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病健康管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3240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慢性病健康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浅谈慢性病健康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浅谈慢性病健康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浅谈慢性病健康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浅谈慢性病健康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慢性病健康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慢性病健康管理(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慢性病与营养,徐阳,世界卫生组织“维多利亚宣言”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充足睡眠),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 高胆固醇血脂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超重和肥胖,不可改变 年龄 性别 遗传,生活方式,高血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WHO):,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1 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 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 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90, 140,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是所有治疗方法的第一步 是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高血压

2、病人的饮食原则,改掉坏习惯 低盐饮食最关关键 低脂肪 :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烹调油 注意补钾、补钙、补镁 增加优质蛋白质 多吃膳食纤维,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防可治:,认识血脂 生活方式改变:饮食、运动、心态、睡眠、烟酒 药物治疗,甘油三酯,简称脂肪或者中性脂肪 主要功能: 储存和提供能量 构成组织成分 供应必须脂肪酸 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其他:隔热保温功能、保护作用、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脂肪酸,脂肪酸(fatty acid)按其碳链长短分类 长链脂肪酸(14碳以上) 中链脂肪酸(含812碳) 短链脂肪酸(6碳以下) 按照饱和形式分为: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按其

3、空间结构不同分类 顺式脂肪酸(cis-fatty acid) 反式脂肪酸(trans-fatty acid),胆固醇,人体含胆固醇2g/kg,体重70kg者总含量约为140g。 主要功能: 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类固醇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和多种其他激素) 、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体。 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脂蛋白分类(超速离心法),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1:与HDL-Ch,呈明显正相关 ApoB:与LDL-Ch,呈明显正相关,脂肪摄入量及比例,成人脂肪摄入量控制在20%30%的总能量。不能低于20%。 必需脂肪

4、酸的摄入量应不少于总能量的3%。 建议n-3:n-61 : 46较适宜。 胆固醇一般成年人每一天摄入300-500mg,当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时,要300mg以内。,高脂血症的营养治疗原则,首先搞清楚是哪种血脂高 平衡饮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 主食多选用粗粮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优质蛋白必须保证 多选择富含-3脂肪酸多的水产品。 多吃有降脂作用的食物(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紫菜、山楂、魔芋、豆制品、橄榄菜等)。,糖尿病,糖尿病定义,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器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

5、敏感性降低,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饮食调整的重要性,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的第一驾 饮食控制 运动 检测血糖 药物治疗 糖尿病教育 对于糖尿病人来讲,饮食调整 = 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贯穿于糖尿病治疗始终,胰岛素减低血糖机制,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处的靶细胞膜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加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抑制糖异生。 调节蛋白质代谢:胰岛素一方面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摄取和蛋白质的合成,一方面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因而有利于组织修复。,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生物作用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

6、合而启动的。胰岛素受体是一种糖蛋白。 每种细胞与胰岛素结合的程度取决于受体数目与亲和力,此二者受血浆胰岛素浓度调节。当胰岛素浓度增高时往往胰岛素受体数下降。,小结:糖尿病人的营养治疗总原则,合理控制总能量,保持或达到理想体重 。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0%,以复合型为主,减少或禁止简单糖的摄入。 适量蛋白质,占15-20%,优质蛋白占1/2以上。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占20-30%。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胆固醇每日300mg。 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进食合理,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尽量减少外出就餐,不吃情绪餐。 钠盐不能超过6克。 戒酒,肥胖,肥胖病的特点,肥胖患者

7、的一般特点为:体内脂肪细胞体积和数量的增加,导致总体重超标和总体脂占体重百分比的异常增高。,一,流行病学调查,全球:约有10亿成人超重,3亿人肥胖。 中国(2004年): 成人超重率为22.18%,肥胖率为7.1%。儿童肥胖率已达8.1%。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肥胖率上升97%。 女性肥胖比男性更多见。 城市肥胖人群明显高于农村。,临床表现,肥胖症本身的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症状,涉及多个系统,牵涉到临床各个专科。 多数症状与肥胖症的严重程度和年龄有关。 主要由机械性压力和代谢性紊乱两方面所引起,并导致了许多并发症。,肥胖症的特点、分类、诊断标准,定义: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细胞体积和数量

8、的增加,导致体重超标或者总体脂肪比率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的疾病。,肥胖的分类,单纯性肥胖(95%) 肥胖病 下丘脑、垂体病变 甲减 继发性肥胖 皮质醇增多症 (5%) 胰岛素病变 性功能减退 其它,幼儿期肥胖以脂肪增生型为主,成年期肥胖以脂肪肥大型为主。,(一)单纯性肥胖症:找不出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占95%以上。 1、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有以下特点: (1)有肥胖家族史; (2)自幼肥胖; (3)呈全身性分布,肥胖细胞呈增生肥大型; (4)限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较不敏感。 2,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特点为: (1)起病于20-25岁。 (2)脂肪细胞呈单

