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论书》原文与书籍简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8182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论书》原文与书籍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轼《论书》原文与书籍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轼《论书》原文与书籍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轼《论书》原文与书籍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轼《论书》原文与书籍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论书》原文与书籍简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论书原文与译文(节录)苏轼简介和解题: 苏轼(一零三七年一一零一年),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苏辙兄,三人号称“三苏”。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开豪放一派,又与黄山谷、欧阳修称为“苏黄”、“欧苏”,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法列入“宋大四家”。擅长行、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并上溯晋宋诸名家,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存世法书有答谢民师论文帖、黄州寒食诗帖、前赤壁赋、祭黄几道文等。他生平论及书法的文字甚多,后人辑有东坡论书。论书包括苏轼“论书”、“论

2、古人书”、“自论书”等论述书法的材料,均摘自东坡集。原文: 真本已人昭陵,世徒见此而已,然此本最善。日月愈远,此本当复缺坏,则后生所见愈微愈疏矣。题兰亭记仆尝见欧阳文忠公,云遗教经非逸少笔,以其言“观之信若不妄”。然自逸少在时小儿乱真,自不解辨,况数百年后传刻之徐而欲必其真伪,难矣。顾笔画精稳,自可为师法。(题遗教经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苟不至于无而自乐于一时,聊寓其心,忘忧晚岁,则犹贤于博弈也。虽然,不假外物而有守于内者,圣贤之高致也,惟颜子得之。题笔阵图。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题二王书王会稽父子书存于世者盖一二数,唐人褚、薛之流硬黄临放,

3、亦足为贵。跋褚薛临帖。辨书之难,正如听响切脉,知其美怂则叫,目谓必能正名之者皆过也。今官本十卷法帖中,真伪相杂至多,逸少部中有出宿饯行一帖乃张说文。又有“不具释智永白”者亦在逸少部中,此最疏谬。余尝于秘阁观墨迹帖似是献之真笔。皆唐人硬黄临本,惟鹅群一帖似是献之真笔。又于李玮都尉家见谢尚、王衍等数人书。来源书法 屋,书法 屋是一个书法学习基地。超然绝俗,考其印记,王涯家本。其他但得唐人临本皆可畜。辨法帖 此卷有云:“伯赵鸣而戒晨,爽鸠习而扬武。”此张说送贾至一文也。乃知官帖中真伪相半。辨官本法帖兰亭、乐毅、东方先生三帖皆绝妙,虽摹写屡传,犹有昔人用笔意思,比之遗教经则有间矣。题逸少书。译文: 真

4、迹已人昭陵,世人只见此本而已,但此本最完善。日月愈远,此本当更缺坏,一则后人所见愈少愈简陋了。题兰亭记 仆曾见欧阳文忠公,说遗教经不是逸少笔迹,以其中一句话“观心清净就不虚妄”。然而从逸少在世时,小人乱真,自己不能分解辨别,况且经数百年传刻之后而要想肯定其中的真伪,难了。看笔画精严工稳,自然可当作老师传授的技艺。题遗教经 笔墨之迹,依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病,如果不至于无而自乐于一时,聊以寄托心意,忘却晚年的忧愁,则还胜过于局戏和围棋了。虽然如此,不假借外物而有守于内心的,可是圣贤之高雅情致了,只有颜子能如此。题笔阵图 笔成家,洗笔砚的墨水成池,不如羲之也追得卜献之。笔秃了千管,墨磨了万艇,不作

5、张芝作索靖。题二王书 王会稽父子的书迹留存于世的大概很少。唐人褚、薛之流的硬黄纸临摹仿效,也足以为贵。跋褚薛临帖 辨别书迹之难,正如看病听声切脉,知其好坏则可,自以为必能辨正名称的人都过了。今官府收藏的书本十卷法枯中,真伪相杂极多。逸少部类中有出宿饯行一帖乃张说的文字,又有“不详备释智永告语”的也在逸少部类中,此最粗疏谬误。我曾在秘阁观看墨迹,皆唐人硬黄纸的临摹本,只有鹅群一帖似是献之的真迹。后又在李玮都尉家见到谢尚、王衍等数人的书迹,高超不俗,考查其中的印记,王涯家的藏本。其他只要得到唐人临摹本皆可收藏。辨法帖 此卷有言:“伯赵鸟鸣叫而报晓警睡,爽鸿鹰练飞而显示武力。”此张说(送贾至的文字哩,乃知法帖中真伪相半。辨官本法帖 兰亭、乐毅、东方先生三帖皆精妙绝伦,虽是摹写多次的传本,优有古人用笔意思。比之遗教经,就有差别了。题逸少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