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结算1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2649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结算1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国际结算1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国际结算1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国际结算1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国际结算1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结算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结算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结算与融资,汪建文 手机:13193233108 EMail:,课本与参考书,国际结算与融资 梁琦 南京大学出版社 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支付方法 赵薇 东南大学出版社,国际结算课程特点,理论性较深:以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的理论原则为指导,着重研究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形式和方法,以及有关信用、资金融通理论和方法一般规律的科学。 实务性很强:本学科的目的是,运用理论知识为指导进行国际结算的实务操作和处理所遇到的国际结算纠纷。,课程结构,国际结算 票据 国际结算传统方式 国际结算中的单据 国际融资,票据,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债权有价证券,代替现金起流通和支付作用,从而抵消和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是

2、国际结算中的重要工具。有关票据的原则是国际结算学科的基石。 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国际结算传统方式,银行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必须借助一定的结算工具在两国两地之间进行资金划拨,以了结国际客户的债权债务关系。 包括汇付(Remittance),托收(Collection)和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国际结算中的单据,主要指跟单信用证项下单据,我国大部分国际贸易采用信用证形式。 运输单据 保险单据 发票 其他附属单据,国际融资与担保,在当代国际间进出口贸易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企业为了获得充裕的运营资金,迫切需要金融业提供某种服务来满足企业在贸易融资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业

3、务需求,进出口贸易融资业务就是顺应了这种时代的潮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贸易内容变化,国际担保被普遍用于国际结算,成为一种非常灵活的国际结算方式。,融资担保具体方式,银行保函 Bank Letter of Guarantee 备用信用证 Standby LC 福费廷(无追索权押汇)Forfaiting 国际保理 International Factoring,国际结算的定义,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是对国际间债权债务进行了结和清算的一种经济行为。 是应用一定的金融工具(汇票、本票、支票等),采取一定的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利用一定

4、的渠道(通讯网、电脑网),通过一定的媒介机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国际结算涉及方,外贸公司 银行 船公司 保险公司 认证机构等等,国际结算的历史变革,货币如何产生? 票据的产生(举例) 金融业、航运业和保险业的发展 金融业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信用中介 支付中介,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信用是银行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提供的信用: 第一,银行信用具有集中性 ,克服了商业信用的自发性和分散性。 第二,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到企业资金能力的限制。,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优越性,银行网络普遍建立 银行资金雄厚 银行集中大量债权债务关系,可以最大限度的加以抵消 合理化和规范化 高新技术

5、的应用,电子化,国际结算的现代特征,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 国际结算与信贷融资密不可分 国际担保融入国际结算 政策性金融支持伴随着国际结算 国际结算方式不断创新 国际结算中商业比重加大,国际结算的电子化/标准化/无纸化/一体化,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 标准化、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快速便捷,SWIFT业务类型,1 客户汇款 2 银行间头寸调拨 3 外汇业务 4 托收业务 5 证券业务 6 贵金属和银团贷款业务 7 信用证和保函,8 旅行支票 9 银行账单处理,其他电子

6、化技术,EDI(Electrical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户之间,按照协议将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经济信息,经数据通讯网络在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交换和数据处理。 是以计算机数据通讯网络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处理和信息通讯技术。“无纸化技术”,电子商务和网上贸易,市场全球性 方便快捷性 低成本渗透性 高效率性,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支付类型: 电子信用卡 电子支票 电子现金,国际结算的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增强信用能力,控制贸易结算中的信用风险而实施的一套业务方案,政策以及为此而建立的一系列组织制度。 包括:客户资信调查,确定信用条件,寻求

7、债权保障 ,实施货物追踪,催收早期拖欠,处理危急情况。,第一篇 国际结算中的票据,票据的概念,广义:一切有价证券和各种凭证 狭义:以支付金钱为目的的债权有价证券,是由出票人签发的,无条件约定由自己或委托他人在一定日期支付确定金额的流通证券,票据分类,汇票:Bill of exchange,Exchange,Draft 由出票人向另一人签发的,要求即期、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向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来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命令。,票据分类,本票(Note) 是一人向另一人签发的,保证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执票来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承诺。,票据分类,支票

