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量子力学课件_第24讲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2165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量子力学课件_第24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北京大学量子力学课件_第24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北京大学量子力学课件_第24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北京大学量子力学课件_第24讲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北京大学量子力学课件_第24讲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量子力学课件_第24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量子力学课件_第24讲(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二 十 四 讲 . 碱金属的双线结构 碱金属原子有一个价电子,它受到来自原 子核和其他电子提供的屏蔽库仑场的作用。 所以,价电子的哈密顿量为,如选力学量完全集 (运动常数的完全集) 则,由于,可表为,因 为吸引势(它为负值, ) 所以 即 。因此, 根据Hellmann-Feynman定理可证,能级 这即观测到纳光谱的双线结构。 . 两个自旋为 的粒子的自旋波函数, ,纠缠态 (1) 表象中两自旋为的粒子的自 旋波函数 设:两粒子的自旋分别为 ,显然,如,选 表象,则可能的态为 (2) 表象中两自旋为 的粒子的 自旋波函数 如令,令 是 的本征态,这时有 四个态,, 被称为纠缠态。 纠缠

2、态:体系的态矢量仅能表示为它的各部 分态矢量乘积的叠加态 当两自旋为 的全同粒子,其相互作用对 空间坐标和自旋变量是变量可分离时,则特解为,但是,这并不是体系可处的状态。微观世界 还有一重要规律,使体系波函数不可任意选择, 这就是微观粒子的全同性问题。 (3) Bell基 若取 显然 我们得,它们也都是纠缠态,7.5 Einstein-Podolsky-Rosen佯谬和Bell不 等式 (1) Einstein-Podolsky-Rosen佯谬 爱因斯坦,帕多尔斯基和罗森认为:两个 粒子构成一个量子力学态。对一个粒子的测量 将直接得知另一个粒子的状态。 例: 该态在动量表象中的表示为,爱因斯坦

3、等认为,当测量第一个粒子的坐标, 测得值为 ,则第二个粒子的坐标必为 ; 测量第二个粒子的动量,测得值为 ,那第一 个粒子的动量必为 。所以,,都是物理实在(即都有确定值),且 坐标和动量可同时具有确定值。 这与两个自旋为 的粒子处于自旋 的态是等价的。 考虑两个自旋为 的粒子处于自旋单态。 在初始时,它们在一起,而后分开很大的距离, 但仍处于自旋单态。一旦测量第一个粒子的自 旋,那直接允许我们去推断第二个粒子的自旋, 它始终与第一个粒子的自旋相反。,。,量子力学否认这些假设,认为即使两个粒 子离开很远,对第一个粒子的测量将影响第二 个粒子的状态;另外,粒子本身并没有这种实 在性(即粒子的所有

4、物理量都有确定值)。 (2) Bell Inqualities 两个自旋为 的粒子系统处于自旋单态,这是一个纠缠态。显然,在这个态中,测 量第一个粒子(在 方向)得到某一结果,则 知道第二个粒子随之测量(在 方向)的结果。 现考虑对它们的自旋沿不同方向进行相继测量。第一个粒子沿 方向测量,第二个粒子沿 方向 测量。它们的测量结果都为 。,如 , 方向相同,则平均值为 。 如 , 方向相不同,这一相关联测 量的平均值为 证: 不失一般性,假设 在 方向, 在 平面,令 与 轴间的夹角为 ,则,A. 对两个处于自旋单态的粒子,在三个 不同方向测量它们的自旋。 根据定域隐变量理论,它们的关联测量平

5、均值的关系为,这称为Bell不等式。 论证:令关联量 在定域隐变量理论中,对第一个粒子的 测量将不影响第二个粒子的状态。每个粒子 同时 有确定的自旋分量。因此,在这理论中 ,沿三个方向的自旋分量都有确定值。当然 ,重复的测量所得值可以是不同的。,的平均值为 于是有,所以, 而对这一关联测量平均值的关系,量子 力学的预言为,若在测量时,取 三个方向共面, 且,于是 实验结果与量子力学的预言符合。,。,B. 对两个处于自旋单态的粒子,在四个不 同方向测量它们的自旋。 根据定域隐变量理论,它们的关联测量平均 值的关系为 这为另一个Bell不等式。,论证:根据定域隐变量理论,对任一物理量 的测量都有确

6、定值,所以 由定域隐变量理论的假设,我们知 当 时,则 当 时,则 。,因此, 。于是 的平均值的绝对 值满足不等式 而根据量子力学, 的平均值的绝对值 应为,显然,当 共面,并取 这时,这与定域隐变量理论所推得的不等式是不相符 合的。 若取 共面, 则有,同样,实验的测量结果是与量子力学的预 言符合。 实验证实了定域隐变量理论是不正确的。 Einstein-Podolsky-Rosen的假设是不成立的,7.6 全同粒子交换不变性波函数具有确定的 交换对称性 各种微观粒子有一定属性,具有一定质量、 电荷、自旋,人们根据它的属性的不同分别称为 电子,质子,介子, , 等等。实验证明 每一种粒子,

