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明马原强化班讲解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809980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DF 页数:79 大小:69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之明马原强化班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徐之明马原强化班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徐之明马原强化班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徐之明马原强化班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徐之明马原强化班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之明马原强化班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之明马原强化班讲解(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徐之明,近 6 年全国考研政治状元的培养者;考研阅卷组成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特邀授课专家;凤凰卫视时事访谈节目嘉宾。 答疑平台: 新浪微博之“人大徐之明” ; 资讯平台: 新浪、搜狐之“徐之明博客” : 图书平台: 淘宝之“金榜图书官方书店” 报考知识和政治理论基干知识全集 (已出版) 2 月到 6 月思想政治理论超级红宝书 (已出版) 近年真题心解 (已出版) 复习阶段与所用图书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配套题库 (已出版) 7 月到 10 月 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逻辑图解 (已出版) 形势与政策全集暨相关分析题预测 (11 月出版) 11 月到 1 月思想政治

2、理论 28 天秒杀秘籍 (11 月出版) 政治理论终极预测 4 套卷 (11 月出版) 思想政治理论分析题核心预测 (11 月出版) 2 目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 原 导论:第一章 哲学 政经 科社 第二章:关于自然唯物论、辩证法 第三章:关于思维认识论 第四章:关于人类社会唯物史观 第五章:关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第六章:关于垄断资本主义 第七章:关于

3、社会主义 第八章:关于共产主义 3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 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阶级基础 两大发现 产生标志 发展历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生命力根源 生命力关键 定义和两层含义 世界观、方法论 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理论品质 本质属性 社会理想 第一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2、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

4、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 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 渊源和实践基础。 4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和客观基础。 早在

5、 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 美洲大陆的发现, 为新兴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 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 业的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 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 深刻的内在矛盾。 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突出表现。

6、 危机的爆发, 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激发了人们探求新的理想社会的需求,也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 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对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其中德国古 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的思想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和路费尔巴哈(18041872)。辩证 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

7、 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他们研 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 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观点。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17601825)、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 特欧文(177l1858)。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但却不能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科学地阐明这 些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他们预见到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并且详尽地描绘未来

8、 社会的具体细节和美好图景,但却不能理解这一历史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行这一变革的物质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 资 产阶级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在经历了早期的捣毁机器、烧毁工厂以及采取罢工等形式要求改善 劳动条件、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等经济斗争之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逐步上升到政治水平。 19 世纪 3040 年代所发生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标志 着现代无

9、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 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总之,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 级的斗争,构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更是杰出的实践家和实干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活动, 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以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和幸福为追求目标;其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其三,具有 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严谨的科学性。 (四)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9 世纪 4060 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 发现) ,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

10、展到科学,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 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 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具体途径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5 (四

1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 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还表现在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实践中的发展。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代特点, 根据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时代特征、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 一。 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理由有: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

13、的唯物主义 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 “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其理由有: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产物,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 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

14、,才能最后彻底解 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 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 的理论品质。其理由有: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 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 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

15、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违背了这个要求,认识就会脱离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丧失真理 性。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 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 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衰 落的历史趋势,不仅得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更加

16、美好的社会所代替的论断,而且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代替 6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和革命道路。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提出者 哲学基本问题含义和内容 意义 物质的定义 物质的存在形式: 运动、时间、空间 物质观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统一性原理 意识的定义和本质 唯物论意识观 意识的起源 实践的本质含义 第二章实践观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主题 两大总特征 辩证法三大规律 四大方法 五大范畴 规律的定义和属性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唯物论) 第一板块前提问题 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一)哲学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 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哲学基本问题 (1)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 是近代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