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必修三《外国诗歌(二)》课件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12055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必修三《外国诗歌(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版必修三《外国诗歌(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版必修三《外国诗歌(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版必修三《外国诗歌(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版必修三《外国诗歌(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版必修三《外国诗歌(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必修三《外国诗歌(二)》课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系列训练二:巧设开头,外国诗歌(二),应和,夏尔波德莱尔 (18211867),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波德莱尔不但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而且是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现代主义认为,美学上的善恶美丑,与一般世俗的美丑善恶概念不同。现代主义所谓美与善,是指诗人用最适合于表现他内心隐秘和真实的感情的艺术手法,独特地完美地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恶之花出色地完成这样的美学使命。,自然是座庙宇,那里活的柱子 有时说出了模模糊糊的话音; 人从那里过,穿越象征的森林, 森林用熟识的目光将他注视。

2、如同悠长的回声遥遥地回合 在一个混沌深邃的统一体中 广大浩漫好像黑夜连着光明 芳香、颜色和声音在相互应和。 有的芳香新鲜若儿童的肌肤, 柔和如双簧管,青翠如绿草场, 别的则朽腐、浓郁,涵盖了万物, 像无极无限的东西四散飞扬, 如同龙涎香、麝香、安息香、乳香 那样歌唱精神与感觉的激昂。,段解:开宗明义,描绘了浩瀚的宇宙间,人与自然的感情互通互感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万物互相感应的命题,段解:第2,3节,进一步将“感应论”具体化、形象化,并引出人物的五官通感说,即人的各种器官之间的相互应和关系,以及感官和思想状态之间的感应。,段解:进一步把激情推向高潮,情不自禁的对“感应”发出热情的赞词,宇宙间无所不

3、在无所不能,任你海阔天空的想象吧,诵读诗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博大的精神美。,拓展:欣赏诗人波德莱尔的另一首诗歌黄昏的和声,理解体会其中出现多次的通感艺术手法,并探讨该手法对这首诗歌表达上的效果影响。,黄昏的和声 时候已到,每朵花在枝上微颤, 宛如一只香炉那样喷云吐雾, 声音和芳香在暮霭之中旋舞, 忧郁的华尔兹,使人倦的晕眩! 宛如一只香炉那样喷云吐雾; 小提琴象受折磨的心在抖战; 忧郁的华尔兹,使人倦的晕眩! 天空象临时祭坛美丽而愁苦。,小提琴象受折磨的心在抖战, 温柔的心憎恨黑茫茫的虚无! 天空象临时祭坛美丽而愁苦, 太阳在自己凝固的血中消散。 温柔的心憎恨黑茫茫的虚无, 将辉煌的过去残余搜集齐全! 太阳在自己凝固的血中消散 象圣体发光,你影像使我晕眩!,这首诗的通感手法有如下三点:1华尔兹的旋舞是和着芳香在暮霭中进行的,引起各种嗅觉、视觉和听觉之间交流和相互作用,从而“使人倦的晕眩”。2黄昏氛围与诗人心态之间的通感。3大地和上天意境的通感。这首诗为一首咏唱爱情的诗,写的极为含蓄。全诗既不出现恋人的形象,也不提及爱情的字眼。含而不露,让人意会,是这首诗美之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