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讲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861080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讲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讲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讲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讲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讲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讲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讲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课件 鲁教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自主梳理考点互动探究 教师备用习题,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成因: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2)三圈环流:图8-1中a为低纬环流,b为_,c为高纬环流。,中纬环流,图8-1,(3)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季节移动规律:随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_,冬季偏南。,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低纬信风,中纬盛行西风,太阳直射点,偏北,2.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北半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带,相间,(2)季风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亚洲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_,其切断了_带。,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

2、地低气压,图8-3,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亚洲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_,其切断了_带。,副热带高气压,亚洲(印度)低压,图8-4,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 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西南,西北,1.理解气压带、风带应“四抓” 受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地球上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核心突破,探究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图8-5,(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见图8-5,以北半球为例),(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

3、定风带风的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记忆看纬度位置:一般来说,纬度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度。 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也是相间分布的。 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图8-7所示:,图8-6,图8-7,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

4、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全年气温和降水特点相对单一,季节变化小。,(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命题点一 气 压带、风带的判断 1图8-8 为世界局部示意图。夏季,S市主要受 (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命题探究,图8-8,D 解析 S市位于30N40N的太平洋东岸,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命题点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2015重庆卷 图8-9

5、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图8-9,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特征与分布。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图示区域(马尔代夫)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命题点三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3 2015海南卷 图8-10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6、图8-10,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成因。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波斯湾南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半岛西南侧多荒漠。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该半岛受来自干热陆地上的西南风影响,气候干热。,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核心突破,探究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图8-11,(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图8-12,(续表),命题点一 气压中心的判断 4 2015重庆卷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

7、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命题探究,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受海陆分布影响的气压带、风带的变化。寒露时节即10月8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已经进入深秋,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已经南移,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的是阿留申低压;受亚洲高压影响,我国天气寒冷程度增强。,命题点二 季风特点及其影响 5. 2015安徽卷 图8-13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

8、汽,图8-1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以及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成因。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是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所以D项正确。,读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B8-1),完成12题。,图B8-1,B 解析 结合图示知,由于大气垂直运动,近地面a地气流下沉,为高压,等压面向上隆起;而b地为低压,等压面向下凸。根据气压分布规律知,四地气压大小应为PaPbPcPd。根据图示并不能确定b地气流上升是由空气受热引起的。,1.关于图中a、b、c、d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等压面向上隆起 b地空气受热上升 c地气压高于b地气压 d地气压最低 A. B. C. D.,D 解析 若a地为副

9、热带地区,则当其位于北半球时,b地在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那么Q地位于北半球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南风;当其位于南半球时,Q地位于南半球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南风。,2.若a地为副热带地区,则Q地的风向可能是 ( )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西南风 A. B. C. D.,图B8-2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米/秒)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图B8-2,3.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 A. B. C. D.,B 解析 从图上可以看出,地位于20N附近,7月份吹东风,风力为5米/秒,1月份吹西风,风力约为10米/秒,因此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故B项正确

10、;地位于60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风力约10米/秒,变化不大,故A项错误;地位于赤道附近,赤道附近为无风带,风向和风速变化不大,故C项错误;地位于50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风速为20米/秒和约1520米/秒,变化不大,故D项错误。,4.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D 解析 洋流受到盛行风的影响,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北信风,洋流由东向西流动;中纬度盛行西风,洋流由西向东流动,这与图中低纬度吹东风、中纬度吹西风的分布规律相似,故D项正确。,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图B8-3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

11、风速分布图。完成56题。,图B8-3,5.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 A.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B 解析 读图可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风速和风速差异都比南半球的小,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大,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小。,6.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 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 C.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D.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D 解析 地球是一个球体,南北纬度相同的地区地转偏向力相当;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强盛,广阔的陆地面积、起伏的地形、气压形势的季节变化对西风气流的运动影响大。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下垫面物理性质比较均一,气压带、风带大致沿纬线呈带状分布,西风风速比北半球的大,风向也更为稳定。,7.图B8-4为南亚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图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用带箭头线划,画在下面方框内)。,图B8-4,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亚的季风环流。当图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该地正处于冬季,吹东北季风,结合图中指向标画出具体风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