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2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834356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8.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构成2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色彩构成2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色彩构成2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色彩构成2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色彩构成2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色彩构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构成2(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进入,第一章 色彩概念 一 色彩产生的三要素 二 色彩的范畴 第二章 色彩三要素 一 明度 二 色相 三 纯度 第三章 色彩表示法 一 混色系统 二 显色系统 三 色立体的结构原理及用途,下一页,第四章 色彩对比规律 一 色相对比 二 明度对比 三 纯度对比 四 色彩的其他对比 第五章 色彩调和理论 一 同一调和 二 近似调和 三 对比调和 四 几何形状的调和 第六章 色彩心理 一 色彩视觉心理,下一页,上一页,二 色彩性格 三 色彩知觉现象 第七章 色彩形式美手法 一 色彩平衡 二 色彩比例 三 色彩节奏 四 色彩呼应 五 色彩重点 第八章 色彩的应用 一 标志和包装 二 宣传册和书籍,上一

2、页,返回,色彩是人们对不同频率的光的感知。它既有其客观属性又与人眼的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 色彩产生的三要素 1.光源 2.被照射物体 3.可感觉色的眼睛和大脑,色觉这一人眼重要的功能是视网膜锥细胞在明亮环境下生理活动的结果,对波长为390760nm的可见光谱具有辨色的能力。视网膜锥细胞内含有感受红、绿、蓝三种基本原色的感光色素,分别为感红色素、感绿色素和感蓝色素,每一种色素对某一段光谱发生兴奋,产生各种颜色知觉。三种感光色素对应的最敏感波长分别为580nm、540nm、440nm。 研究人员发现人眼中感受三原色的锥细胞数量之比为红:绿:蓝二40:20:1,这说明人眼对蓝色的敏感程度远远低于对红

3、色的敏感程度。,返回,当光照射到物体时会发生 透射(入射光经过折射穿过物体的现象) 吸收 反射,返回,光源 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两种: 自然光-主要是阳光 人造光-电灯、蜡烛等 太阳光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返回,太阳光: 太阳光包含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r 射线。光可用波长来描 述太阳光中能被人眼感觉的部分称为可见光,包括 红(630-750 纳米) 橙(595-630 纳米) 黄(580-595 纳米) 黄绿( 560-580 纳米) 绿(500-560 纳米 ) 蓝绿(480-500 纳米) 蓝(435-480 纳米 ) 紫(400-435 纳米),返回,返回

4、,色彩的范畴 无彩色-反射光与透射光在视觉中并未显示出某种单色光的特征时,既无彩色(黑、白、灰) 有彩色-繁殖能感受某种单色光特征,既有彩色,返回,视觉所能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返回,明度(V) 色彩的明暗程度。靠近白端位高明度色,靠近黑端为低明度色,中间为中明度色;有彩色加白提高明度,加黑降低明度。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彩一旦发生,明度即同时出现。素描即将对象的色彩要素抽象为明暗关系。明度是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结构的关键。,返回,色相(H) 色彩不同的相貌 在可见光谱上

5、,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的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其中某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相的概念。 若明度为骨骼,色相就是肌肤,它体现了色彩外向的性格,应用色彩理论中通常用色相环而不是直线排列色色谱表现色相系列。,返回,纯度(H) 即色彩的鲜浊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颜色,都具有一定的鲜浊程度即纯度。不同原色相的颜色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等。 色彩可以由四种方法降低其纯度: 加白:纯色中混合白色,可以减低纯度、提高明度,同时各种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 加黑:纯色混合黑色即降低了纯度,又降低了明度,各种颜色加黑后

6、,会失去原有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着、幽暗。, 加灰:纯度混入灰色,会使颜色变得浑厚、含蓄。相同明度的灰色与纯色混合,可得到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 加互补色:纯度可以用相应的补色掺淡。纯色混合补色,相当于混合无色系的灰,因为 一定比例的互补色混合产生灰,如黄加紫可以得到不同的灰黄。如果互补色相混合再用白色 淡化,可以得到各种微妙的灰色。 无彩色没有色相,即纯度为零。,返回,混色系统的理论根据是:任何色彩都可以由光的三原色混合而成。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而色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三原色的纯度高、鲜明、是色彩中的基本色。三原色中任意两色加以混合所得的色称为中间色,也

7、叫第二次色。三原色和中间色混合,或者两间色相加,可以得到复色,也叫三次色。,伊登十二色相环,下一页,返回,色彩的混合分为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二)减法混合 (三)中性混合,返回,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别的色光相混而产生的。而: 朱红光翠绿光黄色光 翠绿光蓝紫光蓝色光 蓝紫光朱红光紫红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 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

8、: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返回,返回,减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线透过有色滤光片之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减少掉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透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一般说来,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品红)、蓝紫的补色黄(淡黄)、朱红的补色蓝(天蓝)。用两种原色相混,产生的颜色为间色:,红色蓝色紫色 黄色红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减法混合

9、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返回,返回,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而并不变化色光或发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减低,所以称为中性混合。 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 1、颜色旋转混合:把两种或多种色并置于一个圆盘上,通过动力令其快速旋转,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颜色旋转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与加法混合的规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却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2、空间混合:将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当它们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时,这些不同的颜色刺激就会同时作用到视网膜上非常邻近的部位的感光细胞,以致眼睛很难将它们独立地分辨出来,就会在视觉中产生色彩的混合,这种混合

