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_秦汉散文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39060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文学_秦汉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秦汉文学_秦汉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秦汉文学_秦汉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秦汉文学_秦汉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秦汉文学_秦汉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汉文学_秦汉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文学_秦汉散文(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大庆师范学院 中文系,第二编 秦汉文学,第一章 秦汉散文 授课教师:万小丽,第一章 秦汉散文,第一节 秦代散文 第二节 西汉散文 第三节 东汉散文,第一节 秦代散文,知识点: 吕不韦吕氏春秋 晏婴晏子春秋 李斯谏逐客书,吕不韦吕氏春秋,知识点: 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及其体例 吕氏春秋文学艺术特色(重点) 吕氏春秋在散文史上的意义(重点),一、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及其体例,成书过程 当时诸侯各国养士之风盛行,四大公子的门客盛极一时,吕不韦作为秦国的国相,自然也不示弱,就召集门客三千人,号令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和学说都写下来,以论述天下之理。(书成之后,吕不韦将它悬于咸阳市门,声称能改动一字

2、者赏赐千金。) 编撰及时间: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撰的,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吕氏春秋体例,全书共十二纪(每纪五篇)、八览(每览八篇)、六论(每论六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吕氏春秋性质 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以道家、儒家和阴阳家为主,而这些思想又不是正宗的,都是经过加工和改造的,它们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国大一统文化的到来。,二、吕氏春秋的文学艺术特色,1、观点集中 一篇只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紧扣论题,一脉贯通,不横生枝节,不铺展蔓延,不纵横交叉。 如察传 举了十余个例子说明一个问题、一个观点、一个道理。,

3、如察传,第一段: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最后一段: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日:“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

4、,则得之矣。 世上所传奇闻怪事很多,但听到的任何传闻,都应该认真地考察一下,看它在道理上是否讲得通。,二、吕氏春秋的文学艺术特色,2、论证简明 在阐述事理时,力求晓畅明白地把道理说清楚。大量采用由浅入深的论证方法,把极深刻、极抽象的道理,表达得非常明白。如察今 3、文章结构 先提出论点,简单加以阐述。 然后引用史实、传说、生活、寓言故事为实证。 如察今,二、吕氏春秋的文学艺术特色,4、语言浅显,多引证故事。 吕氏春秋全书共有寓言二百多则,多取材于中国上古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也有的是书中自己创造的,在我国寓言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寓言特色: 1)故事大多加以渲染,甚至虚构部分情节,突出其启发性和

5、趣味性。 如察今 2)寓言语言总体以明白晓畅为基本特色,代表了散文语言向通俗浅易方向发展的趋向。 如察今,用刻舟求剑引婴儿投江等等。 寓言故事的使用,为吕氏春秋增色不少。,第一自然段:,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第二自然段:,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

6、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第三自然段:,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第四自然段:,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

7、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第五自然段:,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感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第六自然段:,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刻舟求剑”说明“时已徙矣,而法不徙”则难以为治。 “引婴投江”说明以其父“善游”而断定其子亦“善游”的悖谬。二者的论证角度

8、不相同。前者强调时间、地点起了变化,后者强调人物有所不同。但都是从反面论证“察今”的重要性和“变法”的必要性,均紧扣论题。,三、吕氏春秋在散文史上的意义,1、吕氏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经过有意识的组织安排,在结构形式上具有完整体系的理论著作。 纪、览、论各由数目相等的短篇专论组成,内容上也依据阴阳家天地四时与人事、礼乐、刑政相感应的观点,作了相对集中的安排,显示了内容、结构的内在有机性。 2、突破了诸子百家学说体系的限制,广泛采撷各家观点,使之独立成篇,综合起来又构成了一个完整新颖的思想体系。,晏婴晏子春秋,晏婴 春秋时齐国人。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景公以节俭力行,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

9、正直的事)显名于诸侯。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旧题晏婴撰,实为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及遗闻轶事编辑而成。,晏子春秋内容 共8篇,分215章,都是些互不相连的小故事,各自成篇。 是介于子书、史书和小说之间的一部作品,记述春秋时齐国晏婴的言行。 晏子春秋特点 四库全书总目: “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1、每章侧重描写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完整的艺术形象。 2、在题材选取上,往往专从日常政务或日常生活的小事、小细节入手,反映了散文写作视野和取材范围的扩大。 (如“二桃杀三士”。) 3、虚构因素增加。 (如“二桃杀三士”。),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 景公养勇士三人、无君

10、臣之义、晏子谏。(二桃杀三士)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 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曰: “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豣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

11、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 “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视之则大鼋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皆反其桃,挈领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使者复

12、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记述以勇力搏虎而闻名的三个勇士,因对晏子礼节不周,晏子就要他们“计功而食桃”。结果,使三位勇土自杀。这就是晏婴以赐二桃之计谋,杀害三勇士的故事。后以“二桃杀三士”比喻阴谋陷害。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李斯谏逐客书,知识点: 1、李斯谏逐客书 2、李斯的刻石文,李斯谏逐客书,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谏逐客书写作背景 公元前年,秦国宗室贵族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在被逐离秦途中,写了谏逐客书,目的劝秦王收回成命。秦王看了谏逐客书深受感动,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宫职,不久又提升了他当

13、廷尉。,李斯谏逐客书,谏逐客书思想内容 谏逐客书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说明客卿辅秦之功,力陈逐客之失,劝秦王为成就统一大业,不讲国别,不分地域,广集人才。 谏逐客书的影响 谏逐客书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 谏逐客书是秦代脍炙人口的优秀文章。,谏逐客书艺术特点,1、文章辞采华美,有战国纵横家文辞之风,同时兼有汉赋的华丽。极具开合之势,可谓骈体之祖。 如:中间一段。 语奇字重,音节流畅,排比铺张,理气充足, 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2、在说明事实时,对比强烈,是非清楚。作者着重于正面叙说,而略于反面推论,点到为止,一正一反,对比强烈。,如:正面叙说列举从穆公至昭王用客卿,终于国富兵强的事实,然后从反面

14、设想不用客卿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只用三言两语。 如:详举秦王从异国的珍宝声色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的事实,然后以简要的语言说明秦地音乐之单调原始。 如此对比设想,话语不多,却能使秦王深思,由古及今,从物到人,自然想到逐客之非。,3、语言极富有文采,多用对偶排比句式,词语也极其丰富。,如:连用“拔”、“平”、“收”、“取”、“包”、“制”、“据”、“割”等动词来写秦惠王开拓疆土之功。 许多句子既整齐又注意变化,读起来很有韵致。 结合谏逐客书说说其艺术特点,李斯谏逐客书原文,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

15、,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16、,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 必秦国之所生而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