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002(简约本)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849019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002(简约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美学-002(简约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美学-002(简约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美学-002(简约本)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美学-002(简约本)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002(简约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002(简约本)(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美 感,第一节 美感 第二节 美感的形成,第一节 美感,一、美感的涵义 美感属于审美心理学的范畴,分为广义和 狭义。 狭义的美感就是审美心理感受,在具体的审美关系与审活动中出现。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形成审美关系后的心理活动与心理感受,是一种悦目怡情的心理状态,是理性消泯于感性的,由快感而升华的自由心灵的感动,是审美活动中对美的欣赏、认识和评价。,广义的美感也叫审美心理,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狭义美感; 第二个层次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 它包括“审美理想、审美修养、审美能力、审美趣味等”。 广义的美感是作为审美主体的审美潜能存在,为狭义美感提供背景,但它的形成需要狭义美感。,二、美

2、感的特征 1. 美感与快感的差异(超越性、愉悦性) 快感是满足了本能欲望所得到的快乐感,是 人和动物均具有的; 人的美感形成于快感,以人的感官为基础,但 超越了快感,具有了快感所不具有的人的精神、 理性的内容,是人无功利地直观对象而获得的精 神上的满足和愉悦感,是感性和理性和谐统一的 一种心理感受。美感不仅有生物学的渊源,同时 有社会学的依据,只有人具有美感,动物不具备。,2.美感与认识 (直觉性) 美感的心理和情感的体验,离不开人的认识功 能;人的认知、想象、情感以及社会功利等,都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美感的形成。 3.美感的个体性与共同性 美感既与审美个体的特殊性关联,也同时具有 人类共同

3、的标准;即美感的客观性和美感的个体 特殊性以一种很复杂、很微妙的联系融合在一起。,三、西方传统美感思想 1、柏拉图的“迷狂说”(灵感) 美感是人的灵魂在一种“迷狂”状态下,对美的“理式”的回忆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双重含义: 一美感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人处于“迷狂”状态的心理反应,美感是非理性的,是一种感性的心理激动,无法持久。 二美感的获得要依赖人的感觉器官,其实肯定了美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实质。,2.普洛丁(“太一流溢说”) 古罗马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 理式的美是充满神性的最高的美,只有在心灵深处才能出现,人的感官是无法感受到的,人能感受到的只是事物的美。 依靠心灵观照理式的

4、美。“我们就得向更高处上升,把感觉留在下界”,“见到这种美所产生的情绪是心醉神迷,是惊喜,是渴念,是爱慕和喜惧交集”。 区别了美感与快感,把美感定义为具有精神性的心理感动。,3. 圣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年1274年 ) 内在的完整统一; 比例“涉及认识功能,因为凡是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做美,所以美在于适当的比例,感官之所以喜爱比例适当的事物,是由于这种事物在比例适当这一点上类似感官本身”; 华彩; 精神的美(品德)、外在的美(形体) 明确了美感中的理性因素,同时美感的获得还需要客体的感性形式。,4. 夏夫兹伯里 哈奇生: “内在感官”说 人生来具有“内在器官”“内在眼睛”,人依靠它

5、获得灵感,不需要后天教育培养。 美的快感是因为人类具有“适于感觉到这种美的快感的感官”即“内在感官”。 内在感官与生理观感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生理感官只接受简单观念,获得比较弱的快感,内在感官接受复杂观念,获得的快感更加强烈深远。 “内在感官”说明显区分了美感和快感两种心理状态,明确了美感与人类理性的内在联系。,5.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简言之,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产生出来。”,美感只针对人化的自

6、然而言;凡是对象能使人在感觉中得到对人本体的肯定和人类自身的确证,才能够产生美感。 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与之观点类似。 (美是人的生命力量的表现或投射。),6.心理美学学派 审美心理的研究成为当代西方美学研究的主题。 三个审美心理学流派: 鲁道夫阿恩海姆(1904-2007)美国现代心理学家 ,美学家 艺术与视知觉。 “格式塔(德语Gestalt) 心理学美学” (完形心理学美学),“异质同构”(或同形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 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

7、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人们才在外部事物和美术品的形式中直接感受到“活力”、“生命”、“运动”、“平衡”等性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美学 弗洛伊德(1856-1939)的精神分析学; 1900释梦; 人格的三个层次: 本我 无意识(饿、渴、睡、性 ) 自我 (前)潜意识 超我 意识 著名的剧本分析俄狄浦斯王恋母情结 厄勒克特拉 恋父情结,荣格(18751961) 心灵有四个层次: 一、个人意识,或称日常的觉察; 二、个人潜意识,其之於个别心灵而言是独特的,但无法被察觉; 三、客体心灵或称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心灵普遍存在的结构; 四、集体意识的外在

8、世界,有共同价值与形式的文化世界。,人类的心理原型: 无意识集体原型 无意识个人原型 审美意识具有集体的性质,美感具有历史性和普遍性。,托马斯门罗(18971974) 美国美学学会的创立者,1945年创立学会会 刊美学与艺术评论,连任该刊主编达二十年 之久。门罗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者有:走向科 学的美学、艺术的进化与其他文化史学说 等。 “美学之所以能渐渐地变成为一门科学,它是 建立在艺术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和建立在诸如心理 学和社会学这样古老的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它们愈来愈多地涉及到艺术的具体现象和艺术家。今天的美学,正像其它的古老的学科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描述性的学科。” 自然主义美学采

