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学期+第18、19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832958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历史下学期+第18、19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第18、19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第18、19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第18、19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二历史下学期+第18、19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历史下学期+第18、19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历史下学期+第18、19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科技技术与文化 第18、19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我国也在进行导弹的研制工作。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

2、。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早在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此后,我国多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还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三颗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又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将卫星收回地面。我国还用自己的运载火箭为外国发射卫星。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

3、载人飞船。,籼型杂交水稻,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水稻专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科学技术的成就(二),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信中恳切地指出,面对

4、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要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邓小平看了这封信后,非常重视,立刻作了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因为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在随后的半年中,一百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

5、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到2004年,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8.1亿。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也非常迅速,上网人数从1997年的62万急速上升为2005年初的1.11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变成了现实。人们可以在网上浏览新闻、查询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进入浩瀚的知识海洋;迅速的电子邮件可以把信件在几秒钟之内传到千里之外,并能在屏幕上作长时间的通话;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购物、上课、看病互联网日益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