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_文化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25683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品_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思品_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思品_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思品_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思品_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品_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_文化(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方的饮食文化,植物为主,讲求均衡,说到东方饮食,就不得不提其赖以生存的“植物性膳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研究员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比起“肉类当家”的西方饮食更加均衡健康,目前已成为全世界推崇的典范。 植物性膳食结构有其无法取代的优点,如脂肪摄入少、胆固醇低、膳食纤维丰富,可预防如高脂血症、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生。尽管在十几二十年前,“吃肉”还是许多中国人生活富足的象征,西方先进的营养学研究却赋予东方植物性膳食均衡、健康的美名。,粮食“又粗又杂”,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1997年中国

2、营养学会通过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可见,谷物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是排在首位的。 以前,大家总认为米面都是越白越好。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粮食在未被加工的时候,有着惊人的防病“功力”。粳米、荞麦这些不起眼的粗粮重新受到关注。除了“吃得粗”外,“吃得杂”也是东方饮食的另一大优势。陈君石院士就食品安全问题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隐患,保证“食物多样性”是一个很好的自我保护手段。如果你每天只吃几种食物,一旦有一样出了问题,健康受到威胁的几率就会比较大;如果你每天吃几十种食物,这种风险就自然而然被“稀释”掉了。,大豆征服整个世界,大量研究证实,大豆

3、中至少有5种物质具有防癌功效。因此,美国学者认为,要预防癌症,最需要的不是先进的治疗方法,而是彻底改变饮食习惯,并提倡美国人每天吃大豆食品。,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营养评价室主任杨月欣介绍说,大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是一种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食物。但在西方,大豆和大豆制品的消费量却一直不高,直到近些年,一些以大豆提取物为卖点的保健品才开始受到公众关注。,365天离不开茶,说到东方饮食,自然离不开茶。国家一级评茶师沈红告诉记者,经过数十年的科学研究,证实茶有抗癌、助消化、降血压、抗氧化、降脂减肥、清肝明目等数十种功能。西方人原本钟爱的咖啡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健康功效,但其中咖啡

4、因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相比之下,茶则以其更温和的口感和卓 越的功效受到了全世界的认 可。,西方的饮食文化,现代西方人吃肉喝奶,因此有些人误以为他们历史上是游牧民族,因此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他们饮食习惯的变迁。,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在历史不同阶段变化很大,在古希腊罗马,人们的食物很简单,以谷物大豆蔬菜为主,那时候欧洲还没有土豆、番薯、玉米、西红柿之类的东西,烹饪也粗糙,很少吃肉,当时的观点认为吃素是洁净的生活方式,毕达哥拉斯说过:“我的朋友们,不要让罪恶的食物玷污你们的身体,只有畜牲才用肉来满足自己的胃口,甚至不是所有的畜牲都这样啊!牛,马,羊等都吃草维生。”希腊人罗马人相信吃素可以获得纯净的智

5、慧,素食者才可以通灵。,民族大迁移之后,欧洲进入封建时代,受蛮族影响,改变了对肉食的看法,不过吃肉仍然是少数人的特权,普通老百姓很难吃到肉。大多数博友们可能一看到“蛮族”就以为他们是游牧民族,其实,欧洲古代的蛮族如古日耳曼部落,法兰克部落都是定居的农业民族,在农闲时进行狩猎活动。中世纪欧洲的谷物有黍、小麦和大麦,斯佩耳持小麦、黑麦、燕麦、荞麦。黍本是远东的土生植物,游牧民族把它带到了西方,游牧民族发现,黍非常适合他们的临时农业有些品种3个月就成熟了,还能抵抗炎热,黍非常适合因太浅而不能种小麦的土壤,小麦只能在天然肥沃或已充分施过粪肥的土壤上种植。荞麦直到15世纪才由蒙古人从远东传入欧洲。纺织作

6、物有大麻和亚麻,染料作物有染料木、菘蓝、茜草、藏红花和起绒草。蛇麻草用于啤酒生产。蔬菜类作物有巢菜,豌豆,扁豆,大豆,萝卜,胡萝卜,油菜,甘蓝,水芹,欧洲防风,卷心菜、韭菜、洋葱、葱和蒜,莴苣、菊苣、山菠菜、甜菜、独荇菜菜、芝麻菜,菠菜,芦笋等等,还有各种瓜。16世纪从美洲引入土豆,番薯,玉米和西红柿,果树有苹果、梨、核桃、栗、李子、桃、核桃、温柏、欧楂树、肉红玉髓,樱桃、榛子。当时欧洲人的肉食主要是猪肉和狩猎活动,很少吃牛肉。欧洲人养猪的方法和我们中国人不同,中国人养猪是圈养,欧洲是放养,有专门的养猪人职业,这种野地放养的猪非常凶猛,经常伤人,不过肉质很好,没有亚洲猪那么多脂肪。,19世纪,

7、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开始惠及普通民众,肉食成为大众食品,同时牛肉也取代猪肉成为西方人主要肉食来源,欧洲人吃的牛肉大部分是从美国进口的,美国西部辽阔的草原非常适合养牛,牛群比猪群更适合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猪群很难管理,猪是杂食性动物,放养的猪非常凶猛。,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

8、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

9、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

10、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 点 . 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 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 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 吃饭的真正意义。,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

11、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

12、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

13、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三、饮食方式的不同,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

14、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

15、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 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