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655129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9.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人口与发展2009-3-1(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人口与发展,王广州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主要内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世界人口状况 世界人口结构与特点 世界人口过程 世界人口变化与发展 世界人口与发展研究的重大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出现时间短:不到10年 发展迅速,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出现的国际大背景,二战以来,人口剧增,环境退化,人类生存受到严重挑战与威胁 经济不发达、资源环境条件和基础差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重日益增大,按照联合国的估计,目前80%的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占世界人口/4的发展中国家的

2、人口,正在大量而快速地向城市积聚,带来了极大的人口就业压力、人口对城市资源环境压力、基础设施压力和社会保障压力 老龄化进程加快,新人口问题的出现,我们有一系列的数据和资料来看世界的环境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平均温度正在上升,很可能超过人类可以忍耐的极限。 物种的多样性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减少。 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居高不下,很可能超过粮食的增长率。 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现象大量发生。,环境问题的出现,在上个世纪年代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年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签署了关于森林、气候和生物

3、多样性等一系列文件。我国随后也制定了中国世纪议程。,中国的背景,中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以及国家党和政府对该问题的重视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调整研究生专业目录时,在理论经济学的一级学科下设立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并列入研究生专业目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现状与问题,受到了包括人口学界、经济学界和资源环境学界的广泛重视 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 培养了一大批硕士和博士,促进了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然而,由于学科建立时间短,交叉性强,到目前为止,许多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理论,学科性质、研究内容等都没有得到

4、一致的看法,严重影响了该学科的健康发展。从目前已经出版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教材和著作来看,可谓是五花八门,由于在上述基本问题上的认识尚不统一,因此内容上也偏差很大。,邓宏兵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人口问题的经济分析; 第三章 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分析; 第四章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张象枢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物质代谢、平衡与循环; 第三章 产权; 第四章 产业; 第五章 市场; 第六章 价值; 第七章 资本与再生产; 第八章 微观经济主体行为;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分析; 第十章 区域经

5、济; 第十一章 国际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经济分析,杨昌明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三章 人与自然; 第四章 人口规模与人口政策; 第五章 资源服务; 第六章 资源产业政策; 第七章 生态服务;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章 环境经济政策; 第十章 污染治理; 第十一章 全球环境问题,郑志国主编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导言; 第一章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第二章 人口分布和迁移中的经济问题; 第三章 适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人口控制; 第五章 资源与经济的关系; 第六章 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第七章 循环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 环境与

6、经济的关系; 第九章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 第十章 环境价值评估; 第十二章 污染控制的目标和经济手段; 第十三章 环保产业和环境管理,杨云彦主编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系;第十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二章 人口增长与人口经济思想; 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问题 第三章 微观人口经济学; 第十二章 环境经济评价 第四章 宏观人口经济学;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经济第五章 资源环境动态及其理论; 管理 第六章 自然资源系统; 第十四章 灾害与生态经济系统 第七章 自然资源价格; 失调 第八章 自然资源评价与动态配置; 第十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九章 自然资源

7、核算与资产化管理; 第十六章 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十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交叉性 综合性 前瞻性,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问?,狭义人口学人口统计学(Formal Demography)数理人口学。 广义人口学人口学(Population Studies)就是研究影响人口变化和人口产生影响的科学。也就是,人口作为因变量和人口作为自变量来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系统的-系统论方法 定量的-数学手段-统计分析和计量方法 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基本的方法论指导,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定义: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

8、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总体。 系统论的创始人之一:冯。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 我国科学家钱学森的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和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功能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系统的分类:自然与人造,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动态与静态 系统的边界:,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 协调发展系统的特征,1、层次性与整体性 整个系统不仅由P、R、E、D子系统构成,而且每个子系统中又包含有不同级别的层次,层次之中又有层次.例如,环境系统中包含有水、大气、以及土壤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又可分为更

9、小的亚系统.整个系统的协调发展虽有别于各子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但也要以它们内部的协调发展为基础. 然而,该系统不是各部分要素杂乱无序的偶然堆积,而是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系统的协调发展不仅仅是各子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而且在于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协调.这样,整个系统才能具有子系统所不具备的特殊的整体功能.,2、关联复杂性 系统中每个子系统内部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联系.这些联系不仅多样(如单向与多向联系、稳定与不稳定联系)而且是非线性、不可逆的.这些非线性、不可逆的复杂联系是系统有序的根本原因,正是它们的“协同作用”,推动整个系统朝着持久、

10、有序、稳定和协调方向发展.,3 、 开放性 比利时物理化学学家普利高津(I.Prigogine)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一旦系统的某个参变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系统可以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我们知道,PRED系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它像有机体新陈代谢一样,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资源、资金、人员、技术等要素,这种能量、物资和信息的交换对于降低系统的内部增熵,提高系统的有序度产生重要的影响,是系统维持“耗散结构”状态,形成有序和自组织的基础和前提.,4 、 动态性 PRED系统是在动态演化过程中不断形成耗散结

11、构,并且这种耗散结构本身也不断地高级化的过程.在时间轴上,PRED系统是一个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系统在达到某种协调状态后,会随着某些条件限制的突破产生跃进过程,从而平衡被打破,随后在系统的协同作用下,系统又逐渐达到新的协调状态,这样循环往复,在动态演化中不断推动系统相向高层次、高水平的阶段发展.,5 、 可调控性 在PRED系统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不断深化地认识,人类以各种信息形式控制系统内各种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流向、流速和流量,降低系统的混乱度.因此,由于人类社会活动的参与,PRED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系统自组织/组织合作的过程,人类可以通过决策选择不同

12、的发展模式对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行干预,这种干预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它可能促进系统的协调发展,也可能延缓或破坏系统的协调发展.,6、地域性 PRED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地域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和矛盾是不尽相同的,有明显的空间地域差异性.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地域的PREES系统必须考虑到对其它地域发展的影响,.总之,PRED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针对这一复杂巨系统应研究各子系统内部及其相互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利用系统的自组织特性,运用调控手段来纠正系统在动态运行中产生的不协调因素,寻求整个系统的最优结构,使系统的协调发展达到新的层次.,人口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主题?,人口与粮食安全 人口与能源 人口与水资

13、源 人口与环境退化 人口与住宅 人口与基础设施 人口与贫困 人口与种族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人口危机/人口安全,世界人口状况,人口总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Prepared and copyright by Gene Shackman The Global Social Change Research Project http:/gsociology.icaap.org Charts may be used freely.,Population data from the U.S. Bureau of the Census, International Data Base retreived

14、4/21/05 from http:/www.census.gov/ipc/www/idbnew.html in Online Demographic Aggregation,世界人口大国:1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50%以上。,世界人口大国:1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50%以上。,世界前九个人口大国,Population data from the U.S. Bureau of the Census, International Data Base retreived 4/21/05 from http:/www.census.gov/ipc/www/idbnew.html in Online

15、Demographic Aggregation,Prepared and copyright by Gene Shackman The Global Social Change Research Project http:/gsociology.icaap.org Charts may be used freely.,世界前九个人口大国(不含中国和印度),Population data from the U.S. Bureau of the Census, International Data Base retreived 4/21/05 from http:/www.census.gov/i

16、pc/www/idbnew.html in Online Demographic Aggregation,Prepared and copyright by Gene Shackman The Global Social Change Research Project http:/gsociology.icaap.org Charts may be used freely.,世界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区域结构年龄性别结构,世界人口分布地域结构,世界各区域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变化趋势预测,世界城市化水平,Females,Source: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s Division,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4 Revision.,Age,Males,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