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生物实验全部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09006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5.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高三生物实验全部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2010高三生物实验全部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2010高三生物实验全部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2010高三生物实验全部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2010高三生物实验全部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高三生物实验全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高三生物实验全部(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要求的实验,(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2)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4)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5)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6)模拟尿糖的检测 (1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8)

2、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必修1,必修2,必修3,考试说明 :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p18),1、实验原理:

3、,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p18),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马铃薯块茎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A,问题讨论,下列关于实验一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4、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苏丹使细胞中出现着色的颗粒),B,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p7),实验三、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p7),一、实验原理,1.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一般是 色的,扁平的 形或 形,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2.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的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 色。,绿,蓝绿,球,椭球,二、操作指导:

5、(显微镜的使用),2、取镜安放,3、对光,4、放置玻片标本,5、观察,6、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构造,镜筒,压片夹,载物台,遮光器与光圈,反光镜,镜座,镜柱,镜臂,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物镜,目镜,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要是高倍镜使用的方法。常考点有:换高倍镜的步骤(物像移中央、转动转换器、调光、调细准焦螺旋)、换上高倍镜后物像的变化(物像大了,看到的视野小了,视野比原来暗了)、玻片移动问题等。,实验目的: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

6、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三、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三、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观察叶绿体装片:,取材:,取一片 。 (薄且有叶绿体),制片:,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叶片放入,加上盖玻片, 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先 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形 态和分布)光强度的变化与叶绿体的位置关系,绘图:,用铅笔画一个叶绿体形态和分布情况清楚的叶肉细胞,藓类小叶或波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低,显微镜下的黑藻细胞,注意事项:,1)选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为藓类属阴生植物,菠

7、菜叶的下表皮是菠菜叶的背阳面,这样的细胞中的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 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目的是为了防止叶绿体失水。如果叶绿体失水,叶绿体就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正确使用低倍镜: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4)正确使用高倍镜:将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实验四、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p26),1、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8、。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2、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3、实验选材: (1)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 (2)常用的观察材料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避免原有颜色的干扰,不可使用紫色表皮细胞

9、) (3) 取材要点 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4、主要步骤(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为例) (1)取材 滴: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涂: 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烘: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2)水解 解: 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保: 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3)冲洗涂片 冲: 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

10、0秒钟; 吸: 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染色 染: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吸: 吸去多余染色剂; 盖: 盖上盖玻片。 (5)观察 低: 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高: 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1、洋葱根尖细胞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 A 细胞核 B 细胞核、线粒体 C 细胞核、叶绿体 D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2、关于DNA和RNA在口腔上皮细胞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和RNA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 B DNA和RNA大部分位于细胞质中 C DNA大部分位

11、于细胞质中,RNA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 D DNA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RNA大部分位于细胞质中,B,D,问题讨论,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下列哪项操作是正确的( ) A 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B 将涂片用8%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 C 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 D 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4、在处理洋葱根尖细胞时,加入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 A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 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C 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 水解DNA,破坏DNA分子结构,C,D,实验五、观察

1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p61),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1,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因而收缩幅度大,造成质壁分离。,1实验原理,、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4、实验步骤,观察植物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某同学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30%和50%的蔗糖溶液,1mol/L KNO3

13、溶液和lmol/L的盐酸溶液制作了4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随时观察。发现前3组在23min后发生部分质壁分离,5min后质壁分离现象明显,而第4组无质壁分离现象。 观察到前3组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后,再过5min观察,发现1、2组无变化,而第3组自动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然后对前2组装片滴加清水,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第1组45min后恢复原状,而第2组无变化,不能发生复原。 请分析各组实验装片发生变化的原因。,问题讨论,1、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

14、现砖红色沉淀。 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D,问题讨论,实验六、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实验原理: 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实验目的: ()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 方法步骤: (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 (2)在

15、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 (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 (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讨论题:,(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答: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答: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

16、,结果会怎样? 答: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1、细胞膜既能保证细胞吸收所需的物质,又能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这种特性叫: A流动性 B选择透过性 C保护性 D免疫性 2、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是选择透过性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B,A,问题讨论,3、下列关于半透膜和细胞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半透膜是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部分物质通过的膜 B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对 H2O、CO2、O2等可以自由通过外,其他被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