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5415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6.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宏观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宏观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宏观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宏观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宏观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高鸿业宏观经济学)(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 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时期,产出,峰顶,峰顶,峰顶,峰顶,O,谷底,谷底,谷底,衰退,衰退,衰退,复苏,复苏,复苏,潜在产量,实际的经济增长过程,繁荣(景气,顶峰)衰退(过渡)萧条(不景气、恐慌、谷底)复苏(过渡)繁荣,一、概念及阶段,1. GDP的趋势过程是经济中当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时,GDP所经历的过程。,繁荣,繁荣,萧条,衰退,复苏,潜在GDP,衰退,顶峰,低谷,A,B,C,D,E,F,复苏,萧条,2. 经济周期即商业循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3. 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中国国内生产总

2、值的增长(1978-2008),1.增长速度,5.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哪?,2.最高、最低分别为多少?,3.经济增长的波动,GDP平均增长率9.9%,4.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第二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经济增长率公式,Gt =,Yt -Y t -1,Yt -1,1.经济增长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即可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为人均产量。,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用Yt表示t时期的总产量,Yt-1表示(t-1)期的总产量。,若用yt表示t时期的人均产量,yt-1表示(t-1)期的 人均产量,经济增长率可表示为:,gt =,yt -1,=,y t -1,或,yt -yt -1,yt,思考

3、: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仅仅只考虑GDP的增长?,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表现为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国民生活质量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如: 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 产出结构的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出的比例 一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均GDP分配状 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预期寿命/婴儿死亡 文化教育状况: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大学生比例 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变化:为什么春天听不到鸟叫,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1970年,联合国社

4、会经济发展研究所从73项指 标中筛选出16项指标,作为衡量发展程度的核心指 标体系。,衡量发展的指标(1),出生时的预期寿命。 20000以上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人均每日消费的动物蛋白。 中、小学注册入学人数。 职业教育入学比例。 每一居室平均居住人数。 每千人中毒保人数。 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中使用电、水、煤气等的百分比。,衡量发展的指标(2),每个男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 农业成年男性劳动力的百分比。 人均消费电力的千瓦数 人均消费钢的公斤数。 能源消费(指人均消费煤的公斤数) 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 人均对外贸易额。 工薪收入者占整个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经济增长与经济发

5、展二者关系,(1)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 (2)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结果; (3)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见表20-1 反映事实 (1)国家在人均收入方面,生活水平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些事实,(2)经济增长率在国家间有显著的差异,19601990期间各国平均GDP的增长率,(3)增长率并不一定长期保持稳定。,三、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方法,经济增长面临的三个中心问题 1.为什么一些国家如此富裕,而另一些国家那么贫穷? 2.什么是经济增长源泉? 3.怎样理解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奇迹(比如中国)?,分析方法: 1.增长核算 它试图把产量增长的不同决定因素的贡献程度数量化。 2.

6、增长理论 它把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储蓄和投资的互动关系模型化。,第三节 增长核算,一、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直接原因 基本原因,二、增长核算的方程,Y=AF(N,K) (21.1),(21.4),产出的增长可以由三种力量来解释: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A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函数: 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F(劳动,资本) Y=AF(N,K),增长核算方程的推导,若劳动变动N,资本变动K,技术变动A。 产出变动:YMRPN NMRPK KF(N,K) A,两边同除以Y=AF(N,K) :,边际收益产品MRP: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劳动收益在产出中的份额 资本收益在产出

7、中的份额,索洛剩余,增长核算方程不仅被用来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还被用来衡量经济的技术进步,可见,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因此,有时被称为索洛剩余。,三、增长的经验估算,见表(20-3)p553 美国从1948年到2002年,实际GDP的增长,平均为每年3.6%,三种力量的贡献程度又如何?,具体而言,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为六个,即: 劳动 资本存量的规模 资源配置的状况 规模经济 知识进展 其他影响单位投入量的因素 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8、总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 增长因素 增长率(%) 总要素投入 1.90 劳动:1.34 资本:0.56 单位投入的产量 1.02 知识:0.66 资源配置:0.23 规模经济:0.26 其他:-0.03 国民收入 2.92,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模型),30,五个基本假定: 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 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指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所带来的产量同比例变化); 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 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为储蓄率。,一、基本假定和思路

9、,Y=F(N, k ) (为什么?),二、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1、产出的决定因素 Y=F(N,K)(经济的生产函数),取=1/N,得到:,Y/N=F(1,K/N),y=f(k) (20.14),用y表示人均产量,y=Y/N,k表示人均资本,即k=K/N,其中,令F(1,K/N) = f(k),y=F(1,K/N),0,k,y,人均生产函数曲线,k*,y*,y=f(k),因为N/N=n, A/A=0,则Y/Y由K/K来解释。,2、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推导,设:人口增长率nN/N, 人均产量yY/N ,人均资本 kK/N, s为储蓄率,SsY;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K(0

