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7934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广东省清远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城市文明”问题在当下的提出,我想有两个背景最值得关注:一是从全球范围看,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推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城市社会学家所谓的“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当今世界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对中国来说,这既是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快

2、速发展的必然表现,也是“城市文明”在当下备受关注的直接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与理论上的准备,却不足乃至匮乏。城市文明的研究与建设,有两个问题需要先行解决。首先,什么是文明,它有哪些具体的层面与内涵,这些具体层面与内涵的相互关系为何?这是建构一个科学的发展框架,是城市文明和谐、健康地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一整套用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形式符号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中国古代的“文明”概念主要指“政治文明”。马克思、恩格斯对“文明”也多有论述,核心是人

3、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由此可知,“文明”的基本内涵决定了其功能相应有三:在“物质文明”层面,以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它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物质生产方式;在“政治文明”层面,以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创造与运用为标志,它表现为一种与野蛮时代或野蛮民族有着本质差异的社会生活方式;在“精神文明”层面,以伦理、艺术等人文精神的创造为最高目标与理想,它是一种在大自然、动物界及野蛮社会中不可想象的艺术生活方式与审美精神境界。其次,要弄清“文明”与“城市”的关系。在起源上讲,“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中西皆然。英语的“文明”(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的“ci

4、vitis”(城市),最初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荷兰学者彼德李伯庚在研究欧洲文化史时就指出,在16、17世纪,欧洲城市与农村的区别是“农村里没有城市里那么文雅”。早在中国的周代,人们就把祭祀与礼仪中心看作是“城市”建立的标志,这意味着,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社会,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同时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态。尽管城市文明的内涵也主要有三层,但它的核心无疑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礼”与“乐”。用今天的话说,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文明与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越往上追溯,城市的重心就越依靠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因为只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与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才能顶住野蛮人或外

5、来文明的军事压力,以及维护好内部的安定团结。但随着城市在当代的发展,基础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再是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最高理想。或者说,由于“文明病”、城市问题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文化生态相关,因而中国古人最看重的“礼”与“乐”,在当下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还可以说,在“礼”与“乐”之间,由于“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目标是建设和谐城市,所以,“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层,代表了人类城市文明的最高目的。(选自艺术与城市文明刘士林 有删节)1. 下列对于“文明”这个概念的理解,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文献认为,“文明”是指一整套用来区别“先进”与“落后”

6、、“文明”与“野蛮”的“形式符号系统”。B. 中国古代的“文明”主要指“精神文明”,是因为精神文明在野蛮社会中是最高的艺术生活方式与审美精神境界。C. 在起源上讲,“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早在中国的周代,人们就把祭祀与礼仪中心看作是“城市”建立的标志。D. 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社会,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同时也是最初的城市文明形态。2. 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城市化进程,在极大推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 “城市问题”大量涌现并不断升级,直接影响到当今世界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B.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是“城市文明”在当下备受关注的直接原因,但我

7、们在现实与理论上的准备却不足甚至匮乏。C. 随着城市在当代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再是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最高体现。D. “文明病”、城市问题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文化生态相关,因而中国古人最看重的“礼”与“乐”,在当下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意义。3. 下列有关“文明与城市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城市文明的的核心,指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讲的“礼”与“乐”。用今天的话说,是 “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B. 文明与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城市的重心要依靠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因为只要倚 靠强大的物质基础与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就能维护好内部的安定团结。C. 在“礼”与“乐”之间,由于“乐

8、”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目标是建设和谐城市,所以 “城市的美”比“城市的善”更高一层,代表了人类城市文明的最高目的。D. 建构一个科学的发展框架,并使城市文明和谐、健康地发展的基础,是要弄清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它包含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功能是什么。【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主要指“精神文明”错,原文的表述为:“中国古代的文明概念主要指政治文明”。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

9、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最高体现”错误,同时选项少了“基础性”的修饰语。原文表达为:随着城市在当代的发展,基础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再是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最高理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天鹅之死汪曾祺“阿姨,都白天了,怎么还有月亮呀?”“阿姨,月亮是白色的,跟云的颜色一样。”“阿姨,天真蓝呀。”“蓝色的天,

10、白色的月亮,月亮里有蓝色的云,真好看呀!”“阿姨,树是紫色的。树干是紫色的。树枝也是紫色的。树上的风也是紫色的。真好看!” “阿姨,你真好看!”“我从前好看。”“不!你现在也好看。你的眼睛好看。你的脖子,你的肩,你的腰,你的手,都好看。你的腿好看。你的腿多长呀。阿姨,我们爱你!” “小朋友,我也爱你们!”“哦!看见玉渊潭了!玉渊潭的水真清呀!” “阿姨,那是什么?雪白雪白的,像花一样的发亮,一,二,三,四。”白蕤从心里发出一声惊呼:“是天鹅!” “它们从哪儿飞来?” “从很远很远的北方。” “是吗?欢迎你,白天鹅!”“欢迎你到我们这儿来作客!”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飞过了大兴安岭,

