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某平台7月内部特供卷 化学(二) 教师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55179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某平台7月内部特供卷 化学(二)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某平台7月内部特供卷 化学(二) 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某平台7月内部特供卷 化学(二) 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某平台7月内部特供卷 化学(二) 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某平台7月内部特供卷 化学(二) 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某平台7月内部特供卷 化学(二)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某平台7月内部特供卷 化学(二) 教师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好教育云平台7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化学(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1下面是一些危险警告标签,装有酒精的

2、容器上应贴的标签是【答案】A【解析】乙醇常温下为液体、容易燃烧。A该标志表示易燃烧的液体,故A正确;B该标志表示氧化剂,故B错误;C该标志表示剧毒物质,故C错误;D该标志图为腐蚀品标志,故D错误;故选A。2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没有游离态存在的是AO BN CNa DAu【答案】C3下列反应中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中和反应【答案】D【解析】A化合反应多数是放热反应,但也有部分是吸热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化合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B分解反应一般都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C复分解反应可能属于放热反应也可能属于吸热反应,如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氢氧化

3、钡和氯化铵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C错误;D中和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4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合反应的是AH2和Cl2 BN2和O2 CH2和O2 DCH4和Cl2【答案】A【解析】AH2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反应生成氯化氢,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BN2和O2反应需要放电或高温,故B错误;CH2和O2反应需要点燃,故C错误;DCH4和Cl2光照能够发生取代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故选A。5把NaOH溶液滴加到下列溶液中,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NaHCO3 BNH4Cl CCuSO4 DKAlO2【答案】D【解析】A、NaOH能够与 NaHCO3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属

4、于离子反应,故A不选;B、NaOH和NH4Cl加热能够反应生成氨气,属于离子反应,故B不选;C、NaOH与CuSO4能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属于离子反应,故C不选;D、氢氧化钠与KAlO2不能发生反应,故D选;故选D。6已知下列氧化剂均能氧化+4价的硫元素,为了除去稀硫酸中混有的亚硫酸,应选用的最合理的氧化剂是AKMnO4 BCa(ClO)2 CCl2 DH2O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KMnO4、Ca(ClO)2 、Cl2均可氧化亚硫酸,但会引入新杂质,H2O2氧化亚硫酸时产物为水,不引入杂质。答案选D。7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浓度 B压强 C温度 D催化剂【答案】

5、C【解析】A、浓度的改变不一定能够使平衡发生移动,如氢气与碘蒸气的反应,同等程度的增大浓度,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故B错误;C、反应总是伴随热效应,改变温度一定使平衡发生移动,故C正确;D、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故D错误;故选C。8若两种烃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必具有相同的A结构式 B结构简式 C分子式 D最简式【答案】D【解析】烃中只有碳氢两种元素,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所以两种烃的最简式一定相同,故选D。9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核内含8个中子的碳原子:8CB甲烷的球棍模型:CCS2的电子式:DN

6、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答案】C【解析】A、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14,符号为146C,故A错误;B、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为甲烷的比例模型,故B错误;C、CS2的结构与二氧化碳相似,电子式为,故C正确;D、碳酸氢钠为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D错误;故选C。10下列物质乙烯,乙醇,丙烷,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一定条件下,乙烯可以与氢气加成,乙醇中不存在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丙烷中不存在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

7、成反应,苯能够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选A。11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硅胶在食品袋中做干燥剂 B给手机电池充电C给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 D排放过多的CO2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答案】B【解析】A、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过程中只是吸收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给手机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血液为胶体分散系,不能透过半透膜,则用透析的手段净化尿毒症患者的血液,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CO2增多导致的温室效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12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使用纯碱溶液去油污 B铁在

