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辙之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34335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涸辙之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涸辙之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涸辙之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涸辙之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涸辙之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涸辙之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涸辙之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涸辙之鲋,六组,“杂篇”十一篇,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 “外物”是篇首的两个字,用来作为篇名。全文内容依旧很杂,但多数文字在于讨论养生处世,倡导顺应,反对矫饰,反对有所操持,从而做到虚己而忘言。 第二部分至“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写庄周家贫前往借贷的故事,借以说明顺应自然、依其本性的必要。,原文 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

2、: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故:所以。 贷粟:借粮。 粟:俗称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 邑金:封邑的租赋税金。 将:将要;打算 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我打算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忿然:生气发怒的样子。 作:表现,显露。 中道:途中,半路上。 鲋鱼:鲫鱼。 庄周(一听)气愤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

3、候,听到大路当中有呼救声,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鲫鱼困在那里。,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何:什么。 为:做。 波臣:水官,此为鲫鱼自称。 岂:是否能。 庄周问它说:鲫鱼,过来!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中的臣民,您可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且:将要。 游:拜访。 激:阻断水流。 迎:迎接。 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拜访吴国和越国的国王,阻断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

4、”,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与,相伴。 然:乃,就。 活:使活下去。 乃:竟。 索:找。 肆:店铺。 鲫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离开住惯了的地方,就无法生存。(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您却说这些(没有用处的话),还不如趁早到干鱼铺子里去找我呢!”,曾。“曾”如果放在否定词的前面,它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还”、“却”、“竟”,有时可不作解释。上文“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中的“曾”,相当于“还”,意为还不如趁早到死鱼店里去找我。 肆。“肆”除了作大写的数字外,多指“店铺”。上文“曾不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意为“还不如早一点到死鱼店铺寻找我”。又,“列肆数十”,意为

5、“排列在一起的店铺有几十家”。又,“常出入酒肆”,意为“常进出酒店”。,起因:这个故事源于庄周向监河侯借粮,但是监河侯却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 寓意:庄子通过一个寓言故事来反击监河侯,描绘出监河侯这个吝啬鬼的形象。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此寓言中的“庄周”意指监河侯,“鲋鱼”指庄子,“斗升之水”指粟,“西江之水”指三百金。庄子用这个故事来讽刺监河侯的虚伪,表达自己的愤怒,也揭示出了一个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绝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大话和空话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庄周是怎样谴责监河侯的?这样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庄周说了一个涸辙之鲋的寓言故事来谴责监河侯。这样可以有力的谴责监河侯托词的荒唐无理和见死不救的本质。,词目:涸辙之鲋 拼音:h zh zh f 释义: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 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 处于困境,迫切需要救助的人。 出处: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 辙中,有鲋鱼焉。庄子外物 近义词:涸辙之枯、涸辙穷鳞、涸辙穷鱼、嗷嗷待哺 反义词:绝处逢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