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 笔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26841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9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工作 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 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 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 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 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组工作 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工作 笔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小组工作小组工作刘梦主编刘梦主编 一、一、小组工作的含义与特征(大纲内容)小组工作的含义与特征(大纲内容) 1、 含义: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 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和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 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 成长。 2、 特征:有一个人以上;形成某种社会关系;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间相互影响;地位和角色的演变; 成员有归属感;小组有发展阶段;有例如规范、准则等社会控制;小组有文化气氛。 1)小组是由组员

2、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2)小组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动力,带来改变的;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工作都有明确的目的。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影响个人发生转变 1)当人出现生存能力方面的各种问题或心理行为有偏差时,通过小组过程,可以恢复人的原有能力,达到社 会化 2)小组过程可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念、态度及行为发生转变,成为家庭和社会中负责任的积极角色 3)通过不同经验的分享,可以丰富和扩大经验和见识,改善人际关系 4)可以使其成员发展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适应危机情景,促进个人成长 2、社会控制 使其成员学习遵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培养其社会责任心

3、, 3、 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4、 再社会化:小组工作通过帮助其成员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价值观、新知识、新技巧,来改变小组成员的 行为,使他们成为更适应社会生活的积极角色。 此外,对组员而言,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对整个小组而言,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和谐的人际关 系,使组员在健康的团队氛围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对社会环境而言,小组可以极大地丰富社会资本。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1、以小组成员的关系划分:初级小组与次级小组 2、以小组的组成划分:组成小组与自然小组 3、以小组工作结构划分:正式小组与非正式小组 4、以成员的参与程度划分:志愿小组与强制小组 5、以成员进出的自由程度划分:封

4、闭小组与开放小组 6、以小组工作的目标划分: 朋辈小组、教育小组、服务小组、兴趣小组、成长小组、治疗小组、自助或互助小组 四、小组工作的价值观 1、互助互惠的原则:1)组员之间的关系是互助互惠的 2)社会工作者与组员的关系也是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尊重组员选择参与的权力和自由 3、民主参与和决策 4、赋权的原则 5、高度的个别化原则 五、小组工作的理论(大纲内容)五、小组工作的理论(大纲内容) AAAA 需要理论需要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高级性需要) 。 (二)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主要是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

5、取向类型以及小组聚散过程特征的理论。 了解这一理论会提高工作员在小组工作 过程中对成员的行为和成员间关系的洞察力。 第一,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1、包容需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小组的需要) ; 2、支配需要(控制他人或被控制的需要) ; 3、感情需要(爱别人或被爱的需要) 。 第二, 需要满足方式相对的继承性与连续性: 童年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以及满足所形成的行为适应方式, 影响并决定着个体在成人期对待他人的方式。 第三,基本人际取向(主动包容型、被动包容型、主动支配型、被动支配型、主动感情型、被动感情型) 。 第四,相容(互动的相容、发动的相容、交互的相容) 。 第五,小

6、组的形成和瓦解。 (与不相容小组相比,相容小组有更大的凝聚力,能有效地达到目标或产生高生产率) (三)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第一,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方向; 第二,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白小组目标; 第三,帮助小组工作员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 BBBB 小组动力学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 研究内容包括小组的形成、维持、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与个体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的 冲突、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小组行为等。勒温始终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在整 体中研究。 其中包括场域理论、小组气氛研究、小组凝聚力、小组规范等。 (一)小组动力的含义 小组动力是描述小组在实现

7、目标的过程中, 参与小组生命发展的各种复杂力量以及其相互作用及交互方式, 这 个过程包括小组的形成、启动、发展、成熟、落幕、结束、跟进等所有过程。 (二)小组动力因素分析 1、静态:机构、小组特性、领导者的个人特点、小组成员四个部分。 2、动态:小组的领导方式与形态、小组气氛和凝聚力、成员的参与、沟通模式、冲突和冲突的解决模式、小 组的成文与不成文规范、小组的决策过程、问题解决过程等。 (三)小组动力学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第一,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第二,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第三,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凝聚力。 (四)组建一个小组,所涉及的内容 1)小组的类型:教

8、育小组、行为矫正小组、治疗小组、自助小组、成长小组 2)小组的对象:同质性的还是异质性的 3)小组的原理:对小组对象及其问题的研究和理论认识,以及小组设计的理论准备 4)小组的目标:是整个小组存在的理由和小组工作的方向,对服务目标、工作者的目标、个人目标和小组目 标进行整合 5)小组的名称:既做到名副其实又不会贴标签 6)小组的主题: 7)小组的规模: 8)小组的形式:开放式还是封闭式 9)小组的结构: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还是半结构化的 10)小组的时限:是短期的小组还是长期的小组,一共要活动多少次 3 11)小组的空间安排:活动场所的考虑、物理环境和成员位置、领导者位置的设置 12)小组的时

