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导论+第4讲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39521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古学导论+第4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考古学导论+第4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考古学导论+第4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考古学导论+第4讲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考古学导论+第4讲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古学导论+第4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学导论+第4讲(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考古学的田野考察方法 一、为何进行田野考古 二、田野考古调查 三、田野考古发掘 四、田野考察中的埋藏学和地层学研究 本章参考书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编:考古工作手册,文物出版社,1982年。 2、*严文明:考古遗址的发掘方法,考古学研究(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3、吴理:考古发掘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34年。 4、Barker, P. 1977, Techniques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3rd ed.(1993), London, Batsford. 5、Harris, E. C. 1989, Principles

2、of Archaeological Stratigraphy, 2nd ed. London, Academic Press. 6、日本文化厅文物保护部:地下文物发掘调查手册,文物出版社,1989年。,一、为何要进行田野考古 1、抢救发掘,为了保护古代文化遗存。 2、主动发掘,为了研究过去的历史。 3、国家对发掘资格的认定。,二、田野考古调查: 是发现和寻找遗址或考古地点的方法, 同时也是不采取发掘手段对考古遗址或地点进行考察的方法。 考古调查一般不对调查对象造成破坏或破坏很小(如钻探)。 所用时间一般较短,覆盖的面积也较大,见效比较快, 但对埋藏的对象一般无能为力,故深入研究还需发掘。 调查

3、的分类和方法: 大别分为普查和专题调查两类。 普查一般出自行政管理的需要, 要求寻找遗址,标明位置,区分时期,了解面积和保存状况; 专题调查又分为单个遗址调查、 小区域调查和某一类遗址的调查等, 一般出自学术目的,有学术课题作规划, 要求对某一专题作深入了解。,1、遗址及其发掘部位的选择: 在研究目的可满足的前提下,选择保存前景不好的遗址。 首先发掘的部位要找聚落规划的关键点-重要遗迹。 2、考古发掘队的人员组成与发掘工具: 队长;各项负责人;各类工具。 3、遗址测量坐标系统的建立:全坐标系统;定位。 4、发掘区域的规划与发掘控制单位的确定: 探方制度,5*5m;探沟,2*10m;具体,1*1

4、m。 5、发掘程序: 原则一:根据土质土色的不同将全部堆积区别成一个个的地层单位,同时辨别不同堆积单位间的关系; 原则二:据人类行为的顺序按相反的顺序发掘; 田野操作流程见流程图。 6、记录系统:文字(日记、堆积表);图(不同比例); 照相摄影;田野计算机数据库。 7、标本的采集:按单位采集;干筛;湿筛;浮选;标签;登记; 野外文保。野外库房及其制度。,四、田野考察中的埋藏学和地层学研究 1、遗址是人类行为和自然力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1-1 自然力作用-N过程:自然营力作用的过程 1-2 人类行为-C过程:人类行为造成的结果,埋藏学研究对N过程(Natural Formation Process

5、es)的解释: 2-1 旧石器时代考古比较重视,尤其是二次堆积,考古地点。 2-2 堆积形成的原因,风、水、火山、重力等。 2-3 堆积的整体形状,产状。 2-4 堆积物的物理性状,粒度、分选、磨圆度、颜色、致密度等。 2-5 堆积物中所含文化遗物的分布、长轴方向、倾角、磨圆度及物理、化学风化程度。 2-6 由以上可分析原生堆积在形成以后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破坏,如被搬运后再沉积, 风蚀、塌陷等。,地层学研究对C过程(Cultural Formation Processes)的解释: 3-1 遗址及其堆积是人类行为的产物,考古发掘中的地层学考 察就是要通过遗址上人类活动发生的依托面、遗留的堆积物及其 之间关系的清理,来了解当时人们活动种种情况。 3-2 人类行为发生的场地活动面或界面: 也就是人们活动的地面,有时这个地面是要经过特意铺垫的。 活动面上一般有路土等堆积,可以被分辨出来。 处于同一活动面上的遗迹一般来说是同时的。 3-3 堆积单位(地层单位)文化层、遗迹: 是指在发掘中可以被观察到的某次或某种行为结果的遗存。 它可以是一个文化层、一个成形的遗迹,也可以是能够被分辨 出来的一锹土。在发掘中必须尽量将堆积单位划分到最小的程度, 以了解人们行为的种种细节。 3-4 地层关系叠压、打破: 通过分辨堆积单位的叠压、打破关系了解各种堆积形成的先后 次序和形成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