使用注射器具过程中或使用后的处理过程中易发生锐器伤,不安全注射引起锐器伤高发。 2011年全国7省市对20.7万医务人员进行的横断面调查发现,4.7%的医务人员在1个月的时间内发生了注射相关的锐器伤。,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的流行病学研究,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的流行病学

15、研究,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的流行病学研究,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的流行病学研究,针刺伤发生原因,1、操作者操作不规范,危险的回套动作。 2、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环境光线不充足。 3、操作环境秩序紊乱操作者对环境不熟悉。 4、工作繁忙、情绪急躁 。 5、缺乏防范知识的系统教育。 6、护士对针刺伤的危害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 7、 将患者的血液、体液标本从注射器中注入标本容器中。 8、使用后的针头没有在第一时间处理、随意放置。 9、手术室护士在传递器械时动作不规范,器械摆放不合理。,医务人员常见针刺伤的原因,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医务人员常见针刺伤原因,将血液标本注入试管中,拔出针头时,医务人员

16、常见针刺伤原因,抽血时分离针头,医务人员常见针刺伤原因,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医务人员常见针刺伤原因,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架上,48,医务人员常见针刺伤原因,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医务人员常见针刺伤原因,处置治疗后用物,医务人员常见针刺伤原因,针头从装满利器的容器中突出,使用不合格的锐器盒,医务人员常见锐器伤原因,不合适丢弃导致的损伤,针头丢弃在塑料袋中,针刺伤防护措施,严格禁止回套针帽,这是最危险的动作。 不用手传递锐器、针头。禁止用双手接触针头。 禁止用手将已经用过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 重视针刺伤的危害,加强教育,改变其危险的工作行为 手术室护士合正确传递器械、合理摆放器械。 采取科学排班,减少护士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压力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健康,针刺伤防护措施,针头不能随意乱放在病人床上、床头柜上、病房地面上、医疗垃圾袋中、更不能与生活垃圾混放。 操作时集中注意力。保持光线充足。 给意识不清的病人进行操作时不要慌张。 对用过的针头不要重复使用,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