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述责述廉报告范文稿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61599414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述责述廉报告范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年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述责述廉报告范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年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述责述廉报告范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年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述责述廉报告范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年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述责述廉报告范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述责述廉报告范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述责述廉报告范文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述责述廉报告范文稿按照县委党风廉政、党建领导小组第四季度工作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狠抓自身分管范围内的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第四季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各项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 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按照中央、省、州及县委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在抓好扶贫工作的同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将党风廉政、党建责任分解到分管单位班子每个成员,做到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年初,指导分管单位召开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具体布置。指导召开扶贫领域作风整治党组民主生活会,

2、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认真自查。在各种会议、不同场合对党风廉政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分管单位绷紧党风廉政建设这根弦,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措施,狠抓措施落实。对县扶贫移民局、青德镇主要领导同志进行不同形式的廉政谈话,结合谈工作、谈思想,提要求、敲警钟,发现倾向性苗头,及时解决问题。二、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作为县委领导班子成员,我带头执行、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一是慎独。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积极参加中心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廉政教育,定期在班子民主生活会

3、上汇报廉政工作情况,接受组织和班子成员监督。管好自己身边的人,教育配偶、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有关规定,不得打着我的旗号办私事,为自己或他人谋私利。二是慎微。能够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从来都是轻车简从,坚持不在基层吃饭,不给基层添麻烦。三是慎权。从不因自己的私事给分管单位添乱,而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基层同志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亲朋好友要求解决违背原则的事情,均婉然拒绝。四是慎细。自觉按照“三防四实”的要求,不摆花架子,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求轰轰烈烈的形式,只求扎扎实实的效果。经常深入一线督促检查,深入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抓落实。三、狠抓扶

4、贫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指导召开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动员部署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指示要求,强力整治“四个意识”不强、对脱贫攻坚工作认识不到位、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结合分管单位扶贫领域职责职能及工作开展情况,要求召开全办脱贫攻坚领域自查自纠会议,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对照检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建立问题台账,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间。对照存在问题要求按照实际进行整改落实,明确责任人,限期整改。尤其是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要求要严格按照扶贫规划执行,严格资金适用范围,严格公示公告

5、,严格监督检查。四、脱贫摘帽主要做法及成效(一)牢牢把握“最大使命”,不忘责任,紧扣脱贫奔康这条主线,着力抓实脱贫攻坚各项保障。一是深化认识,扛实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遵照习总书记“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念兹在兹、唯此唯大、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和州委“高标准摘帽、示范性交账”要求,坚决有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努力,2014年减贫158户986人;2015年减贫170户955人;2016年减贫141户779人;2017年减贫424户、2301人;预计2018年减贫

6、377户181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全县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尺,采取超常规举措加以推进,千方百计改善贫困群众生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乡城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乡城奋斗目标,突出脱贫奔康、长治久安两大主题,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党建四件大事,深入实施扶贫攻坚、依法治县、产业富民、交通先行、城乡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六大战略,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全力壮大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12463”发展思路,人、财、物向脱贫攻坚聚集,举全县之力、全县之智,坚决打赢脱贫奔康攻坚战。二是健全机制,靠实责任。乡城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

7、脱贫攻坚“两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总体目标,制定了精准脱贫决定督查细则责任追究办法等重要刚性约束文件,深入实施产业、安居、能力、基础、民生“五大扶贫计划”。积极用好省内对口援藏、省级单位定点帮扶、广东对口帮扶、社会力量帮扶等资源,构建了大扶贫格局。按月开展例会、通报、排位,综合开展大督查,以督查追责倒逼工作落实。三是强化保障,压实责任。成立“指挥部”,以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建立1个攻坚指挥部、8个职能小组、12个乡镇、22个专项部门齐发力的“1+8+12+22”攻坚指挥体系。签订“军令状”,扣紧压实各级责任。用好“指挥棒”,组织开展赴南部县等地考察学习,对标先进找差距。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民

8、主生活会,对标问题补短板。组织开展县乡村脱贫攻坚暗访督查和交叉检查、考核,对标摘帽夯基础。强化对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五年来立案查处扶贫领域案件15件,党政纪律处分11人、组织处理2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二)牢牢把握“最大民生”,不忘初心,紧扣“六个精准”,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一是坚持标准公开评定,确保扶持对象精准。按照政策宣讲到位、业务培训到位、群众发动到位的要求,层层召开业务培训会和群众大会,广泛宣讲政策、逐村逐户动员。通过农户申请、入户核实、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初审、全体村民大会复审一榜公示、乡镇审核二榜公示、县级相关部门联审公告的“六步四审两公示一公告”识别程序,全程公开透明评选

9、。初步对象确定后,通过县领导带队督查、县纪委暗访巡察,实现了贫困户100%见面、临界困难户100%排查、疑点问题户100%复核,对确定的42个贫困村、1270户贫困户实行“一村一档”“一户一卡”精准管理。同时,反复多轮次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严格程序标准识别,及时动态调整更新,全力确保“不错评一户、不漏评一人”。二是聚焦短板缺啥补啥,确保项目安排精准。分年度制定行业扶贫专项方案,安排项目477个(2014年26个、2015年27个、2016年125个、2017年205个、2018年94个)。围绕贫困县摘帽“三有”,实现有标准化中心校12个(其中按照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和要求,青德中心校和尼斯

