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原理与临床应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8222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灌流原理与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血液灌流原理与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血液灌流原理与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血液灌流原理与临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血液灌流原理与临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灌流原理与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灌流原理与临床应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灌流的原理及临床应用,血液灌流的原理: 血液灌流(HP)是由血液借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的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最常用的吸附材料是活性炭和树脂,使用不同吸附材料进行吸附的原理各不相同。 活性炭: 活性炭的形状各异,以颗粒状活性炭的吸附力最强。活性炭的吸附是非特异性的,对许多有机物都具有吸附能力。吸附主要依赖复杂的物理作用,有些具有化学作用。这些作用使活性炭对无极性、低极性或疏水性分子的吸附大于有极性或亲水性分子。,合成树脂: 分吸附树脂和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是通过静电亲和达到选择性吸附毒物的作用,因对血液电解质有一定影响

2、,因此在血液灌流中很少应用,用得较多的是吸附树脂。吸附树脂可人为调节孔径与表面积,以达到良好的吸附效果,并可通过改变体系的亲水及疏水平衡条件,而改变吸附情况,引起吸附增加和解吸。,含有活性炭的透析膜: 在常规的血液透析膜如铜仿膜、醋酸纤维膜中加入活性炭,制成含活性炭的透析膜,然后制成中空纤维透析器。在透析的同时行吸附作用。既可以加强对内源性、外源性毒物的清除,又可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目前这种膜有铜仿膜SD和812-树脂-活性炭膜等。,免疫吸附: 将特定的高度专一性的抗原或抗体物质与吸附材料制成吸附剂,通过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从血液中特异性的吸附并除去与免疫有关的 致病因

3、子的一种治疗方法。,血液灌流的临床应用:,1.治疗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 对大部分的毒物和药物来说,血液灌流的清除效果都要比透析好,尤以镇静安眠药类中毒引起的昏迷,应首选血液灌流。对分子量较大、脂溶性较高、在体内易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和毒物的清除,尤以血液灌流疗效为佳。血液灌流能吸附的药物和毒物,常见有巴比妥类、非巴比妥催眠镇静药类、抗精神失常药、解热镇痛药、心血管药、除草剂、杀虫剂及其他。,2.灌流器对引起中毒的药物或毒物有吸附能力,只要具备以下指标之一,应尽快行血液灌流治疗: 药物或毒物的血浓度达致死量者; 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如低血压、低体温、低血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伴有中度脑功能不全

4、或昏迷的病人; 中毒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炎、急性肾衰;,已摄取致死量药物或毒物,虽未出现严重临床症状,但估计毒物会被继续吸收,后期才出现生命危险的,如百草枯、甲醇等中毒; 患者原有肝病或肾病,估计有解毒功能障碍者; 伴急性肾衰者,此时宜并用血液透析治疗; 药物或毒物的血浓度未达致死量或成分未知,虽经其他措施积极抢救,病情仍然进行性加重者。,3.治疗尿毒症: 血液灌流可以清除与尿毒症有关的许多物质,如肌酐、尿酸以及酚、吲哚、肽类等,且对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优于血透,长期应用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并能减轻瘙痒和缓解心包炎。但是血液灌流不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故临床上不能单独用

5、来治疗尿毒症,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A.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交替进行; B.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同时进行; C.使用透析膜中含有活性炭或树脂的透 析器,在弥散、超滤的同时进行吸附,如SD膜、812树脂活性炭膜等。,治疗其他疾病: 根据目前的研究,除尿毒症外的很多疾病均有中大分子物质增高情况,如肝性脑病、风湿病、过敏、感染、多脏器衰竭、铝过多症、甲亢危象、精神分裂症、牛皮癣等疾病。,血液灌流的操作步骤: 1、固定灌流器:将灌流器垂直固定在相当患者心脏水平的支架上,动脉端向下。 2、冲洗灌流器和管道:先用2500毫升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最后一瓶用含40毫克肝素的生理盐水冲洗5分钟。冲洗过程中,轻轻敲

6、打灌流器,同时用止血钳反复钳夹静脉管道,使盐水在灌流器内均匀分布,血泵调至200毫升/分钟。冲洗完毕后静置1520分钟。 3、建立血管通路。 4、推注首剂肝素,按0.81.0mg/kg体重计算,用量比血透要多。 5、连接患者,血流量调至50100毫升/分钟。如患者生命体症平稳,可将血流量调至150200毫升/分钟。 6、灌流开始后,开动肝素泵,每小时输入1015mg。 7、灌流结束时把灌流器倒过来,动脉端在上,静脉在下,用空气回血,以免被吸附的物质重新释放进入体内。 8、如患者有出血倾向,灌流结束时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剂量为1:1,缓慢静脉推注。整个灌流时间为23小时,血液灌流中的监护和注意事

7、项: 1、凝血时间:血液灌流前应常规测试管凝血时间,灌流过程中每隔0.51小时测一次,使体外循环凝血时间保持在4560分钟。 2、在灌流至0.51小时左右时,如出现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提示吸附剂生物相容性差或使用前对管道冲洗不彻底、微粒脱落或污染体外循环,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或苯海拉明,给予吸氧,一般不需中断灌流。 3、灌流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血流量和灌流器凝血情况,回血时警惕空气栓塞。 4、如有出血倾向,应使用局部肝素化的方法。 5、灌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如血压明显下降,应立即减慢血流,保持头低脚高位,扩充血容量如补液、输血、输血浆等,使收缩压维持在90毫米汞柱,必要时用升压药。 6、如患者血小板低于70万,先输血,有条件者输浓缩血小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