10、1) 资本存量变化IK K (两部门中IS) 净投资 K sYK (资本存量变化储蓄折旧) 同除以劳动数量N,得到:K/Nsy-k 另一方面,因为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 又因为这些变量都是时间的变量,即 对上式两边对时间t求导,得,式中的N/N=n,为劳动增长率,用文字来解释 就是人均资本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劳动增长率。 将上式左右两边同乘以 K,移项变形为: 两边同时除以 N: 因为 K/Nsy-k, 所以 即,这就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人均储蓄分为两部分:sy 1.人口增长率n是恒定的,经济需要投资nk为新工人提供资本, 2.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k,这是对新机器的需求增加了k

11、, 所以人均资本所要求的投资为(n+)k,资本广化: 向新工人提供资本和重置损耗机器(n+)k,sy是否全部用于资本广化呢?,如果 k=sy-(n+)k 0 储蓄超过资本广化部分是人均资本的净变化, 导致人均资本k上升,k0,被称为资本深化 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方程可表示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3、稳态分析,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不变时,经济处于稳定状态。,s y = (n +)k,y,k的值固定,那么总产量和资本存量都在增长。,Y,Y,(1)要使y不变,y=Y/N,总产量以比率n的速度增长,=n,(2)要使k不变,k=K/N,资本存量以比率n的速度增长,K,K,=n,k=0,则人均储蓄必

12、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因此,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的条件是:,稳态也意味着:,Y,Y,=,N,N,=,K,K,=,n,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这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关键结论。,在稳态时,总产量与总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相等,且都与劳动力的增长率n相等,即:,sy k+(n+)k 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资本深化,k0,人均储蓄资本的广化。,稳态条件是: sy = (n+)k,0,k,y,A,yA,syA,f(k),()k,图21-5 经济增长的稳态,sf(k),人均生产函数,储蓄,资本广化,kA,4、经济增长的稳态图示,s yA = (n +)kA,0,k,y,A,yA,syA,f(k),()k,

13、图21-5 经济增长回到稳态过程,sf(k),生产函数,储蓄,资本广化,kA,增长过程:kkA 且向kA逼近,A点以左:,(k何时不再增长?),k0,k ,sf(k)(n+)k,0,k,y,A,yA,syA,f(k),()k,图21-5 经济增长回到稳态过程,sf(k),生产函数,储蓄,资本广化,kA,增长过程:kkA 且向kA逼近,A点以右:,k0,k,sf(k)(n+)k,日本与德国增长的奇迹,日本和德国是两个成功的经济增长事例。虽然她 们今天是经济上的超级大国,但在1945年这两个国 家的经济却是步履蹒跚。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它 们的大量资本存量。但是,在战后十几年中,这两 个国家经历了

14、最迅速的增长。在1948年到1972年 间,日本每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8.2%,德国的每年 人均产出增长率为5.7%,相比之下,美国每年的人 均产出增长率仅为2.2%。 从新古典增长模型看,分析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增长奇迹。,分析,设人均生产函数为 y=f(k)=ka,0a1 则稳态的生产条件为:, sy=(n+)k ,移项变形可得:,5、对收入差异的解释 “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富裕,另一些国家那么贫穷?”,图205 投资率、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的国际证据,一个将收入的40%储存起来用来增加资本存量 的经济,其产出增长比一个只储存16%收入的经济 的产出增长更快一些,这应该是真的么?,6、比较静态分析

15、,0,k,y,k0,sf(k),sf(k),()k,图21-7 储蓄率增加的影响,C,C,k,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k和y.,y0,y,s上升到s,k0上升到k,资本存量比劳动力更快的增长,1.短期:,2、长期:稳态时的产量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所以增长率在短期提高后,会逐渐降低到劳动人口增长率水平。,0,y,t,t0,t1,y0,(a),0,t,t0,t1,G(增长率),(b),n,人均产出和增长率随着时间变化的轨迹,新古典增长理论在这里得到的结论是: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y,人口增长率提高对稳态的影响,人口增长的影响,n上升到n,kA下降到k,降低人均产量水平,人口增长率上升而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A,假设一国有100%的储蓄率,这就会引起最大可 能的资本存量和最大可能的收入。但如果所有这种 收入都用于储蓄,甚至没有消费,这是好事么?,7、资本的黄金律水平(资本积累的最优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人均消费水平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