8、(Check) 是银行存款户对其开立帐户的银行签发的,授权该银行对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持票来人即期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支付指令。,票据的特性,流通性 无因性 要式性 文义性,票据的作用,支付工具 流通工具 信用工具 融资工具,票据的当事人,出票人 Drawer 受票人/受票人 Drawee/Payer 受款人 Payee 背书人/让与人 Endorser/transferor 承兑人 Acceptor 持票人 Holder,票据权利,请求权(第一次请求权) 主权利 针对主债务人 追索权(第二次请求权),票据权利的取得,善意取得: 以背书或直接交付取得 取得票据时无恶意,无重大过失 付对价(Fo

9、r Value),票据权利的丧失,票据记载不合格或已过期 超过保全票据权利的期限,正当持票人的票据权利 Holder in due course,善意取得票据 所持票据是完整合格的 在他成为持票人时票据没有过期 如果票据曾遭退票,他不知悉,票据关系,基础关系 法律关系,基础关系,原因关系:出票人和收款人之间 对价关系:背书人与受让人之间 资金关系:出票人与受票人之间,法律关系的特点,是基于票据行为而发生的有关票据的权利义务关系 主体一般是多方的 客体的票据金额 内容是票据上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关系的权利包括,持票人对票据上的主债务人的付款请求权 持票人及背书人对前手的追索权 持票人对于保证人的权

10、利 已履行债务的保证人,对于被保证人及其前手的追索权 持票人对于参加承兑人及预备付款人的付款请求权 参加付款人对于承兑人,被参加付款人及其前手,取得持票人的权利。,两者之间的区别,票据法律关系一经形成,给予基础关系相分离。 票据法律关系应对票据法,票据基础关系应对民法。 票据的债权人只需持有票据就可行使票据权利 资金关系是否存在也不对票据法律产生影响。,两者之间的联系,如果原因关系与票据法律关系存在于同一当事人之间时,债务人可以利用原因关系对抗法律关系。 非正当持票人权力不优于先手 。,票据法系,日内瓦票据法 英国票据法,两大法系分歧,票据分类不同 票据持票人的权利不同 对伪造背书的处理不同

11、对票据要件的要求不同,我国票据法,1995年5月10日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力求与国际惯例相一致,但基于我国国情,也作了一些与西方国家票据法不同的规定。,关于涉外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国际条约优于国内法”,票据风险与防范,票据的伪造 票据的变造 票据的风险防范,票据的伪造,票据本身的伪造 票据签名上的伪造,票据的变造,条件: 变更的票据是合法成立的票据 变造的事项是票据上记载的重

12、要事项 变更人无变更权限,下列不能视为变造,票据更改,即依法有变更权限的人所作的变更 在空白票据上进行填充 不发生票据效力的文义的变更 变更票据上的签名,票据的风险防范,银行 企业 银企合作,案例,1997年8月,某市A公司与新加坡B商签订了一份进口胶合板的合同。合同总金额为700万美元,支付方式为付款交单,允许分批装运。按照合同规定,第一批价值为60万美元的胶合板准时到货,经检验 A公司认为质量良好,对双方合作很满意。 就在第二批交货期来临之际,B商向A公司提出:鉴于贵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为了帮助贵方,我方允许贵公司采取远期付款。贵公司作为买方,可以给我方开出一张见票后一年付款700万美元的汇票,请某银行某市分行承兑。承兑后,我方保证将700万美元的胶合板在一年内交货。贵方全部收货后,再付给我方700万美元的货款。,B商将这张承兑了的远期票据在新加坡的美国银行贴现600万美元,从此一张胶合板也没有交给A公司。 一年后,新加坡的美国银行持这张承兑了的远期票据请该银行付款,最后以该银行付款给美国银行600万美元而结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