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概说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2522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文学概说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唐代文学概说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唐代文学概说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唐代文学概说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唐代文学概说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代文学概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文学概说(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隋唐五代文学概说,(581618907960),一、历史回顾 隋(杨坚581) 唐(李渊618) 五代:梁(朱温907) 后唐(李存勖923) 后晋(石敬瑭936) 后汉(刘知远947) 后周(郭威951)北宋(960赵匡胤),二、文学概况 参见208213 (一)唐诗 1、唐诗的繁荣 作家多。全唐诗录有2200余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诗薮外编卷三(胡应麟):“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作品多。清彭定求等人编全唐诗收近五万首,陈尚君辑全唐诗补编收诗5000首。 风格多样。明高棅唐诗品汇:“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

2、,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流派纷呈。初唐四杰、上官体、山水隐逸、边塞、新乐府诗人、韩孟诗派等。 题材广泛,诗体完备,影响深远。,2、唐诗分期 1)四分法的确立 最早对唐代文学进行分期的是北宋宋祁新唐书文艺传序提出的“唐文三变”说,但其主旨在论文而非论诗。 南宋严羽沦浪诗话论“诗体”时依时代先后分唐诗为五个阶段:唐初体(唐初尤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这在对唐诗进行分期的宋人中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后人论唐诗分期,皆追溯于严羽

3、。 四分法正式确立于明高棅唐诗品汇。其总序云:“今试以数十百篇之诗,隐其姓名,以示学者,须要识得何者为初唐,何者为盛唐,何者为中唐、为晚唐。”,2)四分法大略反映出唐诗从奠立到繁荣、发展、消歇的过程。被普遍采纳的各期年代划分: 618712 (约100年) 713765 (约50年) 766835 (约70年) 836907 (约70年),3)各期主要成就及代表作家如下: 初唐(618712): 以唐太宗为首的宫廷诗人群 初唐四杰、陈子昂 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 张若虚、王绩、王梵志、张九龄、张说等 盛唐(713765):黄金时期 李白和杜甫 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以岑参、高适为

4、代表的边塞诗派,中唐(766835):再盛时期 大历诗人、刘长卿、韦应物 韩孟诗派 元白诗派 晚唐诗歌(836907) 杜牧和李商隐 温庭筠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二)词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敦煌曲子词”是最早的词。 两大创作中心: 一是西蜀,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词人”。 二是南唐,以君臣李璟、李煜与冯延巳为代表。 (三)散文 唐初近百年间,骈体仍占主要地位。 韩愈、柳宗元 “古文运动”。 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四)传奇 “传奇”之名得于晚唐裴铏所编传奇小说集。 传奇与六朝小说的区别:一 “始有意为小说”;二较完整的情节结构;三较完整的人物塑造。 沈既济枕中记,任氏传;李朝

5、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白行简李娃传,陈鸿长恨歌传,元稹莺莺传等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确立和成熟。 (五)变文 起源于宣讲佛经,其说唱的底本为变文。内容多为宣讲佛经故事、经义,也有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形式多样,对后世的话本、弹词、诸宫调等影响很大。,二、繁荣原因 (一)唐代空前发达的经济、高涨的文化,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见第一节。 (二)唐代政治与魏晋南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的轻门阀、重科举。科举给下层士子参与政治开辟了道路,促进庶族地主阶层的崛起。这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1、庶族阶层兴起,成为唐诗作者的基本队伍。 (1)他们心理

6、特点融入了唐诗。 生气勃勃、奋发向上、富于理想和热情、渴望建功立业。 关心民生疾苦,同情人民的灾难和不幸,敢于呐喊、呼吁。 恃才傲物、蔑视礼法,敢于直斥权贵、抨击执政,积极改革弊政。 (2)他们的生活内容融入了唐诗,包括漫游风气、幕府生活、读书山林的风气和贬谪生活等。 见教材第二节。 2、唐科举以诗赋取士的政策,形成了整个社会重视文学,重视诗赋艺术技巧,讲究声律对仗的风尚,并为文学尤其诗歌提供创作了丰富的素材。,(三)唐王朝的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兼容并存的思想态度和文化政策,是唐诗繁荣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原因。参见教材第三节。 三家的政治地位时有起伏,而在思想界的地位则始终平等,并存而交融。儒道释