11、雪压的落叶松的密林里,闪动着鄂温克族狩猎队篝火的红光。白蕤去看乌兰诺娃,去看天鹅。大提琴的柔风托起了乌兰诺娃的双臂,钢琴的露珠从她的指尖流出。她的柔弱的双臂伏下了。又轻轻地挣扎着,抬起了脖颈。钢琴流尽了最后的露滴,再也没有声音了。天鹅死了。白蕤像是在一个梦里。她的眼睛里都是泪水。她的眼泪流进了她的梦。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飞过了呼伦贝尔草原,草原一片白茫茫。圈儿河依恋着家乡,它流去又回头。在雪白的草原上,画出了一个又一个铁青色的圆圈。白蕤考进了芭蕾舞校。经过刻苦的训练,她的全身都变成了音乐。她跳天鹅之死。大提琴和钢琴的旋律吹动着她的肢体,她的手指和足尖都在想象。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

12、找温暖的地方。 “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森林起了火了。白蕤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因为她说:“天鹅之死就是美!乌兰诺娃就是美!” 那些 “工宣队员”,每天晚上都想出一种折磨演员的花样。叫她们背着床板在大街上跑步。叫她们做折损骨骼的苦工。命令白蕤跳天鹅之死。“你不是说天鹅之死就是美吗?你给我跳,跳一夜!”录音机放出了音乐。音乐使她忘记了眼前的一切。她快乐。她跳天鹅之死。她跳天鹅之死。她羞耻。她跳天鹅之死。她愤怒。她跳天鹅之死。她摔倒了。玉渊潭在月光下发亮。四只天鹅翩然落在玉渊潭上。白蕤转业了。她当了保育员。她还是那样美,只是因为左腿曾经骨折,每到阴天下雨,就隐隐发痛。 孩子们对天鹅说:“天鹅天鹅你真美

13、!”“天鹅天鹅我爱你!”“我们和你来作伴!”甲、乙两青年,带了一枝猎枪,偷偷走近玉渊潭。天已经黑了。一声枪响,一只天鹅毙命。其余的三只,惊恐万状,一夜哀鸣。被打死的天鹅的伴侣第二天一天不鸣不食。傍晚七点钟时还看见它。半夜里,它飞走了。 “阿姨,天鹅还在吗?” “在!在那儿,在靠近南岸的水面上。” “天鹅天鹅你害怕吗?”“天鹅天鹅你别怕!”湖岸上有好多人来看天鹅。他们在议论。“这个家伙,这么好看的东西,你打它干什么?”“想吃天鹅肉。”“都是这场文化大革命闹的!把一些人变坏了,变得心狠了!不知爱惜美好的东西了!”有人说,那一只也活不成。天鹅是非常恩爱的。死了一只,那一只就寻找一片结实的冰面,从高高

14、的空中摔下来,把自己的胸脯在坚冰上撞碎。孩子们听着大人的议论,他们好像是懂了,又像是没有懂。他们对着湖面呼喊:“天鹅天鹅你在哪儿?”“天鹅天鹅你快回来!”孩子们的眼睛里有泪。他们的眼睛发光,像钻石。他们的眼泪飞到天上,变成了天上的星。 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清晨(有删减)注乌兰诺娃: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曾两次到访中国。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对话形式展现,从对话中能体会到孩子对天鹅的喜爱。而他们的单纯更是反衬出了那些射杀天鹅的人的残忍。B. 小说文字如诗,句子干净利落,文章的段落简洁,大多段落只有一句话,富有韵律式的节奏美。C. “天鹅在天上飞翔

15、,去寻找温暖的地方。”一句在文中螺旋式反复出现,但表现的内容都是一致的,推动情节发展。D. 小说篇幅不长,但有着两条叙事线索,一是写天鹅受枪击而亡,一是白蕤天鹅舞之梦的破灭,两条线索平行,两个故事都是放在明处写,很多情节都是重合的。5. 小说中划线的句子“中国的森林起了火了”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6. 把小说的标题“天鹅之死”改为“美丽的悲哀”好不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C 5. 使用比喻手法(或象征、双关手法,也可得分),“森林”喻指“文革”前繁荣旺盛的文艺事业,“火”喻指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中国的森林起了火了”则是喻指中国的文艺事业遭受“文化大革命”的摧残,正经经受一场文化浩劫。这句话在文中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暗示主人公白蕤的艺术人生、艺术梦想要遭受文革这场浩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6. 【答案示例一】不好,原因:小说以“天鹅之死”为标题,用小说中天鹅被打死的事件拟题,比较直接地揭示小说的主题,而“美丽的悲哀”则比较隐晦难懂。使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出了美丽的天鹅飞来玉渊潭过冬,却死于捕猎青年枪口之下这件事,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美的摧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