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暑期中医学入门导论学生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839347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暑期中医学入门导论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2010暑期中医学入门导论学生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2010暑期中医学入门导论学生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2010暑期中医学入门导论学生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2010暑期中医学入门导论学生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暑期中医学入门导论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暑期中医学入门导论学生(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医 学 入门,钱 瑞 琴 教 授,1,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教研室,2,课件下载邮址,www. zyrmbd 密码:zyrmbdyxb 医学部细胞楼404室 Tel: 82802404,3,中医入门参考书目:,秦伯未 主编 中医入门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敦序 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自尹 主编 中医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何少初 主编 中医药文化通览 世界图书出版社,4,考试,评分标准: 百分 1.考试:最后一节命题 2.平时成绩 40分, 联系地点 医学部细胞楼404室 82802404,5,中医?传统?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

2、ine,先辈们不断艰苦创新,针对复杂万变的社会、自然的对策与方法。 人类繁衍生存万年,回答生命从何而来? 总结出生命科学理论, 传统医学 京剧 民乐 国画 茶,6,国外评价完整独立学科,2007,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发布一项与中医药密切相关的指导性文件草案: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管理指南,初稿 认同传统中医药学与美国传统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一个补充。,7,课程主要内容,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 博大精深的理论 : 医与哲学的融合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 :基本物质: 中医特色学说 脏腑、四诊、经络学说 养生与保健 如何治病 :辨证论治与中

3、药,8,一、 中医学的内涵?,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丰富 经验 总结,5000 华夏 文明,博大 精深 古代哲学 思想,整体 辨证论治 独特医学 理论体系,9,二、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先秦 秦汉 晋隋唐 宋金元 明清 进现代 孕育 奠基 突破 发展 综合深化 腾飞,10,中医理论体系奠基性论著,灵 枢 1.黄帝内经 素 问 162篇20万字 成书时间:先秦;秦汉时期 作者:黄帝为托名,集体创作.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奠基性的著作。,11,中医理论的渊薮,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全、影响最大一部医学著作,洪篇巨制。 运用当时的先进哲学思想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病理、生

4、理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 用医学知识对阴阳五行等做探讨,丰富和发展哲学,12,中医理论的渊薮,基本特点:确立中医学的独特体系, 强调整体观念 人的整体; 天人合一: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 治疗:辨证论治。 标志: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 系统理论的总结阶段,13,内经 中医学理论渊薮,中医基础理论: 内经系统总论 中医诊断学: 内经诊法和病机等理论基础上充实发展而成; 方剂学、中药学是在内经药物性味、治则理论指导下形戍的; 中医临床各门课程:实质内经病证 等理论进一步充实分化而成的。,14,2.难经,“难” :质难 以问答的方式探讨医学理论,共 81个问答(八十一难) 内容丰富,在脉诊和针

5、灸治疗方面,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15,3.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 张仲景著 宋 林亿 伤寒病流行,在内经六经理 论确定了理法方药的辨证论治 载方269,用药214种。麻黄、 小柴胡汤等经典方沿用至今。,唐:传入日本、朝鲜称汉方医学 150 首,被日本药界制成颗粒。,16,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 收载中药365种。 根据养生、治病和有毒和无毒 分为上、中、下三品, 药物分为 寒、热、温、凉 四性 酸、甘、辛、咸 五味 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17,神农本草经,“菊花:味苦平。主治风头、头眩肿痛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黄精 上品 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

6、延年。 一名节华。 生川泽”。,18,5.明、清:温病学说,瘟疫流行,在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 提出传染病的病因:戾气; 无显微镜的条件,传播方式:自口鼻而入 认为“一病有一病之毒,必有一毒制之” 我国医学史对病因学的突破,对非细菌感染的传染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方法。,19,6.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继承祖训,重视临床实践 参考医药书 800 本, 27年 收集药物 1,892 种 附方 11,096 首,图 1000 字数 :200万言,52 卷 16世纪以前的药学成就总结 世界医学、生物学的重要文献,20,五、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一) 中医基础理论,哲学思想 气 阴阳 五行,疾病认识 病因 发病

7、 病机,养生 诊疗 疾病 原则,指导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的基础,正常人体 的认识 脏象经络 气血、精,21,(二)中医临床医学,浩瀚的历代文献,临床积累、反复 验证的方法与经验,用生命换来的 “人体实验”结果,内 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不绝, 临床实效是坚实后盾,针刺,22,六、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 辨证论治 形成: 吸纳了同时代的所有 学科的知识,23,内科、神经科、皮肤科、骨科等医生:颈椎问题;尺神经异常;神经末梢与皮肤营养不良;骨与腕掌关节病变;摄片等检查也难以确定, “气血不和”。建议中药饮片泡茶代饮 试服数日。“气血不和”之说,难以接受,但服用药茶后,症状到真的缓解了不

8、少。哪一味是专治手麻的?”,三、四五指掌处,似麻似疼。,24,(一)整体观,统一,社会的,自然环境的,人体内部的,25,:,形态结构与系统连属,一脏、腑、体、窍、构成一个系统 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经络连属,现代医学,中医学,运动系统 Movement. S.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 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 消化系统 Alimentary. S. 泌尿系统 Urinary. S. 生殖系统 Reproductive. S. 血液系统 Haematological. S 免疫系统 Immune. S.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 神经系统 Nervo

