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61595205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6.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石桥中学 王京爱,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立体图,“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 摘自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一、文明的摇篮,位 置 和 范 围,黄土高原位于 地区,第 阶梯, 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东起 , 西至 ,南连 ,北抵 。约 63万平方千米,黄土平均厚度达100余米。,北方,二,太行山,秦岭,太行山,秦 岭,乌鞘岭,长城,乌鞘岭,长城,青 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山 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南,跨省区,山西、 陕西、 宁夏、 甘肃、 青海、 河北、 河

2、南,陕 西,甘 肃,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的中央。,古代文明,2、古代文明的发祥地,陕西黄帝陵,2、古代文明的发祥地,2、古代文明的发祥地,2、古代文明的发祥地,2、古代文明的发祥地,2、古代文明的发祥地,2、古代文明的发祥地,2、古代文明的发祥地,窑洞,气候干旱,降水少;黄土的直立性强,不易崩塌,独特的黄土风情,信天游,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

3、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独特的黄土风情,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年 以上的历史。,独特的黄土风情,3、独特的“黄土风情”,3、独特的“黄土风情”,3、独特的“黄土风情”,3、独特的“黄土风情”,3、独特的“黄土风情”,文明的摇篮,母亲河黄河,古代文明发祥地, 原始农耕文明,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名胜古迹众多。,革命圣地延安窑洞、黄土风情、 白羊肚手巾、信天游、安塞腰鼓,古代文明:,二、风吹来的黄土,黄土的世界,黄土剖面,想一想,这么厚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别的地区没有?,直立性好,不易坍塌,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西北风,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风沙来向,

4、秦岭,戈壁,沙漠,黄土,基 岩,中,内蒙古高原,说明黄土不是由当地岩石风化而成,是外来的。,说明作用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不是由流水冲来的。,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2、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风成说的证据:,科学家 的假说,黄土是经过风、水双重选择的沉积物。 黄土物质来源有异地也有原地 。,黄土是石英等粉砂物质经风力吹扬搬运而堆积在异地的粉尘 。,水成说,风水两相说,黄土主要是由流水作用从离高原不远的 周边地区携带来堆积而成 。,风成说,活动,运用黄土

5、“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黄土峁,黄土梁,4、典型地貌,黄土塬,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 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四周陡,顶面平坦 的台地。是良好的耕作区。,条状延伸的岭冈, 顶面较平缓,两侧多沟壑。,呈穹状或馒头状, 顶面多浑圆,斜坡较陡。,初期,中期,后期,黄土塬:是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由厚层黄土组成,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1、黄土高原常见的地貌景观:,黄土梁: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1、黄土高原常见的地貌景观:,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1、黄土高原常见的地貌景观:,川地是黄土

6、高原上主要地形类型之一,它是指下切在黄土区中的河谷。如渭河平原(谷地)、汾河谷地就是黄土高原上两个最大的川地。,川地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较集中的地区。川地多有长久发展的历史。例如渭、汾谷地不只以黄土塬地形为主,断层地形和地震活动也很突出,表示川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1、黄土高原常见的地貌景观:,三、严重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除了表现为黄土深厚之外,还更表现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三、严重的水土流失,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1.阅读图6.34,说说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1)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7、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降水强度越 ,水土流失越严重。,土质: (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坡度: (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沙土,陡坡,大,植被:植被覆盖率低。,黄土结构: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气候原因: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地形:地面破碎,沟谷斜坡多。,1、自然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修路,陡坡毁林开垦,采矿,水土流失的原因,2、人为因素,活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3.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谈谈你

8、的看法,水土流失的后果:,2、水土流失使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湖泊萎缩、水库淤塞,降低了江河湖库的发电、灌溉和防洪能力,加剧中下游的洪水灾害。,3、水土流失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1.水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地 表土,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造成耕地减少,村庄无处可居。,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2010.3.10陕西子洲发生 滑坡事件,造成27人遇难,一辆交通清障车也被泥石流掩埋,2004.10山西平遥古城墙突然坍塌,2009.8.18陕西西安到汉中高速 公路因特大暴雨发生泥石流灾害,四、水土保持,除图片中的措施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环 建设的措施?,水土保持的措施,保护措

9、施:,1、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 建梯田、 修挡土坝等。,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 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数量等.,活动,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谷和坡地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阅读图6.37和图6.38,说说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对水土保持的作用。,2.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 ,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到 、 的作用。,1.“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 拦截坡地流失的_,堆积形成肥沃的 。,拦土坝,表土,田地,护坡林草带,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活动,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2.退耕

10、还林、还草是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请你参加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单项选择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 淮河 秦岭 太行山 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 冰川 地震 风成说 火山灰堆积 3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注入的支流众多 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水流速度快 流经黄土高原区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旱涝灾害 台风 寒潮 地震,A,能力提高,5.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下游修筑大堤 B

11、上游兴修水库 C中游保持水土 D下游开挖新河 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面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B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C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 D高原上多沟谷、湖泊 7.下列四组城市中,都位于黄土高原上,又是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的一组是 ( ) A兰州、西安、太原 B太原、西安、包头 C延安、太原、兰州 D郑州、西安、兰州,C,C,A,能力提高,8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筑梯田 C深耕改土 D植树种草 9黄土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 ) A小麦和玉米 B水稻和小米 C棉花和油菜 D核桃和棉花 10位于黄土高原上

12、的煤矿是( ) A大同煤矿 B兖州煤矿 C淮南煤矿 D六盘水煤矿,D,A,A,能力提高,材料: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 356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3 多。每年流失的土壤在50亿吨以上,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成分超过全国每年化肥施用的总量。,阅下图,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分析原因。,400mm,山区,较多或季节变化大,少,疏松,黄土高原,四川 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一.下列景观图位于黄土高原的有:,(B),二.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_(高原) _ (山脉) _ (山脉) _ (河流),(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夏季多暴雨; 黄土支离破碎,土层疏松;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 ,破坏植被,内 蒙 古,太 行 山,秦 岭,黄 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