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做崇德修身模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808127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做崇德修身模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做崇德修身模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做崇德修身模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做崇德修身模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做崇德修身模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做崇德修身模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做崇德修身模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计算机1604班团课,做崇德修身的模范 计算机1604团支部第周团课 团支书:张建坤 副书记:吴开超,中国共青团团歌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 我们开创新的世界。,崇德修身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冷门同时也缺乏讨论性的问题。今天,就崇德修身这个题目讨论一下,PPT只做辅助,最重要的还是同学们的演讲,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 每一页都是自己的发挥时间!,先来理解一下“为者常

2、成,行者常至”,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 休者,故难及也?” 吴生曰:所谓不在三更早、 五更迟,只怕一暴,十日 寒。读书者当观此。,其译文如下,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也赶不上您了!”晏子说:“我听说:(无论怎么难作的事总去做,就一定能做成;(无论多么遥远的路)总是走,就一定能到达。我并没有比别人两样的(地方)。(只要你)总去努力而不中断,总是前进而不休止,还有什么难以达到的呢?”吴生说:这就是所谓不在乎每天起早睡晚,而要防止一曝十寒吧。读书的人应当从

3、这里得到启迪。,本次团课的目的是理解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内容 以及中国传统崇德修身的基本修养。,一段文字,中国古书周易上有一句话:“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不少古文一向没有十分精准的释义,许多人的说法都有些许差异。笔者对上文的理解是:刚烈(如雷鸣电闪)与阴柔(如和风细雨)交错发生,是天文现象,是上天(大自然)演变的结果。文明教化终止了不当行为,是人文现象,是人类社会演进的结果。观察天文现象,可以了解时间(自然)变化;观察人类社会的演进,可用以教化人们、使天下和谐统一。此话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为何要以德服人,它高度概括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

4、似之处, 指明了其发展变化都是有周而复始的深刻的内在 原因(规律)的。中国人之所以会有系统的“天 人合一”的思想方法,不能不说是与此相关。当 然,绝不排除在那之前人们已有“天人合一”的 思想意识了。,发言时间,通过一段文字 同学们对崇德修身的理解是否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又是如何重新认识崇德修身的呢?,崇德修身,就是要崇尚和 行德的教育和言行举止, 以德来锻炼、培养自身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 传统。这一传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 沉的精神追求,滋养了惊天启迪的伟大 民族精神,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的精神营养和强大动力。常言说, 人无德不立,国

5、无德不兴。说的就是崇 德修身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 整个民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坚持成就梦想,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发言时间,上午2时23分37秒,无论是什么,坚持才能获得应得的,修身同样如此 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呢?,温馨提示: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以德服人-修身养性-Chinese,中国-世界性大国,德也可说为立国之本, 国之根,兴之源, 没人敢想象一个缺德的国家到底是怎样的, 譬如我们曾经的敌人-日本帝国。 自古至今,我们中国以德服人,修身养性, 生生不息。 中国传统美德是包容万物,胸怀天下。 也正是现时代我们所要学习的, 同样也是我们需要去其糟粕的。 我们,其实是新一代天下胸怀的血液, 时时刻刻需要净化。,同学们发表想法。,本次团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