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61076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1、 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显忠,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年十七,随父永奇出入行陈。金人犯鄜延,经略使王庶命永奇募间者,得张琦;更求一人,显忠请行。永奇曰:“汝未涉历,行必累琦。”显忠曰:“显忠年小,胆气不小,必不累琦。”后有敌人夜宿陶穴,显忠缒穴中,得十七人,皆杀之,取首二级,马二匹,余马悉折其足。庶大奇之,补承信郎,充队将,

2、由是始知名。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父与子相泣曰:“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会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元帅撒里曷来同州,显忠以计执之,驰出城。至洛河,舟船后期不得渡,与追骑屡战,皆胜。显忠憩高原,望追骑益多,乃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遂推之下山崖,追兵争救。显忠携老幼长驱而北,至鄜城县,急遣人告永奇。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趐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皆遇害。显忠奔夏,夏人问故。显忠泣,具言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宣抚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忠义归朝,惟君第一。”至行在,高宗抚劳再三。兀术犯河南,

3、手诏以军与张俊会。显忠与敌战,败之。兀术谓韩常曰:“李世辅归宋,不曾立功,此人敢勇,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金帅孛撒自南京率步骑十万来,晨薄城,列大阵。显忠亲帅军遇于城南,战数十合,孛撒大败,遂退走。俄增兵复来逼城,显忠谓宏渊并力夹击,宏渊按兵不动,显忠独与所部力战百余合却之。显忠曰:“若使诸军相与掎角,则敌兵可尽,金帅可擒,河南之地指日可复矣。”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乾道改元,乃还会稽,淳熙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谥忠襄。(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显忠缒穴中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B.会

4、刘豫令显忠帅马军赴东京 会:恰巧C.舟船后期不得渡 期:预定的时间 D.兀术犯河南 犯:危害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名,一般指姓名,幼年时一般由父亲命名;多用于自称,或用于做传时介绍传主。B.行陈,亦称“行伍”,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代指军队。C.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南宋在杭州设立临安府(意为临时安顿),称之行在。D.乾道,年号名,古代纪年的一种常见方式;改元,指同一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显忠年少便胆识过人。十七岁随父出入行阵;在招募探子时,显忠主动请求前往;后又孤身夜

5、袭敌人成功,被王庶看重。B.李显忠有勇有谋,善于应变。在同州用计抓获撒里曷;与追兵作战,战而胜之,面对越来越多的追兵,与撒里曷折箭为誓后将其推下山崖脱身。C.李显忠忠肝义胆,一心向宋。金人攻破延安,曾授任显忠父子两人官职,但他们对此内心深感愤慨,并未诚心归附。D.李显忠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归朝之后,曾与张俊一道击溃进犯合肥的兀术;又与宏渊合力夹击自南京来犯的金帅。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永奇密戒之曰:“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5分)(2)显忠知宏渊无固志,叹咤曰:“天未欲平中原耶?何沮挠若此!”(5分)(2)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词,完

6、成5-6题。独 鹤 唐 韦庄夕阳滩上立徘徊,红蓼风前雪翅开。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鹤.唐 褚载欲洗霜翎下涧边,却嫌菱刺污香泉。沙鸥浦雁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两首诗写鹤都采用了细节描写:前诗写鹤伫立、展翅的细小动作,后诗写鹤嫌菱刺而不洗濯的细微心理。B.两诗写鹤都采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前诗以夕阳、沙滩、红蓼为背景进行烘托,后诗以溪涧、蓝天为背景进行烘托。C.两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两首诗中鹤的颜色、动作为实写;两首诗都着一“应”字表猜测,是虚写。D.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两诗吟咏鹤的形象,其实都融入了诗人内

7、心的思想,寄托了诗人的志趣。.E.两首诗的艺术手法也有不同:前诗运用夸张的修辞,动静结合;后诗也用夸张的修辞,但只有动态的描写。6.两首诗借刻画的鹤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3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_,_。”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3)白居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_,_。(4)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 ,_。(5

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6)记念刘和珍君 中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二、现代文阅读(26分)8.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起梅花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9、”。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第二次一个美国人

10、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

11、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

12、,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

13、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梅花,几千

14、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A. 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B. 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C. 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D. 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的精神。(2)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

15、结合全文加以赏析。(5分)(3)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9.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记者被取消获普利策奖资格美大卫马纳尼斯(本报讯)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昨天宣布取消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这个决定,是在该记者承认她的获奖作品纯属捏造后宣布的。库克的报道吉米的世界,讲的是哥伦比亚特区一个八岁男孩吸食海洛因成了瘾。这篇报道据说是通过采访吉米本人、他母亲及其同伴写成的。现在库克承认,她从未采访过其中任何一个人,而是根据华盛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来源提供的关于吸毒者的材料编造了这篇报道。在她承认编造假报道后,有人揭发她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是编造的。库克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