7、三家对文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 佛: 1)许多优秀诗人都信奉佛教,这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以禅语入诗,就是把表现禅学理论、概念的词语应用于诗中。 以禅趣入诗,与搬弄禅语有别,“禅趣”是指进入禅定时体验到的那种空寂恬静、闲淡自然的意味,用以表现山水田园,有助于突出清幽、静谧的自然美。 以禅法入诗可以大大丰富诗歌的构思方法和表现方法。 2)出现了大量的诗僧和僧诗。全唐诗收僧人诗作者人;十首唐诗中就有一首与佛教有关。 3)佛教还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与变文。,2、道:道家和道教 1)包括道家与道教两个部分。 道家指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

8、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道教则指汉民族固有的一种宗教。它渊源于古代的巫术,以老子为主要经典,尊张道陵为“天师”,故又名“天师道”。 2)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带给中国诗人的是一种宁静恬淡的情感;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以自然淡泊朴素宁静为美的审美情趣,和重在内心体验的艺术思维习惯。 道教带给中国诗人的则是一种热烈迷狂的神仙信仰,是追求绚丽神奇的审美情趣,是热烈的想象力。 3)在唐代作家中,很少有单独受到或儒或道或佛一家影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参阅: 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佛教与中国文化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

9、四)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唐诗的繁荣则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文学自身演变的结果,它与继承过去文学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第三编 唐代文学,唐诗的分期 初唐:高宗武德元年618玄宗开元初年712 盛唐: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永泰元年765 中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文宗大和九年835 晚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哀帝天佑四年907,第一章 初唐诗歌 一、初唐四杰之骆宾王 (约619687)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

10、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於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资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衰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

11、心。 1、借咏蝉寄寓境遇,抒写衷曲,抒发了诗人品性高洁却被诬入狱的怨愤,表达了昭雪沉冤的愿望。 2、形神兼备,寄情巧妙,物我高度统一。诗以蝉起兴,以蝉自比,以情收结。诗中的蝉,既是自然之物,又是作者人格、境遇和感情的化身。,如何欣赏咏物诗 咏物是古典诗歌中一个重要品类。据统计,全唐诗和全唐诗补编中咏物诗达6789首。 从创作动机上来看,咏物之作大致可以分为吟物和感物两类。吟物(或称赋物)之作,以描绘物象的客观特征为主,与诗人的自我感情联系不多。如贺知章咏柳。,感物之作是指那些托物言志、有寓意有寄托的咏物诗。这类诗歌以屈原的橘颂为开端。这种把物象与人的某些精神方面联系起来的咏物诗,被称为咏物诗的

12、正宗。 1)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思考:这首诗表现了孤雁哪些特点?,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明了其比喻或象征意义,即诗人的 “寄托”。 试比较 蝉 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不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表现的是清高自尊、从容自信。 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

13、易沉”是患难人语,表现的是无辜被冤的怨愤。 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表现的是穷困潦倒者的呼声。 三个人笔下的蝉,其实就是三个人自己的写照。,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往往感物起兴,并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练习:P226 杜牧早雁,近体诗的格律 1、古体诗 或称古诗,是对近体诗而言。与近体诗相比,古体诗在句法、押韵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矩。 名号杂:歌、辞、行、引、曲、篇、吟、咏、唱、叹、怨、弄、操等。 韵律、句式多样。,2、近体诗 所谓近、今,是唐人的口气。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的统称。包括八句的律诗、四句的绝句和八句以上的

14、排律。后来就习惯只称八句的为律诗。 近体诗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格式和声律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其中以律诗最典型,主要包括:,1)字数相等必须是齐言,各句字数一致。一般为五言或七言,少数有六言。句数分四句、八句和八句以上三种。 2)音韵相叶即押韵,古人也称叶韵,就是让同韵母的字有规律地出现在某些句子的末尾,使诗词作品在音韵上有一种流动和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其押韵要求包括: A、专押平声韵;B、除首句可押可不押外,其余隔句用韵;C、一首诗除首句可用邻韵外,其余只用一个韵部,不可换韵;D、不能重韵;,3)平仄相对或相粘。一联之内相对,相邻两联相粘。五律的四种基本句型: 正格 变通和拗救 其他 甲 平平平

15、仄仄 平平仄平仄 乙 仄仄仄平平 不能三平调(即“仄仄平平平”) 丙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丁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不能孤平(即“仄平仄仄平”),4、对仗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包括三个方面: A、修辞方面,即词性相同或相近,属性越近、范围越小越好;如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从对偶的角度看,把词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数目字)、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共9类;名词品类繁杂,再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共11类。 B、语法方面,句子结构相同或相近; C、平仄方面,平仄相对或相粘。 参考:王力 诗词格律中华书局,二、杨炯 从军行 唐代诗

16、人。华阴(今属陕西)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五律。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三、“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一)张若虚 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二) 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