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解秘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81625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解秘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申论解秘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申论解秘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申论解秘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申论解秘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论解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解秘(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论快速写作技巧,QZZN江苏版版主 田老鼠,主要内容,第一讲 申论解秘 第二讲 申论快速阅读技巧 第三讲 申论概括答题技巧 第四讲 申论方案答题技巧 第五讲 申论快速写作技巧 第六讲 申论复习应试对策,第一讲 申论解秘,任何事情都有规律和窍门,都可以解决,申论也是如此。弄清楚阅读机理,把握对应关系,根据资料的类型、特点以及资料所反映的问题的结构,选用相应的技巧,你就可以很好地通过申论。,一、阅读机理,读懂给定资料是申论考试的前提和基础. 了解阅读机理,可以指导我们阅读申论资料。,(一)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以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也就

2、是对语言符号包括图形的感知与思维处理。 在阅读中,阅读者以来自书面符号的视觉信息作为指示和引导,充分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图示,通过比较、联想、推理、预测和判断等认知行为加工与篇章文本相互作用,进而构造出篇章的意义。,注意:阅读活动实际上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对语言文字表层意义的理解。它是通过大脑第二语言信号系统语言机制的辨识、翻译和读解来实现的。这是阅读中人的一种习惯反应。 二是阅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修养,去理解和感受更深层的意味。 这是阅读中人的能动的反应。由于申论考试实际上就是要你接收、处理资料反映的“问题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论证观点,因此,在这个环节更强调你运用“分析能力

3、”。这是申论的关键!,体验一下:花匠为什么被解雇?,古时一财主酷爱养花。先后雇了很多个花匠,但花总是被偷。后终于雇到一花匠,不仅花种得好,也不再有花被偷的事了,财主非常满意。这样过了半年,有一天财主决定出外旅游,临行前召集所有家人和仆人训话:“我明日出海游玩数月,大家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不得怠慢”。次日清晨,财主正欲出门,花匠劝阻道:“主人,我梦到船出事了,您还是不要出海为好”。财主听罢想了一阵,听了花匠的话,取消了出海旅游。,中午传来消息:财主欲乘坐的海船在出海不久就遇到海盗劫杀一空。下午,财主唤来花匠,赏给花匠一千吊钱,说:“感谢你救命之恩。你现在去帐房领取半年的薪酬,回家去吧。” (1)

4、请回答:财主为什么要解雇花匠? (2)请你根据这个故事,写一篇议论短文,题目自拟。,(二)阅读申论资料 需要特殊技巧,一是快速阅读技巧 二是申论阅读程序 三是阅读中的分析 我们一起来做个仿真体验,请大家按照我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做。,申论模拟试卷综合训练1,本次训练所给资料长,请你按下列提示去阅读。 基本的阅读技巧有:略读、精读、速读、跳读、对比阅读、重点阅读。 提醒:阅读应该有目标。,首先快速浏览,整体把握资料,资料长,找转折,判断段群,圈段号,划断群。首先判明整个资料是哪个方面的问题。 怎么判断段群?(1)材料类型变化;(2)根据关键词变化。 注意:开始划不准不要紧,随着阅读的进行,可以调整

5、直到正确。,接下来,开始阅读资料,分段群按序阅读,弄清楚这个段群的大概意思,别忘了作必要的标记。 主要标记“问题”材料、“方案”材料。,阅读时使用下列技巧口诀:,首段末段转折段 首末中间段旨句 关键字词和身份 标点符号与句型 语感文体是自然,在阅读中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每个段群所反映的问题,收集问题资料:(1)哪个方面的问题;(2)思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对比分析你列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二、申论中的 对应关系与契合,要契合六种对应关系,(一)文体/结构/文法文意,语言文字是人类借以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交流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和工具。一篇文章,一组文字,里面有作者想要反映的事实、问题、思想、情感、

