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古代文学史士+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2603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385 大小:6.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文理学院+古代文学史士+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85页
四川文理学院+古代文学史士+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85页
四川文理学院+古代文学史士+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85页
四川文理学院+古代文学史士+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85页
四川文理学院+古代文学史士+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文理学院+古代文学史士+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文理学院+古代文学史士+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3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编 隋唐五代 文学,绪论 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 与初唐诗坛 第二章 盛唐诗歌 第三章 李白 第四章 杜甫 第五章 中唐诗歌,进入,进入,进入,进入,进入,进入,第六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七章 唐代散文 第八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九章 晚唐诗歌 第十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 五代词,进入,进入,进入,进入,进入,绪 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就被农民起

2、义推翻。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公元960年,宋朝建立。,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581 618 907 960,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 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返回,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 与初唐诗歌,第一节 隋代文学,隋(581618)立国37年,诗

3、歌成就不高。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第二节 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

4、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王绩在初唐诗人中市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野望等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二、“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

5、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来很高的评价。,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 “风烟”一词,点出宦游之地一派凄迷,伤别之已微露。颔联散承,以友情来宽释离情。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以此来鼓励杜少府,情感细致微妙,

6、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颈联: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所称引,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但比曹植原句更为工整、凝炼、深沉、精警,以宽阔的胸怀提出对人生离别的态度,一洗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其乐观、奋发、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奋进的时代气息。此后,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诗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与此一脉相承。尾联由上联的豪情勉励转为柔情开导,语气委婉,感情深挚,结出不必伤别之意。此联也化用曹植“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一联,但更显旷达。,在狱咏蝉,西

7、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在狱咏蝉,在狱咏蝉 诗以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三、杜审言与 “沈宋”,杜审言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超过了杨炯,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

8、,五律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他的合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的写出了早春的气息,这也是它最有名的五律。,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其主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他们的作品格律形式完整,为历代批评家所推崇。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沈之独不见为成熟的七律,宋之

9、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 风骨,陈子昂的诗歌理论。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在这篇序言里,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

10、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但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的将抽象思维附着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陈子昂重要的诗歌有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首句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次句表达岁月无穷,而生命有限的巨大孤独感,三句写天地辽阔,反衬出人的渺小,于是悲愤、孤独便弥漫在浩浩空间,诗人便发出了极为感伤的最后一句。此诗没有藻饰

11、和刻画,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背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独激愤的诗人形象,意境沧凉浑茫。,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其二 诗咏兰若,托物寓意,后四句写秋风之中芳草摇落,表现出一种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悒郁情怀,从而将自己政治失意、壮志未酬,美好理想未能实现的苦闷心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无处施展自己才智的悲哀和苦闷。,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善和风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刘希夷和张

12、若虚的歌行体则为诗歌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张若虚今存诗两首,单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类似的诗境创造,也体现在刘希夷的诗中。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歌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准备。,春江花月夜,返回,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 之美的诗人,一、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1) 从初唐到盛唐近百年来社会基本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物质条件。(2) 佛、道的兴盛和知识分子漫游隐逸的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田园的直接原因。(3) 文学自身发展

13、的结果。,二、王维,1、王维的生平(见教材236页)。 2、王维的诗歌创作。王维的一生以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罢相为分界,前期有政治热情,诗多慷慨英发之气,风格雄浑博大,后期则消极避世,隐逸山林,多山水田园诗,风格幽邃空静,多禅趣。王维的诗歌可大致分为四类: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等;其二,游侠、边塞诗,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意境雄浑,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送沈之福之江东、相思等;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14、3、山水田园诗。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观猎,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辛夷坞,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15、 纷纷开且落,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 首句抓住“朝雨”“客舍”“柳色”,为送别勾画了一个明朗清新的环境,这样一来,送别的气氛就不是伤悲,而是轻快明朗的。尾联用最能表达感情的事和语言入诗。他不说送别时的其它种种活动,而只提取把酒相送的一句话,真挚的友情和豪壮的胸怀皆有,既充满人情味。所以,这首诗被人们谱成曲,成为千古传唱的别离歌。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

16、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二、孟浩然及其他山水诗人,1、孟浩然诗。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是诗人孟浩然。孟浩然的山水诗, 贴近生活,将净化的情思、清淡的语言、明秀的诗境融为一体。自然平淡,清旷冲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但也有少数诗写得气象壮阔,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底树 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过故人庄,临洞庭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春晓,春眠不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