9、取所谓的“描述”性的实验方法,这种描述性的方法“永远是尝试性的和不带成见的方法”。,美既不纯然是主观的,也不纯然是客观的,换 句话说,它既带有主观性,又带有客观性。“一 方面,美取决于各人的情感和所受的教育”,这 使美不能不带有主观性;“另方面,美又不完全 是由趣味决定的,某些人、某些艺术作品和自然 风光事实上就是比另外一些人、艺术作品和自然 风光更美一些,而不管是否每个人都欣赏它们”,这又使美带有客观性。,门罗关于美的本质做出界定: “美是一种经验的、客观的或知觉的要素,基本上是某些类型的感性性质和意义以及这些感性性质和意义在形式上的结合体。它们不一定要在观赏时被直觉到或者呈现出来,它们可能

10、由呈现于眼前的刺激物暗示出来,或者在想象中构思出来。”,门罗的新自然主义美学的意义: 从怀疑美的哲学到否认美的本质研究,是门罗的最引人注目的美学主张,他说:“对“什么是美”这一问题最短、最简单而正确的回答是美是许多不同的东西。因为对美这个一直在被采用的术语至今仍未有很好的理解。” 最典型地代表了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转型:从美的哲学的形上研究转入审美经验的科学描述。,第二节 美感的形成过程,一、美感是如何形成的? 1.西方美学史关于美感起源的几种观点: 以柏拉图为代表,认为美感是“神赐的迷狂”;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认为美感是对美的事物的模仿或反应,或来自于对客观对象的感觉,或是客观事物的美在感官

11、中的反映; 夏夫兹博里认为美感是人的“内在感官”对事物的感觉; 美感是人的生命力量的表现或投射。,2.关于审美发生的观点: 动物美感说 性本能说 游戏说,性本能说 弗洛伊德 “性冲动” (Libido) (感官的人化情欲的人化) 弗洛伊德在考察澳洲土著人时也 写到:过 着原始生活的土著人,“极尽最大努力,严格的 近乎痛苦地防 制着乱伦的性行为,事实上,我 们几乎可以说:他们整个社会结构就是 为了这 个目的而设立,不然至少也与之大有关系。”,人类的艺术,就是隐藏于“本我”的“原欲”升华的形式;艺术之美,是“原欲”假艺术形式来满足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隐藏在“本我”深处的欲望。,游戏说 游戏说是关

12、于艺术(或者说文明)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席勒首先提出游戏说: 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认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谷鲁斯: 从动物的游戏本能揭示艺术的起源。 “内摹仿”是人的天生本能。在审美欣赏活动中,伴随有一种摹仿性的运动过程,这是外物的姿态在欣赏者内心的再现。 他,3.审美成为人类的需要,最重要的条件是“人化的自然”。 美学四讲:美感获得的前提条件是“建立起人类心理本体”。 “人化的自然”分两大领域: 外在自然的人化。人的感官感知到的自然界,因

13、人的存在留下了人的印记。 内在自然的人化。即人的情感、需要、感知、欲望等,这些生理性质的内在自然的东西,逐渐演变成与其它动物不同的人化的“内自然”。,“内在自然”的人化 感官的人化 情欲的人化 人的内在自然两个方面的人化,提供了美感形成的基础。 例如许多著名学者都指出了对称和节奏对人类审 美形式感的终极意义。人类考古学也证明,人类 最初的审美形式标准是对称和节奏。,对节奏的欣赏导源于人本身的生物节律、运动节律。 作为大自然的作品,人与自然之间存在 着微妙的相似,所以人的情感能够感应宇宙的奥秘,这也就是许多美学 家指出的同构关系。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性本能已经超越了动物所具有的周期性 ,而

14、发展得远比大多数的高等动物还要强烈 。“当意识到异性美之时 ,人就得到了新生”,性本能的发动是青春期人格再造的契机。,也就是说,在现代人的心理结构中,美与欲望是分离的,这种分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行程。,二、美感获得经历三个阶段(审美过程) 1、审美准备阶段 审美态度:就是指在审美的时候,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要形成一个心理距离,审美主体要从日常的现实功利性生活状态中超越出来,与审美对象保持一个距离。 审美主体对审美活动与审美对象超功利,自由自在的心理准备,是审美活动的前提条件。,“心理距离说”1912年布洛“心理距离”作为一项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 叶公好龙,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 区别在于日常心理是

15、人对客观对象做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 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审美注意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开始进入审美关系时,主体的心理注意。,审美注意集中点是对象的外形,充分感受形式,一般与对象的本体存在无关; 审美注意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指向,引起情感、想象的交织活动。,2、审美实现阶段 审美感知 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生理感知,包含了认识、理解等因素,是人类感性的“进步”,这“进步”是历史所构建的文化心

16、理结构的一种进程。,审美知觉与错觉、幻觉 在审美知觉活动中,由审美知觉的特点所决定,一些在认识和科学活动中需要纠正和防范的特殊的知觉,如“错觉”、“幻觉”等等也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本身就属于审美知觉。,通感: 审美通感又称审美统觉或审美联觉,它是指在主体的审美知觉中各种感觉的通串、渗透和挪移构成的协同运动,是审美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审美理解 审美理解的非实用性和非概念性。 审美理解对审美对象内容的认识。 需要审美主体对对象的情感基调和性质作出认识。 对融合在审美对象里的感知、想象、情感等诸种因素形成的整体审美风格作出理解。模糊多义,意味无穷。,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 在整个美感心理运动过程中,理解活动与直觉、情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渗透于美感经验诸环节中。它具有前提性和融会性,作为审美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