6、动机、目的等等。 为了充分表达,作者首先要确立中心思想,选择恰当的文体,合适的表现手法,包括文章的层次、结构、句式、语气,记叙、抒情或论证的方法等,还要选用事例、素材,确定文章的长短。,每个作者都希望他想交流的读者看懂自己的文章,并希望影响读者,在读后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实现写作交流目的。 读者则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感知去领会其中意义,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然后进行思考、评判和作出自己意识形态及行为方面的反应。 叶圣陶说的好:“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文章的文体、结构、句式

7、、事例材料、行文方法、文章长段、涉及的范围等,与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意图之间有对应关系,与读者的感知与理解之间也有对应关系,当这两种对应关系同一时,就是“契合”,就是“读懂了”。,因此,阅读时把握“文体/结构/文法”与“文意”之间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对应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找到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提高阅读理解的质量和速度。上述“口诀”就是根据这种对应关系编写出来的。 下面让我们来找找“模拟训练题1”中的这种对应关系:,(二)申论出题设计 给定资料,就申论考试来说,出题者首先要确定问题与主题,然后要收集、选择、编写、加工反映这些问题的各个方面的材料,为了考察你的能力,还要在材料中混杂一些无关

8、信息来迷惑你,出完题后,往往要审查一遍,考察题目难度以及答题时间,是否有专业倾斜,等等。从对过去试卷的设计情况看,考生在所给材料中都可以找到或明或暗、或显或隐的答题线索和条件。,申论出题设计与给定资料之间,也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们在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并利用给定资料中的“答题线索或条件”,还要善于发现出题设计编排材料的特殊用心。 我们结合实例来看:,例1:模拟综合训练1 例2:冲刺模拟试卷3(P62-64),小结:申论资料的对应关系,1、资料结构问题属性,申论资料主要有两种类型。 (1) “事件型”。材料集中反映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有一定影响面而又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客观陈述为主。这类问题涉及的

9、对象往往是双边的、具有“案例”的某些因素,但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案例。 具有纵式结构:(事件发生事件过程情况事件的结果) (有关职能部门的处理情况及结果) (各方评论) (类似事件) (由这一事件引发的其它社会影响和问题),阅读这种材料比较容易,大家按照“()”所划分的段群,依照顺序去读就可以了。 概括这类材料,主要是运用“问题研究法”。 提出这类材料所反映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到“事件材料”和“事件处理材料”以及“各方评论”中,运用“寻读法”,找关键词句,搜集“问题资料”,发现出题者设计埋下的答题线索。 对这类材料可以从“问题的根本原因”中立意拟题论证。,(2)“并列型”。,资料是出题者围绕某一社

10、会热点问题摘录、组合而成的。它可能是影响范围很大的突发事件,也可能是积久未解的社会“难题”,与“新闻综述”有些形似,但不是成型的新闻综述。如2001年中央试题(PPA风波),2002年中央试题(网络问题),2003年安全生产问题、2004年城市汽车交通拥堵问题。,阅读这类材料,你要注意: 一是运用“缩写”和“短评”技巧逐段概括段意,或用综述的方法概括段群意; 二是在阅读中注意上下求索,采用“跳读+对比阅读”快速地并比较各段异同。,概括这类材料,你首先要在阅读基础上判明各段材料分别反映什么问题或主要问题的哪个侧面的情况,结合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条件和相互影响作用情况,确定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源

11、问题”,源问题就是主要问题或关键问题。 对这类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是在各段中去找线索(注意暗线,它需要你发挥综合素质,依“事理”逻辑推出),2、子材料经过加工、排序,各反映问题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共同反映出题者设计好的主要问题,隐含问题实质,等待考生挖掘和引申论证。,申论出题者,先确定要考的“问题”和议论主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和“主题”,去选取关于这个“问题”的子材料,然后对选取的一个一个的子材料,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加工。所谓加工,就是让一段段的子材料反映“问题”的一个方面的情况,然后编排顺序,确定段落数量。为了测试考生能力,提高难度,拉开考分,出题者会适当地制造“隐含信息