10、称空间混合。,返回,空间混合,返回,显色系统 依据实际色彩的集合给予系统的排列和称呼而组成的色彩体系。如孟塞尔表色系统、奥斯特华德表色系统、日本色彩研究会表色系统、德国DIN表色系统等。,返回,显色系统的理论依据是把现实中的色彩按照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基本性质加以系统地组织,然后定出各种标准色标,并标出符号,作为物体色的比较标准。通常用三维空间关系来表示明度、色相与纯度的关系,因而获得的主体结构,称为色立体。 色立体的科学性在于它所标示的颜色样品都是按照科学的颜色测定理论,已精密的测色仪所测定的标准色样,可供印染、染料、印刷、造纸、美术设计等各行业的颜色工作者作为配色的参照样本,以及得色彩进行

11、完整的逻辑分析,并可从直觉上感受色彩的量与秩序之美。,色立体的基本骨架 以无彩色为中心轴,顶端为白,底端为黑,之间的分布不同明度渐次变化的灰色,色相环呈水平包围着中轴,呈圆形, 这上面的各色与无彩色轴连接,表示彩度,靠近无彩色轴处彩度低,离无彩轴愈远彩度愈高 现在世界范围内用得较多有三种色立体,美国的孟塞尔色立体,德国的奥斯特华德色立体,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返回,色立体的基本骨架,孟塞尔色立体,孟塞尔色立体模型,返回,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称为色彩对比。 色彩的对比规律,就是研究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差异。不同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和

12、面积、形状、位置以及心理效应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巧妙使用。各种因素差别越大,色彩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缩小或减弱这些关系,对比效果就会趋向调和。,返回,色相对比 色彩并置时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之为色相对比。 色相的对比的强弱决定于各色在色相环上的距离即它们的夹角大小,由强到弱依次是 互补色相对比(180度) 对比色相对比(120度) 中差色相对比(90度左右) 类似色相对比(60度以内) 邻近色相对比(45度左右) 同类色相对比(15度),返回,互补色相对比 伊顿指出“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

13、”互补色的对比是很有价值的色彩关系。 互补色处于色相环直径两端,夹角为180度。确定两种颜色是否为互补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相混,看看能否产生中性灰色,如果达不到中性灰色,就需要对色相成分进行调整,才能寻找到准确的补色。,典型的补色关系是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这几种补色对比总是包含了三原色,因为任何原色的补色都是由其他两个原色相混合而成,也可以说包含了全部色相。 补色对比使色彩对比达到最强的程度,效果强烈,其对立性促使对立双方的色相更加鲜明,因此补色对比是最有美感价值的配色。梵高的绘画具有极强的色彩张力,来自于它对于补色关系的有效利用。,返回,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距离在120左右的对比,一般

14、称为对比色相对比,如:品红、黄和青,红、黄绿和青蓝,橙、绿和青紫。 对比色相对比的色相感,要比邻近色相对比鲜明、强烈、饱满。丰富,容易使人兴奋激动和造成视觉以及精神的疲劳。这类瞩子的组织比较复杂,统一的工作也比较难做。它不容易单调,而容易产生杂乱和过分刺激,造成倾向性不强,缺乏鲜明的个性。,返回,中差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间隔90左右的色彩之间的对比色相差比较明确,色彩之间的对比比较明快,介于类似色与对比色之间,如橙黄与红、红与蓝紫、蓝与黄绿等。中差色的是一种常用的色彩对比关系。,返回,类似色相对比 类似色的配色,一般是在色相环上60度以内的色彩组合,如从红一橙一黄,从黄一绿一蓝绿,或从绿一蓝一蓝

15、紫等。由于类似色相之间邻近,色彩逐渐变化,秩序性强,故色彩的组合配色十分协调,极容易形成统一的色调。并且与同一色相的配色相比又不乏色彩变化,其配色效果调和统一又清新明快,返回,邻近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顺序相邻的色相,色相差别小,夹角在45左右,如红与橙、黄与绿、橙与黄这样的色并置关系,称为邻近色相对比,属色相弱对比范畴。这样的色彩对比关系中已存在共同因素,如红和橙、黄和绿,橙色已有红色的倾向,绿色已有黄色的倾向。邻近色相的对比在色相的弱对比中仍显清晰,各色特征明显,是整体调和又包含变化的色彩对比关系。,返回,同类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距离较近的色彩关系,色相差别很弱,夹角在15左右,如中绿与翠绿、黄

16、与柠檬黄、朱红与大红等。同类色的对比效果的色相差别很小,对比中色彩的形状认知感模糊,色调统一,是调和的色彩对比关系。,返回,返回,明度对比 色彩之间因明暗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之为明度对比。 根据蒙塞尔色立体明度色阶表,把明度轴由黑至白分为9个等级,分别用N1到 N9表示,把接近明度轴黑色的三级色彩称为低调色,低调色朴素、沉闷、迟钝、厚重、雄大、有孤寂感;四级至六级的色彩称为中调色,中调色温柔、甜美、稳定、坚强、丰富、有稳健的感觉;七级至白的色彩称为高调色,高调色具有优雅、明亮、寒冷、活泼、柔和、轻盈的感觉。,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在明度轴上三级差以内的对比称为明度弱对比,由于在明度轴上跨度小,又称为短调对比;四至六级差别的对比称明度中对比,又称为中调对比;七级差别以上的对比,称明度强对比,又称为长调对比。 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明度对比调式大体划分为以下九种: 高长调具有积极的、明快、强烈、清晰的效果; 高中调具有明朗、轻松的效果;,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