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及战例应用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11113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242 大小:9.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子兵法及战例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42页
孙子兵法及战例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42页
孙子兵法及战例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42页
孙子兵法及战例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42页
孙子兵法及战例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子兵法及战例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及战例应用(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子兵法,史记孙子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祛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2、。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日:“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目 录,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孙子及其

3、孙子兵法简介,一、孙子身世及其时代 1在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一篇“孙子吴子列传记述” 孙子名武,齐国人士; 孙子兵法为十三篇; 孙子曾为吴将并立有战功; 上面三点认定在宋代以前无人怀疑其真实性;,南宋时,有叶适和陈振先对孙武确有其人表示怀疑;自此之后,对孙武出现了四种看法: a.孙武并无其人 b.孙武即孙膑 c.孙子是否就是伍员: d.确有其人 到目前来看,a,c观点无人认同,b观点也被山东临沂汉简解决 孙子确有其人目前普遍认同。,孙武字长卿,生于春秋末年。相传其祖先是陈国公子陈完,公元前7年因国内动乱逃往齐国,不久改姓田完。田完四孙名桓,字无宇,因二子率军讨伐莒有功,齐景公姓为孙氏,其人即

4、孙武祖父。 孙子祖父孙书起成了军事世家,其父孙凭任齐国卿。 在孙武20岁左右时,因齐国“田、鲍四族谋为乱”孙武全家于公元前523年逃到南方吴国过隐居生活。,其时,楚国的伍子胥因逃避楚平王对其家族的陷害,也迁到吴国,孙武和伍子胥两家的不幸遭遇,使二人相互引为知已;伍子胥后成为吴王的谋臣,便以讨论兵事为由,多次向吴王举荐孙武;吴王答应孙武携兵书出来见,见孙武学识渊博,谈吐不凡,尤其所献兵书十三篇实为奇书,从而吴王对孙武备加赏识。 在伍子胥对吴王一再开导举荐下,吴王方确认孙武的军事才能,封为上将军,令其操练人马,准备伐楚。自此后,吴军果然成为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之军。,2、孙子兵法十三篇,孙子兵法

5、十三篇,内容意蕴深邃,文笔清新,首尾一贯。为果不是由一人对兵法系列问题作长期的深入思考,并给以恰当的总结,是绝对难成为一本奇书的。,孙子兵法从产生到现在已2500多年,因年代久远,在该书世代流传过程之中反复评点抄录,难免在增删过程中,渗入了后人的某些观点,这在全书部分篇章中可以察觉到,但这仅仅是极个别之情况,不影响对该书时代特征的总判断。 孙子兵法十三篇内容是计、作、谋、形、势、虚、争、九、行、地、九、火、间。孙子的军事思维,具有五大突出的特征:,一是理智性主张止戈为武,慎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二是总体性战争胜负多因素(道、天、

6、地、将、法)综合考量,运筹;强调先胜而后求战,安国全军; 三是辩证性战略,战术问题,如迂与直,患和利,虚实,奇正,速久,巧拙等;,四是灵活性“因利而制权”、“践墨随敌”、“兵者诡道也”、“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究”; 五是科学性“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二、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文化,1、中国兵学文化是华夏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兵学,及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同儒学,易学以及其它几种重要学说一样,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有人把中华文化概括为兵、医、农、艺四大类、兵学列第一。

7、 自古至今,在兵学文化中称得上兵书的,至少有2000多种。,中国兵学,在先秦和两汉时期受到特别重视,到宋朝宋神宗元丰年间得到传承与光大,官方明令颁布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雕版刊行。 中国兵学文化的思维特色,在整体性、兼容性,思辩性等方面更为突出。,2、孙子兵法与中国兵学,茅元仪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计 篇,【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

8、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熟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

9、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现之,胜负见矣。,【题意】,的题意有三种理解。第一、计算。用今天的话来说,“计”就是“总的计算”。第二即计划。不仅是计字的本义之一,也是中计的引申义,可以理解为在战前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作祥细且慎重的研究分析,因情定出计划。第三战略运筹。曹操在中说:“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本篇通过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基本条件的计算,作出战略决策。,【译文及段意】 第一层:战争意义和重要性。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第二层:探索战争胜负的“五事七计”。因此,要通过对敌我双方五个方面、七种情况的分析

10、和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五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领,五是法制。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因此可以叫他们为君主死,为君主生,而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淡热。四时节候的变化。地利,就是指高陵洼地、远途近路、险要平坦、广阔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将领,就是指智谋、诚信、仁慈、勇敢、严明。,法制,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的掌管。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就不能打胜仗。所以要通过对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七种情况)是: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

11、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我们依据这些,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第三层:战势的意义。如果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一定失败,我就离去。筹谋有利的方略已被采纳,于是就造成一种态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态势,即是凭藉有利于己的条件,灵活应变,掌握作战的主动权。,第四层:用兵的诡道。用兵打仗应以诡诈为原则。因此要做到: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要打;要向近处,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作要向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充

12、实,就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强卒锐,就暂时避开他;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屈扰他;敌人辞卑慎行,就要使之骄横;敌人休整良好,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离间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料不到时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奥妙,是不可预先讲明的。,第五层:(结论)战争胜负可预算。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条件不足。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疏漏、条件不足就会失败,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我们根据这些来观察,谁胜谁负也就显而易见了。,【名言】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以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大事,

13、它关系到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兵者,诡道也用兵打仗应以诡诈为原则。,因利而制权凭籍有利于己的条件,灵活应变,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料木到时采取行动。 多算胜,少算不胜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疏漏、条件不足就会失败。,吴越战争示意图,作战篇,【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税,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

14、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固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屈力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敌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乘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题意】,的题名可作两种解释

15、。 其一是发起战争。作,起义。作,就是发起的意思。战,斗也,战,就是战争。因此,作战就作发起战争理解。 其二是战争准备。认为:作的意思是始。因此作战就是始战,战争准备,并非一般的战阵之事。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准备要立足于速战决的军事思想,及其客观依据。全篇内容没有作战方法的论述。,【译文及段意】 第一层:战争需耗巨资。孙子说:凡用兵作战的一般规律是,要动用轻型战车千辆,重型战车千辆,军队十万,还要越境千里运送军粮,那么前方后方的经费,款待使节、游土的用度,作战器材的费用,车辆兵甲的维修开支,每天都要耗资巨万,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第二层:作战应速胜。用这样的军队去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就会

16、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就会使兵力耗损,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政发生困难。,如果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军力耗尽,国家经济枯竭,那么,诸侯列国就会乘此危机前来进攻,那时即使有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所以,在军事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没见过为讲究指挥技巧而追求旷日待久的现象。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有过。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第三层:粮草应从敌国补给。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再次征集,粮秣不多次运送,武器装备从国内取用,粮食饲料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给就充足了。,国家之所以因用兵而贫困的,就是由于军队远征,远道运输。军队远征,远道运输,就会使百姓世族贫困。临近驻军的地方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就会使国家财政枯竭。国家财政枯竭就急于加重赋役。,战场上军力耗尽,国内便家家空虚,百姓世族的财产将会耗去十分之七,政府的财力,也会由于车辆的损坏,战马的疲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