8、潮湿的环境下生锈C加热FeCl3溶液颜色变深 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中纯碱因为水解溶液呈碱性而具有去污能力,B选项中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是因为铁在有水空气存在下发生腐蚀,与盐类水解无关,C选项中因温度升高促进氯化铁水解液体颜色加深,D选项中因水解产生了硫化氢气体而出现臭味。13下列关于下图装置的判断正确的是A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盐桥中的阳离子由右向左移动C铜电极不断溶解D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Cu2+=Fe2+Cu【答案】B14为了确定某样品是否被氧化,所选用试剂(括号中物质)不正确的是AFeCl2(KSCN溶液) BKI(淀粉溶液)C白磷(紫色石蕊溶液)

9、DNa2SO3(BaCl2溶液)【答案】D【解析】FeCl2若被氧化生成Fe3+,Fe3+与KSCN反应,溶液变为血红色,故A正确;KI若被氧化生成I2,I2能使淀粉变蓝,故B正确;白磷被氧化生成,与水反应生成磷酸,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C正确;Na2SO3能被氧化为Na2SO4,Na2SO3、Na2SO4都能与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不能确定样品被氧化,故D错误。15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的水解产物相同B乙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C由于乙醇、乙酸分子中都含有“OH”,所以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D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答案】B【解析】A

10、、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蛋白质完全水解生成氨基酸,水解产物不同,故A错误;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则褪色原理不同,故B正确;C、乙醇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乙酸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故C错误;D、2-甲基丁烷含有5个C原子,异丁烷含有4个C原子,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戊烷,故D错误;故选B。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的分子数目均为NAB常温常压下,4.6 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C251.0L pH=

11、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D标准状况下,2.24L HCl与3.4gH2S气体分子所含电子数目均为1.8 NA【答案】A【解析】A、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的物质的量不确定,无法判断所含的分子数目,故A错误;B4.6g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0.1mol最简式NO2,0.1mol最简式NO2中含有0.2mol氧原子,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2NA,故B正确;CpH=13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0.1mol/L,1L该溶液中含有0.1mol氢氧根离子,OH-数目为0.1NA,故C正确;D、标况下,2.24L HCl与3.4gH2S的物质的量

12、均为0.1mol,而HCl和H2S中均含18个电子,故0.1molHCl和0.1molH2S中含有的电子均为1.8NA个,故D正确;故选A。17在常温常压下,已知:4Fe(s)3O2(g)=2Fe2O3(s) H14Al(s)3O2(g)=2Al2O3(s) H2 2Al(s)Fe2O3(s)=Al2O3(s)2Fe(s) H3则H3与H1和H2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1/2(H1H2) BH3H2H1CH32(H2H1) DH31/2 (H2H1)【答案】D【解析】4Fe(s)+3O2(g)=2Fe2O3(s) H1,4Al(s)+3O2(g)=2Al2O3(s) H2,2Al(s)+Fe2

13、O3(s)=Al2O3(s)+2Fe(s) H3,由盖斯定律-得4Al(s)+2Fe2O3(s)=2Al2O3(s)+4Fe(s) H=H2-H1,即2Al(s)+Fe2O3(s)=Al2O3(s)+2Fe(s)H3=(H2-H1),故选D。18下列有关实验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制备一定量的H2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验证氨气的溶解性和氨水的碱性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或操作【答案】C【解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常温下发生钝化,不能反应放出氢气,故A错误;B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不需要用手捏着玻璃珠,这个操作是给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故B错误;C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水显碱性,溶液

14、变红,则图中装置可验证氨气的溶解性和氨水的碱性,故C正确;D由外加电源可知,该方法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D错误;故选C。19短周期主族元素X、Y、R、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R属于金属元素,由X、Y、R可组成一种化合物Q,在298K时,0.1molL1 Q溶液的AG(酸度)lg12,由X和M组成的化合物XM是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R、M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r(M)r(R)r(Y)BM的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一定是强酸CR分别与X、Y、M组成的二元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D化合物RYX和RMY均能抑制水的电离【答案】C【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R、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R属于金属元素,有X、Y、R可组成一种化合物Q,298K时,0.1molL-1Q溶液是AG(酸度)=lg=-12,则c(H+)=c(OH-)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