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5574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教师用书: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不同河段地貌类型及成因(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识记基础梳理1河流侵蚀地貌结合河谷的演变图,回答问题。河谷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A)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2.河流堆积地貌结合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1)出山口处(a):洪(冲)积扇或洪积冲积平原。(2)中下游地区(b):河漫滩平原。(3)入海口(c):三角洲。盲区扫描 1河流堆积地貌

2、并非只出现在河流的下游虽然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但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2在弯曲河道,地转偏向力并不是河岸侵蚀的主要动力在河道比较平直时,地转偏向力常常为河流侵蚀的主要动力;在弯曲的河道,受离心力作用,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理解要点突破主要的河流地貌的发育与分布1河谷的发育过程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河流的上游,往往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2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特点比较地

3、貌分布成因地貌特点图示冲积扇山前(山口处)河流流出山谷,水道变宽,地势变缓,流速急剧变慢,携带的物质堆积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口地区入海处河道宽、坡度缓、流速慢;加上海潮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河流地貌发育特点的分析(2017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

4、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1C2.B3.B第1题,洪积扇主要是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地势平坦处堆积形成的。C对:由图可知,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数量众多,且贺兰山

5、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率低,因此有利于河流、沟谷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A错:贺兰山东麓和西麓相比,坡度差异不明显。B错:岩石裸露不是形成洪积扇的条件。D错: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降水集中关系不大。第2题,对:由图可知,甲地主要位于低山区,山地相对高度较小且河流流程较长,河流流速较慢,侵蚀搬运作用较弱,因此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错: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差异与其他洪积扇区相比不明显。错:风化物粒径较小与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没有直接的关系。第3题,B对: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A错:贺兰山东麓地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C错

6、: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D错:该地水源短缺,但不是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2014北京高考)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1)(2)题。(1)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1)A(2)D第(1)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和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在之下,故形成的年代较早,故A正确。根据图例可知为页岩,其硬度比石灰岩硬度小,更

7、易受侵蚀,故B错误。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故C错误。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故D错误。第(2)题,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故A、B、C错误。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故D正确。考向2河流地貌与流向的关系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反映图中的P地河谷剖面,

8、图反映图中的湖泊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回答45题。4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河流流向及湖泊类型分别为()A自北向南淡水湖B自南向北构造湖C自南向北冰碛湖 D自北向南咸水湖5R城的海滨浴场游客云集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湖泊蓄水范围为a湖泊蓄水范围为bS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S城受盛行西风影响A BC D解图流程尝试答案4.D5.C规律总结 “五根据”判断河流流向(1)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判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总是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所以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3)根据河流沉积物

9、颗粒大小判断: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4)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断河水流向:时令河即季节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由雨季时雨水汇流而成,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小,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线画出,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中的特殊布局判定河流流向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由此可判断河流流向。考向3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影响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一段河流、公路线分布图,读图回答68题。6图示区域,其地形

10、类型主要是()A山地 B丘陵C平原 D盆地7图示公路最可能被水冲毁,使行车受阻的路段是()ABCD8此河道可能位于()A黄河下游 B长江中游C珠江上游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6C7.B8.B第6题,在平原上,由于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道多弯曲。选C。第7题,路段处于河流凹岸之间,且距离短,受凹岸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最易崩塌,造成行车中断。选B。第8题,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选B。规律方法_ 河流侵蚀岸(陡坡岸)与堆积岸(缓坡岸)的判别方法(1)河流直道段,根据南、北半球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

11、度缓,南半球反之。(2)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河流流经弯道时,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3)根据聚落和港口分布判别侵蚀岸和堆积岸堆积岸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用地;侵蚀岸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据此可反推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考点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识记基础梳理1影响聚落的形成(1)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2)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

12、联系和运输。(3)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影响聚落的规模(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较小。(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较大。3影响聚落的选点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4影响聚落的分布(1)平原低地:沿河成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易误点拨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常成为聚落密集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平原也是聚落稀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人烟稀少

13、,聚落极少。理解要点突破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多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河海运输便捷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教师备用资料)地表形态对聚落区位、形态的影响影响表现原因典例聚落的区位平原是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城市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温带山区和高原,一般气候寒冷,聚落尤其是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或盆地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