9、us. S.,脏腑系统: 组织 器官 心与小肠 面 舌 肺与大肠 皮鼻 脾与胃 肌肉 唇 肝与胆 筋 眼 肾与膀胱 骨耳 经络系统,27,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脏腑学说,脏 腑,五脏,六腑,-,奇 恒 之 腑,心、肝、脾、肺、肾 特点:藏精气而不泻,,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特点:“泻而不藏” 、 “实而不满”,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特点:形似腑,功同脏,29,脏腑学说的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的整体观 人体本身和人和自然等方面 2. 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络,把五脏、形体、诸窍连接成为整体。 3.五脏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环节,形体绪窍及情志的关系,对维持内外环境之

10、间的相对协调起重要作用。,30,以病理反证生理 重功能轻形质,形态结构解剖学粗略; 注重生理功能。 心形态: 心居胸中, 生理功能: 详尽描述。 解剖、生理、病理学紧密结合。,31,综合概念,水液 呼吸 消化 循环,肾,心 脾 肺 肝 肾,脏腑:解剖、生理、病理综合概念。 不能与脏器等同。,32,与情志密切相关,怒伤肝 喜伤心 悲伤肺 思伤脾 恐伤肾,33,生理: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春、东、酸、怒 制约 胆 筋 目 爪 资生 (六腑)(形体)(五官)(五华),肝,肾,心,肺,脾胃,34,局部病变与整体的关系,心痛 咽喉 肿痒(心咳) 恶心呕吐 两胁胀痛 (胃咳) (肝咳) 经久不愈(肾咳) 遗

11、尿( 膀胱咳),咳嗽,35,治疗与整体观,局部病变 从整体出发调治 眼病: 清肝、补肝; 耳:补肾 易生气、急躁、纳少、腹账 月经来潮 腹痛 必须兼顾肠胃调经,36,对疾病治疗的整体观,病和病人不可分开 病邪 祛除病邪 病 正气(抵抗、恢复能力) 增强,37,中、西医肿瘤治疗学的特点,中医 扶人 阴阳和谐 天人相应 辨证论治 西医 杀、抑瘤 手术等 放疗 化疗 生物基因疗法 其他,病的人,人的病,38,临床诊断与整体观,局部的病变: 与脏腑、阴阳、气血的虚实相关 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舌的颜色 辨别五脏的病变 脉的变化,39,养生保健与整体观,注重整体 反对过分安逸,强调四肢运动

12、 心神安宁 五脏六腑皆安 五脏不安 百病皆生 气功:入境,40,(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灵枢.岁露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美.皮尔兹生物钟实验 :男女志愿者请进山洞,切断时间线索 无白昼 几个月 无生活规律 体内的各种生物变化仍按24小时节律变化,41,人与自然界 (天地相应),自然: 春生 、夏长、秋收、冬藏 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服药的规律 入夜 阳气收藏、禁服 升补 阳 升提 发汗 清晨:阳气生长 禁服 沉降 养阴 泻下,42,人与自然界 (天人相应),自然: 春生 、夏长、秋收、冬藏 人: 春夏养阳

13、,秋冬养阴 服药的规律 入夜 阳气收藏、禁服 升补 阳 升提 发汗 清晨:阳气生长 禁服 沉降 养阴 泻下,43,利用四时的变化治疗调养疾病,冬病夏治:咳喘 春夏轻, 秋冬重 阳虚 夏季:阳气最旺 冬病冬治:阳气虚衰 穴位贴敷可刺激皮肤充血,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药 物吸收,具有扶正祛邪、清 肺益肾、健脾平喘,调整全身 的阴阳气血,改善体质。,44,人体与地土方宜,不同地区, 气候、水质不同 人们的生活习性体质 江南多湿热,腠理多空虚,体格多消瘦, 北方多躁寒 腠理多致密 体格偏壮实 易地而居不适应或生病,45,疾病的变化 与自然规律统一,患病: 昼夜阴阳消长进退 昼: 轻 夜:重,46,(

14、3)人与社会的统一性,社会进步,科学发展,人类健康长寿 社会竞争激烈 焦虑等心身疾病 社会进步 噪音 污染 社会和人体紧密联系, 物质 社会地位改变 生活,病,47,人与社会 素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 “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 “ 封君败伤,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48,疾病的诱因,人事的变迁,年龄与个性,阴阳与四时,体质的差异,病症的部位,上 、中、下综合全面考察,49,天人相应整体观,与自然界的统一 与社会的的统一 整体观 人体内部的统一 形体与精神的统一,50,天地人:人的地位最重要,

15、素问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如能抵御各种诱惑 健康,51,整体论的作用,病人:历史、现实、 综合、全面认识 疾病: 解释发生发展变化转归机理 治疗: 确定预防与治疗原则 重要的实践价值, 顽强的生命力 未来: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中仍将会有更大的价值 产生实践效益,52,现代医学模式 单纯的生物 生物 社会 心理 不及中医的完善,中医的医学模式 形 神 环境 (自然、社会) 从形体、精神、 生存环境、综合 认识生命现象。,53,(二) 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对症论治、 辨证论治。 中医治病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病 症,发热 头痛,有特定的病因、 发病形式、病机 发展规律和转归的 一种完整的过程,54,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病因(风寒、风热等) 病位(表、里) 病的性质(寒、热) 邪正的关系(虚、实),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情况。,证,高血压的证型举例,潜伏期(亚健康)期 肝郁、脾虚、心血虚、气血失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