12、”,把顺序打乱,也有可能给出“迷惑信息”或无关材料。你要注意分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答题需要,一边阅读,一边对子材料进行分类,并标记下来,以便在答题时运用“寻读法”和“析读法”寻找、分析: A)根据子材料与问题的关联找出:反映问题现象或问题发生发展的材料,反映问题原因的材料,反映问题解决处理情况的材料,反映问题后果的材料,反映对问题及对问题处理进行评析议论的材料;,B)根据概括答题和论证的需要判断找出: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一般材料和重点材料(或典型材料),有关材料和无关材料,隐含信息材料和迷惑信息材料。 也就是说,我们在考试中每阅读完一段子材料,就要对这段子材料作出上述判断,可以在旁边空白出

13、写上概括这段子材料的词组或短句(自己能看懂就行了),对材料中的重点词句可作标记,甚至注明写作时的用途。,3、首段或引文句一般引出问题或事件,或概括资料内容。,第一种资料的首段一般引出问题,段中也有关键的词、句、意。后面数段反映事件过程、有关部门的处理及处理结果、问题解决的情况、相关的评析议论等。我们快速浏览这种材料后可以很快划分段群(事件起因与发展段群、事故处理段群、评析议论段群),然后重点阅读资料首段及段群首段,再用速读法、跳读法读其它段,迅速了解资料的意思。,4、并列段段意决不重复,反映问题不同侧面,应逐段归纳,找出共意和主要段落,发现隐含主题,以便提炼观点和拟题论证。,5、段中有段旨句个

14、关键词、关键字眼以及可以利用的标点符号。,因此,要求大家掌握“看段先看首尾句,关键是找段旨句,字眼标点明层意,留心身份和讲话”的阅读小技巧。“认为”、“表示”、“但是”、“领导”、“专家”、“认为”,据天津市某区检察院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该地区未成年人因迷恋上网聊天而引发的刑事案件已达8件,有18人涉嫌犯罪。这8起案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犯罪低龄化,28名犯罪嫌疑人中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就有21名。二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的约占一半,共13人;其余的为初中和中专学历。三是均以侵犯财产为目的。侵犯的财产主要以手机、传呼机和现金为主,其中有4起案件涉案金额超过万元。四是团伙作案,在犯罪手段

15、上,呈现出计划性和有组织性。如有的负责在网上选目标,有的负责约见面地点,有的负责实施抢劫等。五是女性犯罪嫌疑人占一定比例,8起案件中共有6名女性参与作案,且均为未成年人,6、转折段和结尾段作用大,转折段是指从本段起段群义与前边的段群不同。这是申论出题组织编排材料的需要。通过转折引出相反的意见、看法、观点,或揭露出矛盾,表达作者的倾向。 结尾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出题者在设计、组合资料时,往往在这一段有重要的信息,甚至点题,启发。要通观材料、整体判断来把握结尾段的作用。,(三)问题结构答题模型,什么叫问题结构?问题的边界,问题内部的逻辑关系,问题的外部关系,就是问题的结构。 很多同学单纯地去追求模

16、型,以为模型是对应于资料类型,而忽略了对问题内部的考察,这是非常有害的。记住:任何投机都是有风险的。,(四)问题原因条件方案,一般来说,材料中都有反映问题原因或存在条件的文字,它们是“方案线索”。,(五)问题情况写作论证,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去立意、拟题,你对问题情况的分析、取舍,都影响你的论证写作。,(六)问题难度素质能力,问题的复杂程度与解决的难度,对应于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于一定程度的综合素质。,其他对应关系:,是否契合了对应关系,最后要看你的答案和文章是否也体现了对应关系。 因此,你的概括答案、方案答案里面的关键词要与资料关键词句对应;你的概括语句要与文意对应;你的文章从中心论点到分论点、论据,要与材料相应,你的论证层次、论证方法要与资料所反映的问题结构、问题关系相对应。,申论的关键是分析!,分析是一切事物的起点,分析是一个十字路口,它决定你今后的方向。 判断是决定的基础,分析是判断的基础 这里的分析是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