9、纯肥大而无明显增生。 (3)饮食控制和运动的疗效较好,胰岛素的敏感性经治疗可恢复正常。,(二)继发性肥胖症 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减、库欣综合征、下丘脑-垂体的炎症、肿瘤、创伤)而引发的。,肥胖的评价指标,体质指数:18.5-23.9,24超重,28肥胖 腰围:男性94cm,女性80cm为肥胖 腰臀围比:男性0.9,女性0.8 标准体重:现有体重/(身高-105)。10%,20% 皮摺厚度: (反映脂肪含量) 脂肪含量:男性25%,女性30%为肥胖。 目测(儿童),单独采用BMI不能反映因年龄、性别、种族、疾病等因素对体脂含量和分布的不同。 对肌肉很发达的运动员或有水肿的病人高估肥胖程度; 老年

10、人的肌肉组织与其脂肪组织相比,肌肉组织的减少较多低估肥胖程度。 一般来说相等BMI值的女性的体脂%大于男性。,BMI的局限性,肥胖的病因,1.遗传因素: 父母体重正常者,其子女肥胖的机率约10%,父母中1人或2人均肥胖者,其子女肥胖机率分别增至50%和80%。 单卵孪生子女生后分开抚养,成年后肥胖发生率是双卵生肥胖率的2倍。 遗传因素是肥胖的易发因素,肥胖是多基因遗传、多后天因素的疾病。,2.进食行为:是影响肥胖症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进餐次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进餐次数较少的人发生肥胖的机会和程度高于进餐次数稍多的人。 快餐食品、喜欢甜食 进食速度 经常暴饮暴食 夜间加餐 进食量,3.体力活

11、动过少: 现代生活的便捷 不爱活动; 因肢体伤残或患某些疾病; 某些运动员在停止经常性锻炼后末能及时相应地减少其能量摄入。,4.继发性因素:脑炎后、垂体疾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药物等。 5.社会因素: 可选择的食物品种丰富 在外就餐几率增多 购买现成的加工食品及快餐食品的情况增多 电视广告宣传诱导,摄入能量=食物重量能量密度吸收率 消耗能量=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其它消耗 其它消耗 = SDA、发烧、药物、生长发育、疾病,肥胖的饮食治疗原则,规律进餐,定时定量,少吃多餐,细嚼慢咽。合理控制热能。 限制脂肪:25%-30%,限制糖类:40%-55%,保证蛋白质供给:20%-30%。适当增加膳

12、食纤维。足够而平衡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 不吃洋快餐,不吃夜霄,不吃零食,不吃方便食品,不喝甜饮料。 尽量吃低GI类食物,适量中GI,避免高GI类食物 控制“情绪饮食”。减少外出就餐。 烹调方式:以凉拌、清蒸、汆、煮等为主,禁用油炸和油煎的方式。餐次合理分配。 少吃盐及嘌呤(限制钠的摄入,以免体重减轻时发生水钠潴留,并对降低血压及减少食欲也有好处) 持之以恒,防止反弹。 行为矫正:打扫剩饭、进食速度过快、生气大吃一顿等,宜多吃的食物,不宜多吃的食物,餐次分配 及 进餐注意事项,三餐能量分配:早27%、午49%、晚24%。 少食多餐,最好在上午、下午进食水果等,减少正餐时饥饿感。 切忌不吃早晚饭

13、,以免下一顿反而摄入过多热量。 进食不要过快,细嚼慢咽,一旦有饱腹感立即停止进食。 进餐时不要看电视、看报时等分散精力。 切忌暴饮暴食、吃夜宵。 忌吃零食、偏食、常外出吃饭、喝酒,运动减肥,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加强有氧的体力活动和锻炼。(3,5,7法则) 消耗能量营养素的顺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痛风,一、概述,定义 痛风是指遗传性或获得性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伴有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发病的先决条件:血尿酸增高,尿酸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年龄: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上居多。 原因:遗传因素、酗酒、饮食、疲劳、感染、局部受 伤等诱发。,表现 痛风性急性关节痛、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

14、畸形。 尿酸从肾脏排出过多,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尿酸性肾结石。 痛风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病人总的饮食原则,一、控制总热量、控制体重:痛风患者要保持或达到理想体重,最好能使自己的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15%,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能量给于25千卡 二、低蛋白饮食:应给予痛风患者每公体重0.40.5克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总量应控制在40克左右 三、限制脂肪:痛风患者每日脂肪摄入总量在50克左右为宜,少吃动物脂肪 四、碳水化合物:65-70%,但不能用果糖和甜食 五、禁酒:酒精可诱发痛风发作并加重病情 六、饮水:每日应饮水2000毫升以上,约8-10杯,维持一定尿量促进尿酸排出,为了防止夜尿

15、浓缩,夜间也因补充水分,脂肪肝,脂肪肝,定义:当脂肪变性累及1/3以上的肝细胞或者肝内蓄积脂肪量超过湿重的5-10%成为脂肪肝。,严重度(含脂量占肝重) 轻 5-10% 中 10-25% 重 25-50%,脂肪肝的病因,摄入能量过多 蛋白质过低 肥胖 糖尿病 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的营养治疗,控制总能量:20-30kcal/kg 碳水化合物占55-65。避免简单糖 适当提高蛋白质:1.5g/kg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脂肪20-25%,胆固醇300mg。充足磷脂 增加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 忌酒 多运动,总 结,慢性病可防可控可治 治病要治本 第一步饮食习惯调查和生活习惯调查 寻找平衡点 必要时添加营养素 合理食疗(药食同源),感谢您的关注!,祝大家快乐健康茶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