7、都是完全相同的(如两个氢原子中 的质子或电子都一样)。经典物理中,我们能按 轨道来区分同一类粒子。 但从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情况就发生变化。 它的描述不能用轨道概念,而只能用波函数或根,据一些力学量完全集来描述粒子所处状态。即 个粒子处于态 ; 个粒子处于态 或这些 态的叠加态上。但它不可能告诉你,那一个粒子 处于 态,那一个粒子处于态 。 如 是可能的二种态,对它进行测量是分不清两者的 差别。它们每一个都不能用于对二个全同粒子的,描述。全同粒子交换是不可观测的。因此,有必 要对全同粒子的描述进行讨论。 (1)交换不变性 设:氦原子的两个质子固定不动,那么描述 氦原子中的两个电子组成的体系,其

8、哈密顿量为 若 为粒子交换算符,将 ,,则 若 是交换不变,即 则,所以, 是运动常数(若 是交换不变) 或如此看,由于体系具有交换不变性,所以 时经交换后演化到 ,应等于演化到 再进行 交换,即 由于 的任意性,所以,由于 任意 即 是运动常数。 若 是 的本征态,则,因此,有两种态,一种是交换下不变,称 为对称态;另一种是交换下改号,称为反对称态,显然 由于它是运动常数。因此,一开始,体系 处于置换对称态时,那以后任何时候都处于这 态下。与其他运动常数有极大不同之点是:体系 要么处于对称态,要么处于反对称态。这是粒 子本身所固有的特性。而不是人们能够人为地,给一个初条件,让体系处于一个没有

9、确定的置 换对称性的状态下。 所以,下面一些结论是重要的: A. 由于是一运动常数,因此一开始体系处于 某种交换对称态下,则以后任何时刻都处 于这态下; B. 与其他运动常数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体系 要么处对称态,要么处于反对称态。这是 粒子固有的属性,而不是人为地给初条 件所能改变的;,C. 实验表明:具有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体 系。当两粒子交换,波函数反号,即处于反对 称态;而自旋为整数的粒子,两者交换,波函数 不变,即处于对称态。 在统计物理学中,具有自旋为 的半整数 的粒子作为单元构成的体系,遵守Fermi-Dirac 统计(称为Fermion)。具有自旋为 的整数倍 的粒子作为单元构成的

10、体系,遵守 Bose-Einstain统计(称为Boson)。,(2) 全同粒子的波函数结构,泡利原理: 忽略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全同粒子的哈氏 量为单粒子哈氏量之和 显然,对任何一粒子,其哈氏量的形式完全 相同,单粒子的能量本征方程为 它的一个特解为,但它不能作为体系的态函数,因体系真正 的态函数必须满足一定的交换对称性。 AN个费米子的波函数,泡利原理 由于费米子的波函数交换一对费米子是反 对称的,因此,它可以如此来构成: 取 作为标准排列。 是经过某一置换 来实现,由于对换(transposition)一对粒子, 波函数改号。而对某一置换(Permutation) 它相应的对换数的奇偶性

11、是一定的。因此,置 换后的这一项的符号与标准排列项的符号差别 取决于该置换的对换数的奇偶性。 如,所以有5个对换,其符号为负号。 对3个粒子:某一置换 即仅有一个对换,所以为负号。 设一个置换 对应的对换数为 ,则真 正的波函数应为,这即行列式定义,例如:对N2 可以看出,任意两个粒子变换(即两列交 换) 改号。若 与 态是完全相同的 态,那 。这表明,对两个全同的费米子 不能处于这种态中,于是我们有下面的原理:,泡利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 在客观实际的体系中,没有两个或多个全同费 米子可处于一个完全相同的单态中(或:全同 费米子体系的态中,具有同样量子数

12、的单态不 大于1)。 对于 个粒子,有 项(有 个置换), 而每一项,费米子处于这 个单态上的分布都 是不同的,因此各项之间是正交的。,所以,对于 个无相互作用的全同费米子 体系的归一化反对称波函数为 B 个全同玻色子的波函数 由于玻色子波函数相对两全同玻色子对换是 对称的,即不变号:,由于玻色子不受泡利原理限制,因此处于同 一单态上的玻色子可以是任意多个。 所以,如果态 中具有相同的 有 个;具有相同单态 有 个 具有 相同单态 中的玻色子有 个。,于是上述置换虽具有 项,但有些项是相 同的。 如 个态的 粒子进行置换,所得项是 相同的,而这相同项有 ,同理 个态的 粒子进行置换,所得项是相同的,而这相同项有 。所以, 个玻色子的某一种排列有 个相同项。,所以,不同单态交换的排列的数应为,例如: 有二个在态 ,一个在态 。,所以,有三个不同分布 。 另一种写法: 有 6 项,(3)全同粒子的交换不变性的后果 A两全同粒子的波函数 若两全同粒子,它们的相互作用是变量可 分离型的,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