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黄元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719717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X 页数:222 大小:25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圣心源-黄元御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四圣心源-黄元御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四圣心源-黄元御_第3页
第3页 / 共222页
四圣心源-黄元御_第4页
第4页 / 共222页
四圣心源-黄元御_第5页
第5页 / 共2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圣心源-黄元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圣心源-黄元御(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圣心源在线阅读作者:黄元御来源:中医宝典四圣心源简介四圣心源又名医圣心源。10卷。清?黄元御撰于1753年。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1749年(乾隆十四年,己巳),春节过后,黄元御按自己的“之”字治学方法,从黄帝、岐伯、张仲景和秦越人的医学观点出发,撰写一部进一步阐明伤寒论内在含义的著作。这种治学方法,非常有效,所以他很快起草出四圣悬枢的初稿,着重分析了“温疫痘疹之义”。从二

2、月开始著述四圣心源,对“四圣”的临床见解和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但拟出提纲,作出要目后,因为有事而隔断了。他在后来回忆这个写作的开端的想法时说:“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事,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充分反映出黄元御的学术思想特征和医学实践经验。他的学术思想源于“四圣”,对脏府病理、生理的认识,重视脾胃中气的升降合宜。他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之太极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

3、戊土为胃,已土为脾。”他认为脏气的升降功能都取决于中气,因此,主张“中气之治”。他认为湿、寒是诸多病证发病和病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方面着眼于“中土”,制方常以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为大法。他指出:“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四圣心源续成后,黄元御回顾此书的写作过程,从1749年二月开始,到1752年完稿,前

4、后四年的时间内,没有按排过专门的撰著时间,也没有著述出一套完整的书稿来。虽然以往多是穷愁的境遇,但可惜的是放走了一些闲暇的时间。尽管皇帝赐以“妙悟岐黄”称誉,十分器重自己,但是自己却不能依赖皇恩不思进取。自己能在医学研究上做出有益贡献的时间已经有限了,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抓紧时间,完成对“四圣”典籍的注释和阐述。黄元御(1705-1758)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昌邑市黄家新郭村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岁即为诸生(秀才),后因目疾而误药粗工,左目失明,于是发愤习医,

5、穷究理奥,医名大振,考授御医,曾侍从乾隆帝南巡,其制方调药,多有奇效,御赐“妙悟岐黄”匾额。存世医著有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等十一部。五脏之真,惟肾为根。明赵献可医贯玄元肤论四圣心源综合性医书。又名医圣心源。十卷。清黄元御撰于1753年。作者将黄帝、歧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因以为名。卷一天人解,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血、营卫等;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现存多种清刻本更多请参见:四圣心源简介黄元御

6、简介四圣心源第一卷:天人解1、阴阳变化2、五行生克3、脏腑生成4、气血原本5、精神化生6、形体结聚7、五官开窍8、五气分主9、五味根原10、五情缘起11、精华滋生12、糟粕传导13、经脉起止14、奇经部次15、营气运行16、卫气出入四圣心源第二卷:六气解1、六气名目2、六气从化3、六气偏见4、本气衰旺5、厥阴风木6、少阴君火7、少阳相火8、太阴湿土9、阳明燥金10、太阳寒水11、六气治法四圣心源第三卷:脉法解1、寸口脉法2、寸口人迎脉法3、三部九候脉法4、脏腑脉象5、四时脉体6、真藏脉义7、浮沉大小8、二十四脉四圣心源 第四卷:劳伤解1、中气2、阴阳3、阴虚4、阳虚5、阴脱6、阳脱7、精神8、

7、神惊9、精遗10、气血11、气滞12、气积13、血瘀14、血脱15、衄血16、吐血17、便血18、溺血四圣心源第五卷:杂病解上1、鼓胀根原2、噎膈根原3、反胃根原4、消渴根原5、颠狂根原6、痰饮根原7、咳嗽根原8、肺痈根原四圣心源第六卷:杂病解中1、腹痛根原2、腰痛根原3、奔豚根原4、瘕疝根原5、积聚根原6、蛔虫根原7、便坚根原8、泄利根原9、痢疾根原10、淋沥根原四圣心源第七卷:杂病解下1、中风根原2、历节根原3、痉病根原4、湿病根原5、黄疸根原6、暍病根原7、霍乱根原8、痎疟根原9、伤风根原10、齁喘根原四圣心源第八卷:七窍解1、耳目根原2、目病根原3、耳病根原4、鼻口根原5、鼻病根原6、

8、口病根原7、舌病8、牙痛9、咽喉10、声音四圣心源第九卷:疮疡解1、痈疽根原2、瘰疬根原 3、癞风根原4、痔漏根原四圣心源第十卷:妇人解1、经脉根原2、杂病根原3、胎妊解4、产后根原四圣心源药方索引1、四圣心源药方拼音索引2、四圣心源药方笔画索引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寒,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天人解四圣心源第一卷 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著,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讬大象,不测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

9、乳虎,众号苍鹰。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久病生郁,久郁生病。明傅仁宇审视瑶函内外二障论阴阳变化四圣心源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

10、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明张介宾类经论治类五行生克四圣心源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

11、气成夏;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脏腑生成四圣心源

12、 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藏,阳生六府。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

13、。藏有心主相火之阴,府有三焦相火之阳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至真要大论气血原本四圣心源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气统于肺,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血统于肝,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

14、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精神化生四圣心源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水之寒者,五藏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火之热者,六府之尽发也。阳极则阴生,故纯阳之中,又胎阴气。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素问: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盖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阴气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务在成功。用攻之法,必须先缓后峻,及病则已。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形体结聚四圣心源肝主筋,其荣爪;心主脉,其荣色;脾主肉,其荣唇;肺主皮,其荣毛;肾主骨,其荣发。凡人之身,骨以立其体干,筋以束其关节,脉以通其营卫,肉以培其部分,皮以固其肌肤。皮毛者,肺金之所生也,肺气盛则皮毛致密而润泽。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脉络者,心火之所生也,心气盛则脉络疏通而条达。筋膜者,肝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