9、间安排:聚会的次数、每次聚会的长短、聚会的频率与聚会的具体时间 13)小组的契约形式:目标阐释、达成目标的方法、维持小组活动的承诺、参与活动的规则、违约责任等 CCCC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一)班杜拉代表,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上,行为主义关注的核心是人类行为的学习过程,此处的行为不仅包 括外显的可被观察的行为,也包括认知、情感反映方式等的内心过程,强调人类行为的习得性,即教育和环境 的重要性。社会学习理论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并且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不仅收到直 接经验影响,同时也收到间接经验的影响;行为和环境具有交互作用,观察和模仿学习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在 学习过程中,

10、认知是非常重要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特别的自我调节的功能。 1、观察学习和模仿 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在于学习者并不是通过直接的刺激反应模式来学习, 学 习者不直接接入行动过程本身,不亲自接受强化,不直接做出反应,指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即可学习和获得 这个新的行为和反应模式。 模仿是指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 (适 应性的模仿之人为了积极达到目的而观察别人的行为;选择性模仿之人们经过思考有选择地选取模仿行为) 。 2、替代强化 班杜拉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某种行为受到赞赏或惩罚就可以得到强化,这种强化被称为替代

11、强化。 3、认知的重要性 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发挥。 4、交互决定论 人及其环境互相称为各自的决定因素, 人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认知、 行为和环境诸多决定因素之间连续的互惠 的相互的结果。 (二)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第一,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以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第二,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 第三,班杜拉强调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对人的尊严和能动性给予充分肯定。 DDDD 镜中自我理论镜中自我理论 (一)镜中自我理论的内容 库利是最早提出自我发展理论的社会学家。 1、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

12、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社会是一个统一体,在这个社会庞大 的互动组织中,它的任何一部分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这个有机体所有其他部分。 2、镜中自我 在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 我评价。 3、首属小组 库利首次正式提出并实用了首属小组这个概念, 它指那些亲密的、 面对面的交往以及有直接互动和合作的小组。 主要包括家庭、邻里以及儿童的游戏伙伴。 (二)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的启示 第一,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或发展的有机体; 第二,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

13、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 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第三,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给个人终生发展打上烙印,是许多理论都涉及 到的观点。尤其是治疗性的小组,通过探讨个人的首属小组对个人的具体联想,尤其是个人首属小组中的人际 关系对个人目前的人际关系模式的影响和个人的非适应性行为的来龙去脉,可以帮助成员获得更深的自我察 4 觉。 EEEE 交流分析理论交流分析理论 (一)交流分析理论的内容 社会交往就是相互影响的过程,当两三个人或更多人互相碰在一起时,迟早某人要说话或者向其他人致意,这 叫相互刺激,另外的人会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这种刺激又某种联系的事情,叫相互作用

14、反应。 目的是了解在我们的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相辅的、互补的,还是矛盾的、冲突的。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 他人互动的实质,对人际关系获得深刻的领悟力,从而促使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建立更成熟,更有自尊的人 际关系。 核心内容包括: 1、关于自我状态: A, 父母状态 (父母意识) : 由父母或父母型人物的行为内化而来, 是个人脑中早年获得的印象深刻的外部经验, 包括“必须”和“应该” ; B,成人状态(成人意识) :注意事实资料的搜集,能在客观立场上冷静分析; C,儿童状态(儿童意识) :常常凭感觉,这种状态一方面表现为服从性,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任性胡闹。 2、沟通状态: A,互补型:一种符合正常

15、人际关系的自然状态下的反应,是一种为人们所预期的反应; B,交叉型:交错型交流,指当一个人发出信息后,没有得到预期的反应; C,隐含型: “暧昧型”交流,总是设计两种以上的自我状态,真正的信息未明确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另外的 社交客套的交流中。 3、人生的四种基本态度: A,“我不好你好”抑郁型; B, “我不好你也不好”严重精神紊乱或厌世者的态度; C,“我好你不好”怀疑和独断的态度; D,“我好你也好”健康的生活态度,认可自己也认可他人。 (二)交流分析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第一,交流分析理论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因此非常适用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治疗模式和发 展模式的小组工作;

16、 第二,交流分析理论对人格的描述,尤其是强调个人的三种自我状态的自然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小组过程中 分析和领悟自己的人格结构,学习顺畅地与他人沟通; 第三,小组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生活上,帮助组员了解自我的生活态度、沟通形态以及个人 的能力不能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 第四,小组可以提供一个互动的情境,使成员可以尝试和练习新的沟通方式,增加他们的自我察觉,改变他们 的生活态度,最终开始新的生活。 六、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大纲内容)六、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大纲内容) AAAA 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是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 原则是在小组中强调参 与、共识与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 (一)理论基础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1)社会政治民主理论:第一,主权在民,参与是人民一种民主权力;第二,沟通、理解和平等都是从对话 开始的;第三,教育也是一种权利。基于此,参与可以学习民主的技能,可以激发个人的潜能,可以提升人的 意识;对话可以增进不同人群的理解,可以促使不同群体平等关系的建立;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