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70470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冥有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北冥有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北冥有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北冥有鱼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北冥有鱼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冥有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冥有鱼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冥有鱼,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及庄子的生平、思想。积累 文言知识。(重点),2.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两则寓言 所阐述的道理。(重点),3.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及他对高官厚 禄的态度。(难点),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 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 荀子行文气魄雄浑; 老子哲思清远深邃; 墨子质朴; 庄子奔放不羁 文笔恣肆,作品介绍:,本文选自庄子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庄子散文特点: 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意境开阔, 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

2、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庄子对爵禄的态度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 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 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 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 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 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 之

3、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 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 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 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 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庄子对爵禄的态度 庄子以乌龟自喻,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4、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知识扩展,运斤成风 痀偻承蜩 庖丁解牛 大而無当 中规中矩 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 椿萱并茂 沉魚落雁 秋毫之末 栩栩如生 目无全牛 如土委地 迎刃而解 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踌躇滿志 不翼而飞 支离破碎 真知灼见 探囊取物 舐痔舔痈 屠龙之技 强聒不舍 吐故纳新 鼓盆而歌 昭然若揭 似是而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失之交臂 捉襟见肘 学富五车 栉风沐雨 ,北冥mng有鱼,其名为鲲(k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xi 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朗读课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大鱼,传说中的大鸟。,用力鼓动翅膀。,悬挂。,指海啸。形容海动风起之时。,迁徙。,天然形成的池子。,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

6、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记载,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盘旋飞翔。,往上飞,旋风,气息,此处指风,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空中游尘。,深蓝色。,通“耶”,它(指大鹏)向下俯视。,以气息相互吹而飘得。,怪异的事情。,用在选择疑问句中

7、表示选择,是,还是,尽头,罢了,译文: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3.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义: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今义: 。 (3)天池也 古义: ,今义: 。 (4)野马也 古义:

8、 。 今义: 。,奋发,生气,发怒,海动,泛指海上运输,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高山湖泊名,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野生的马,文章结构,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第2层:,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第一部分大意如下: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待,依靠),都是没有绝对自由。,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在想象中夸张,“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 “若垂天之云”言其翼, “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

9、言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给人以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依据目标,深层探究:,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文本探究:,1.“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 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鲲鹏展翅高飞,必须有所倚,旨在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2.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3.“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10、?,“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鹏相比,以大小对立阐述万物皆有所倚的道理(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本探究:,4.“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矣。”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类比-人们仰视天空(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恃”,都受到距离的限制,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展示九万里高空雄奇的画卷,又联系普通人的生活经验,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文本探究:,5.“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给了你怎

11、样的启示?,鹏鸟展翅高飞,威力无比,气势宏大,搏击于天空,启示人们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于搏击,敢于追求。,6.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击”“抟”生动传神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中心思想:,“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无所羁绊,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在本文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生命,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地追求。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现

12、实意义:,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课文鉴赏要点,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等。 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4分),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

13、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讲授新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 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桥,这,怎么,固然,本来,完全,确定是,讲授新课,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 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 之濠上也。”,顺着,你,如此如此,已经,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

14、上游玩。庄子说:“白鲦(tio)鱼(在河水中)游得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即“人乐鱼亦乐”。这符合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移情,1.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

15、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细节探究,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惠子的本意“哪里、如何、怎样知道”,而庄子故意理解为“在哪里知道”。,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庄子:智辩,重欣赏,对外界认识 带有欣赏的态度(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推崇自然、天人合一超然、尚美,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 种寻根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