10、中心校为片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2个,达标便民服务中心12个,达标率达100%。围绕贫困村退出“五有”。在20142017年18个已脱贫村“五有”指标100%达标巩固的基础上,2018年计划退出的4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通村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均100%达标。围绕贫困户脱贫“六有”,安排到户项目3810个,形成人有一技之长、户有增收产业。三是多元投入严格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精准。20142018年9月,共投入上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189.62万元,实行资金围绕项目转,精准投放、严格监管。投入整合涉农资金金21244.89万元,实行大专项资金投放,切实解决资金“小、散、弱”

11、的问题。针对经济总量小、财力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乡镇贫困程度深,本级财政秉承“5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援藏资金80%以上用于脱贫攻坚”的理念,从群众最期盼的事做起,重点将资金投放在产业、教育、社会保障、小型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领域,并捆绑援藏资金2.95亿元用于脱贫攻坚。与此同时,有效撬动四大基金,建产业扶持基金2100万元,用活2100万元;设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1074万元,已放贷5941.5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254户;设教育扶贫救助资金500万元,已发放50.11万元,惠及贫困人口545人;设卫生扶贫救助资金500万元,已发放115.17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262人,切实发挥

12、好了“四两拔千金”作用。四是因户施策五个一批,确保措施到户精准。一是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4595人、占67.2%。探索建立了“公司+合作社+保底收购”“公司+基地+租金收益”“公司+农户+定价收购”等利益共享联结机制,使企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通过企业带动,2017年全县仅酿酒葡萄、菩提种植户户均增收1.06万元和5376元,农户还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务工等多种形式获得稳定收益。依托康南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基地,按照“南种北养”思路,因户施策发展小庭院1270户、小养殖1079户,达到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要求。同时,从农民夜校、扶贫、农牧、人社、教育、对口帮

13、扶单位等多个渠道加大了人员技能培训,对有劳动能力且当年脱贫的,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或公益类岗位共1274个。二是移民搬迁安置一批78户、占6.1%。受三谷四山六面坡地貌所限,八七扶贫攻坚以来,直面高半山贫困问题,率先打响高半山脱贫攻坚战,采取群众自愿、整村搬迁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累计搬迁224户,特别是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将“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太阳能提灌站等方式解决集中安置区耕地用水,布局产业用地,发展酿酒葡萄、干果、大棚蔬菜和牲畜养殖等产业,实现能致富的最终目的。同时,加强危房改造125户,通过教育严防负债建大房子,通过执法严查违法建筑和违法占地。目前所有贫困群

14、众都住上了安全房。三是低保政策兜底一批2018人,占30.8%。开展城乡低保普查和精准识别,核定2016年低保兜底对象490户、2219人,2017年415户、2010人,2018年417户、2018人。落实低保“两线合一”发放特殊生活补助78.8万元;为576名贫困残疾人落实了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四是医疗救助扶持一批1270户、6834人,占100%。实施以“大健康”理念推动医疗卫生能力提升,全面推动卫生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率先在全州实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创新探索了“乡招村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零费用”等模式,落实贫困人口城乡医保、大病保险“两个100%”

15、参保,落实贫困人口“十免四补助”,实现贫困患者县域内外个人支付控制在5%以内,对重大疾病患者,加大了二次补偿力度。完成42个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提档升级,县藏医院于2014年被评为民族地区“二甲”医院、县人民医院于2017年通过“二甲”评审,县妇计中心、县疾控中心于2018年9月接受了“二乙”评审。与此同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落实教育“三个增长”和分级办学机制,落实好了“三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中职教育招生等惠民政策。义务教育均衡率先在全州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基础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超国家标准,并扎实抓好了控辍保学工作。我县不涉及灾后重建帮扶一批。五是优选力量

16、全面覆盖,确保因村派人精准。认真落实贫困村“五个一”非贫困村“四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要求,实行“四大家”主要领导负责联系1个最偏远的乡和1个最困难的村,35名县级干部每人挂联1个乡镇和对应的贫困村,将指挥部建在乡上,进村入户抓推进落实。82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42个贫困村,与乡镇党委、政府实行同奖同惩。组建42个驻村工作队、选派89村“第一书记”,到脱贫最前线。组织1270名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对一”结对,组织2000余名干部开展非贫困户结对认亲。省直机关和对口援藏泸州市选派40名驻村干部协力摘帽。每周实行无会日,部门负责人星期一二当局长、三四五当村长,干部职工集中精力进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全面压实“群众不奔康、干部不脱钩”的帮扶责任。六是严格程序验靶推进,确保脱贫成效精准。从严加强脱贫过程和脱贫成效管理,坚决防止假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各级干部蹲点到脱贫攻坚一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