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1615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灾难中受到惊吓,寸步不离父母,一天,一对母子来到心理关怀站。快走到门口的时候,5岁的小铭(化名)突然停住,一溜烟躲到妈妈身后,紧紧抱住妈妈的腿,不肯往前一步。妈妈哄他好半天,他才开口问了一句话:“这个房子会塌吗?”尽管后来他还是进来了,却始终没松开妈妈的手,也没开口说过一句话。 妈妈回忆说,那天中午小铭和小朋友们一起在幼儿园里午睡。地震发生时,老师们赶紧把孩子们都转移到了操场上,保护了他们的生命安全,可是这突如其来的巨大震动还是把孩子们吓得不轻,哇哇哭成一片。随即家长们纷纷冲向幼儿园寻找自己的孩子,而小铭的妈妈因为路上的耽误晚到了一点,让小铭在等待的过程中更加恐惧惊慌。由于妈

2、妈自己也受到惊吓,在急奔到幼儿园接到小铭后,已经无力抱起小铭,只能紧紧地拉着小铭的手,往家的方向奔去,那里还有爷爷奶奶。一路上小铭紧拽着妈妈,也目,睹了两边楼房倒塌、甚至压住人的场景。后来,小铭颤巍巍地问妈妈:“那些人好可怜哦,爷爷奶奶也会被压住吗?”妈妈却无言以对,因为这时已经无法联系到爷爷奶奶了 自那以后,小铭跟着爸爸妈妈睡过马路、住过帐篷、去医院找过亲人和朋友,没有一步离开过妈妈或者爸爸,同时他也目睹了大量的悲惨甚至血腥的场面。渐渐地,小铭很少开口说话了,除了跟爸爸妈妈还有简单的交,流,在见到他人时都是回避躲藏,要进入任何建筑物之前都要跟父母确认好几遍“这个房子会塌吗?”。 分析与治疗

3、对于低龄儿童来说,当他们遇到灾难事件,最普遍的心理反应可能会表现为严重的分离焦虑,不肯跟父母离开一步,这正是他们的安全感极度缺乏所致。小铭在受到地震惊吓之后,已经极度害怕惶恐,再加上等待妈妈的过程,更加剧了他的焦虑不安,安全感,感急剧下降。之后,他又亲眼见到了大量的悲惨场面,更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刺激。 低龄儿童在受到创伤之后,我们更多借助于一种表达性治疗的干预方法。1绘画治疗。这是逐渐打破他心灵隔膜、建立起关系的最佳工具。我们之间不用语言,只用绘画的方式逐渐拉近了距离。2.游戏治疗。当他可以“放开”爸爸的手后,我带他走出房间,走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玩耍。让他逐渐开始面对和适应独处后的焦虑和恐惧。,经过一个多月的追踪走访,小铭恢复得很理想,话语开始多起来,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童真。,游戏是儿童最自然,自发的行为.在游戏治疗室,玩具好比是儿童的词汇,而游戏好比是儿童的语言.透过游戏,儿童能表达许多他/她尚未能清楚地用言语来沟通的感觉和经验.在受过专业训练的游戏治疗师陪伴下,儿童能自然而然地玩出他/她的心境,困惑和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一旦这些经验被处理后,儿童的适应力会提升,因而更有能力来因应并解决心理的挫折和创伤.所以游戏治疗对於儿童就好比谘商辅导。幻灯片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