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4352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新人教版选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阶段验收评估(三)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读漫画,回答12题。1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水体污染B自然资源衰竭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2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A开矿毁坏岩层 B过度抽取地下水C滥砍乱伐森林 D任意排放废弃物解析:1.B2.B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从地下深处获取地下水,说明自然资源衰竭。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

2、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34题。3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用水量大降水丰富干旱少雨污染严重A BC D4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节约用水国内跨流域调水人工降水循环用水A BC D解析:3.A4.D第3题,根据“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可知,该国用水量大,降水丰富,淡水资源不足是因为该岛国面积小,降水后地表径流很快流入海洋,所以要收集雨水和地表径流,改变淡水不足的状况。第4题,该岛国面积小,人工降水不能完全解决淡水不足的问题;该岛国河流少,流程短,跨流域调水也不行

3、;合理的措施是节约用水与循环用水。读图,完成56题。5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6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解析:5.C6.B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华北地区,出现了地面沉降现象。选项中除地下水开采外其他各项都不会导致地面沉降。第6题,由于地面沉降是不均匀的,可能使地面变得不平,进而影响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行。读下图,完成78题。7关于我国耕地结构

4、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B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C灾毁耕地面积总体呈增大趋势D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8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A BC D解析:7.B8.C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结构调整到2004年之后已经过了高峰期,耕地减少亩数也已经较小;灾毁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不大;在各种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中,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最大。第8题,我国一般在生态脆弱的地区,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实行生态退耕,以防止当地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读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

5、放量图,回答911题。9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能源是()A可再生能源 B核能C天然气 D煤10图中的可再生能源中,在我国开发潜力很大,且具有显著综合效益的是()A水能 B太阳能C风能 D潮汐能11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发电成本,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下列中的()A生物能 B煤C天然气 D潮汐能解析:9.D10.A11.C第9题,根据纵坐标可以判断出四种能源中煤的发电成本最低;根据横坐标可以看出用煤发电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量最大。第10题,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变化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开发综合效益好,故A正确;我国太阳能和风能虽然也丰富,但投入成本较高,综合效益较

6、低,故B、C错误;潮汐能的开发成本最高,且能量不稳定,综合效益最差,故D错误。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天然气具有发电成本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双重优势,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读下表,完成1213题。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表方案侵蚀量比较/%径流量比较/%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38年内8年以后A1001005757B64525088C504048112农业用地构成表/%方案农耕地苹果园林地草地菜地A44.12.412.940.50.1B18.111.636.833.40.1C10.119.636.833.40.112.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B选择B方案38年

7、内的收入最高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13该地可能位于()A山西 B江西C广西 D广东解析:12.D13.A第12题,C方案植被覆盖率最高,保持水土能力最强,因此环境效益最好,但38年经济收入较低。第13题,苹果为典型温带水果,主要产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因此为山西省。(上海高考)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图表回答1415题。2000年2004年2008年煤炭83.43%86.51%89.99%石油16.23%13.23%9.84%天然气0.34%0.26%0.17%14.200

8、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A BC D15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B工业企业节能改造严重滞后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解析:14.C15.D第14题,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但是因为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所以石油、天然气的消耗总量仍然在上升;石油消费的比重降低比天然气小,石油消耗的总量大于天然气,所以石油消费量增幅高于天然气;根据图表内容显示,该地煤炭的消耗比重超过80%,

9、而且比重不断增大,说明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变化。所以本题选C。第15题,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增大,主要原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能源的需求量增大。所以本题选D。二、综合题(共70分)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在2016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指出,我们国家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能源作为主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但是也要认识到,不合理、大规模粗放利用煤炭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材料二下图为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图。(1)表示煤炭开发利用中对环境造成的主要不良影响,请选择填

10、空。(8分)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塌陷臭氧层空洞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滑坡、崩塌A_B_C_D_(2)煤炭利用过程中,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的具体措施有哪些?(7分)解析: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煤炭开采会对环境造成全球气候变暖(A)、酸雨(B)、引发滑坡、崩塌(C)和地面塌陷(D)等不良影响。在煤炭利用中进行脱硫处理和回收大气中SO2可减少酸性气体排放。答案:(1)A.BCD(2)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17读我国洞庭湖沿岸某地的1950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说明该湖区19502013年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4分)(2)简述土

11、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邻近地区产生的环境影响。(6分)解析:第(1)题,对比两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农业、居住用地增多,湖泊面积减少。第(2)题,湖泊面积减少,湖泊的生态功能降低,对洪水的调蓄能力降低。答案:(1)湖泊面积缩小;居住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增多。(2)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使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煤炭开采方法主要由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下图为我国北方某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1)简述煤炭开采区若不重视土地复垦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2)简述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

12、。(4分)解析:第(1)题,煤炭开采区,进行地下开采,如不回填,容易引起地面塌陷,回填过程易引起地下水污染;地表开采过程会导致地表植被遭破坏,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第(2)题,读图,塌陷区边缘有树林,说明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不同区域农业活动的差异,说明因地制宜布局农、牧、渔业等。答案:(1)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2)植树造林种草;因地制宜布局农、牧、渔业等。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我国不同年份耕地面积统计表(单位:103 hm2)。年份全国耕地面积年内减少面积AB农业结构调整灾毁1999129

13、205.5394.6205.3134.7107.12001127 615.8590.7163.730.6108.32003123 392.22 237.3229.150.4364.12005122 082.7390.4138.753.512.3材料二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各省。灾毁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1)据统计,2005年我国东部耕地减少面积约占全国耕地年内减少面积的2/3。导致这一结果的前两位原因A、B分别是什么?针对耕地资源锐减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6分)(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14、解析:第(1)题,结合东部实际,从导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因素方面回答;针对耕地锐减的问题,可以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加强管理等方面回答。第(2)题,灾毁耕地与开垦荒地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答案:(1)A是生态退耕,B是建设用地。节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2)灾毁引发开垦荒地;在生态脆弱地区,过度开垦荒地会造成土地退化,甚至灾毁。2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单位:百万吨)。年份2000201020202050国内需求量200300400500国内供给量160170180100供需缺口40130220400材料二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