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二环境问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825999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二环境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二环境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二环境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二环境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二环境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二环境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十二环境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孙中山,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甘于淡泊精神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专题训练(十二) 环境问题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如图为贵州某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完成12题。1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A1 300 m以下地带 B1 3001 900 m地带C2 500 m以上地带 D1 9002 500 m地带2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 m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大

2、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解析:1.A2.B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小,说明该地区人口百分比增大,人口增长快,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读图,图中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小的区域主要在1 300 m以下地带,该区域是人地关系最紧张地带,故A正确。其他范围变化小或是弹性系数增大,人地关系转好,则B、C、D错误。第2题,该地区1 900 m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说明人口百分比减小,其原因可能是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故B正确。高海拔地区没有大量可

3、开垦耕地,A错误。大量退耕还林,弹性系数会减小,C错误。人口迁入,弹性系数减小,D错误。(2018届高三惠州调研)如图示意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其中、为植被指数上升区,为植被指数稳定区,为植被指数下降区。据此完成34题。3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A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C山地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4区域植被增加主要因为()A生态退耕 B人口外迁C冰雪融水增加 D降水显著增加解析:3.A4.C第3题,根据材料,图示为青藏高原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形成高原气候区,缺少高大植被,没有森林分布,B、C、D错。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荒漠、草原,A对。第4题,区域植被增

4、加主要因为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C对。青藏高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该区域没有生态退耕,A错。与人口外迁无关,B错。降水没有明显变化,D错。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被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荫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如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回答57题。5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A树冠集水作用强 B无蒸腾作用消耗C树冠遮荫效果好 D土壤硬化下渗弱6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A融雪 B风沙C降水 D蒸发7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下午树荫面积为S,S与S的比值为P,则()

5、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C全年P1解析:5.B6.D7.C第5题,枯树没有树冠,不存在树冠集水作用强,A错;也无蒸腾作用,B对;无树冠遮荫,C错;枯树根在土壤中疏松,下渗作用强,D错。第6题,梭梭根区夏季树冠能遮挡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故选D。第7题,树冠垂直俯视面积最小,北疆地区一年之中没有太阳直射现象,所有时间均为斜射,面积大于垂直俯视面积,所以全年P1,故选C。(2017银川一中三模)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8甲图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6、()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9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A阳坡缓坡 B阳坡陡坡C阴坡陡坡 D阴坡缓坡解析:8.C9.D第8题,从甲图中可知,坡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图示说明随坡度增加,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故选C。第9题,黄土高原植被生长条件与水分条件息息相关。根据乙图,同一深度,阴坡的含水量较高;根据甲图,同一深度,坡度缓的地方含水量较多,故选D。(2017陕西师大附中模拟)菲律宾玛雅生态农场位于首都马尼拉附近,农场主在36 h

7、m2的丘陵地经营了稻田和经济林,饲养了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建立起每天产气近20万立方米的沼气池和饲料加工厂,基本实现了无污染。如图为玛雅农场物质循环生产图,完成1011题。10玛雅生态农场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的()A地形条件 B气候条件C土壤条件 D水文条件11为促进农场经济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更多样化的农产品B发展身心健康疗养所C扩大沼气生产规模并销往首都D附近经营高品质的特色农场酒店解析:10.B11.C第10题,农业生产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在丘陵地区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需要改变地形条件,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第11题,该农场的沼气产量较

8、小,生产规模小,不具备向首都供气的条件。二、练重难小题不失分(2017徐州质量检测)“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如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13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解析:12.B13.C第12题,由图可以看出地球生态超载日总体趋势是在不断提前,意味

9、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气候变暖与资源更新周期变短、经济下滑和资源供给数量不足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故A、D错;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地球生态超载日出现时间应该更迟,故C错;人口增加,经济水平在提高,资源消耗速度加快,故B正确。第13题,根据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趋势,人类一方面要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故C正确;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和增加地球资源产出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长期来看会造成地球资源枯竭,故A、D错;人口合理容量无法调整,故B错。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

10、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如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1416题。14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B生态混合型农业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 D自给自足型农业15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 BC D16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

11、多种生产模式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A BC D解析:14.B15.D16.C第14题,结合图可知,该农户既发展种植业,又发展养殖业,而且实现了秸秆还田和废弃物处理,提高了环境质量,属于生态混合型农业类型。第15题,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是建立在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过度利用化肥、农药基础之上的。第16题,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等都为我国发展有机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三、练主观大题重规范17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回答下列问

12、题。(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2)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3)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亚洲东部强大的冬季风,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内蒙古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吹起大量的沙尘东进南下,遇到太行山、秦岭等山地的阻挡,沉积下来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因此在西北风的作用下,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颗粒平均粒径逐渐减小。第(2)题,黄土高原位于季

13、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并且容易出现暴雨,造成比较大的短时地表径流,而且由于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流水速度较快,加上黄土土质疏松及植被覆盖率低,因此该地区的流水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或不赞同均可,但是必须言之有理,符合实际,论据和观点对应。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原因:该区域(黄土高原)土壤由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西北季风的搬运能力降低,土壤颗粒平均粒径逐渐减小。(2)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半湿润向半干旱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3)观点一:大力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没能做到内心外行,表率化人。对照党章和焦裕禄等先进模范典型,感觉自己对党性锻炼标准不高、要求不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