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84292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11 种群和群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专题十一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广西南宁摸底联考,6)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年龄组成可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B出生率和死亡率只与生物的繁殖能力有关C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的变化不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A【解析】根据年龄组成可推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大小关系,进而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

2、项正确;出生率与生物的繁殖能力有关,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与环境因素有关,B项错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的变化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将导致种群数量增长,C项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项错误。2(原创题)田鼠是一种群居的植食性鼠类,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鼠害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上下一定范围内波动B田鼠与其天敌猫头鹰的种群数量的波动总是同步的C由于田鼠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调查其种群密度时结果往往偏大D即使食物十分充足,内蒙古草原上田鼠的种群数量也呈“S”型增长【答案】B【解析】种群数量的变化受环境条件制约,其数量可能

3、会超出环境容纳量,也可能会低于环境容纳量,但最终会回归到环境容纳量;田鼠数量的波动与其天敌数量的波动(如数量曲线中峰、谷值)不同步,一般都是捕食者的数量随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标志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某生物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该种生物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由于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即公式中分母减小,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大;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如地域空间等的限制,因此田鼠不能一直呈“J”型增长。3(2016山东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第一次调研,28)下图表示在鱼塘中饲养鲤鱼时,鲤鱼数量增长

4、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鲤鱼的数量为K,则在t1时鲤鱼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是变化的可以判断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A项错误;K点时增长速率为0,K/2时增长速率最快,B项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时,C项错误;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D项错误。4(2016年江西新余七校高三第三次联考,6)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

5、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答案】D【解析】选项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可用曲线图表示。捕食曲线的显著特点是两条曲线拧成“麻花”状,后出现峰值的是捕食者,即曲线b代表鹰的种群数量的变化;选项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上述三图均不能表示该种关系;选项C,大豆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基本同步,因此可用曲线图表示。豆

6、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二者分开,对彼此有害;选项D,牛和羊都是食草动物,二者间为竞争关系,可用曲线图表示;从图中可看出曲线a代表的物种在竞争中获胜。5(2016年兰州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叙述正确的是()A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B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高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定会增加D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丰富度是群落的重要特征;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利用标志重捕法统计到重捕个体中带标记个体所占比例偏低,计算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增加,但若群落发生退行

7、演替,其物种多样性反而会减少;竹子的高矮是由于生长时间长短不同导致的,属于种群年龄组成的体现,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6(2016山东德州高三月考,5)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答案】C【解析】由于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层,A项错误;土壤中动物的种间关系更多的是捕食和竞争,B项错误;不同盐碱度的环境条件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不同,C项正确;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

8、物的丰富度,D项错误。7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答案】D【解析】放入捕食者后,甲、丙两种蝌蚪的存活率降低,蝌蚪乙的存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项正确;没有捕食者时甲的存活率最高,有捕食者存在时乙的存活率最高,说明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受捕食

9、者的影响,B项正确;无捕食者时,蝌蚪乙的存活率最低,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乙消失,C项正确;随着捕食者的数量增加,乙的存活率升高,可获得的资源增多,D项错误。8(2016山东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第一次调研,10)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答案】B【解析】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往往是

10、趋向于复杂,B正确;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错;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D错。9(2016广东湛江一中等四校第一次联考,18)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物种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物种比物种耐干旱能力低所以逐渐消失D在适宜气候条件下该群落最终演变为森林【答案】C【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A项正确;物种表示一年生草本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灌木,在Oa段,物种的种群密度上升,说明该时间段内其

1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一年生草本被多年生草本取代,多年生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是因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接受的光照减少,由于能耐受弱光,在群落中继续存在,不能耐受弱光,逐渐消失,C项错误;若气候条件适宜,灌木将被乔木取代,群落最终演替为森林。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10(11分)(2016山东平度高三抽考,32)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高原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的两样地(距约30 km),样地1高原鼠

12、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高原鼠繁殖初期密度为12只/hm2。在高原鼠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_,从其颈部取血4 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表不同密度种群高原鼠血浆皮质酮水平(g/mL)繁殖时期种群种群种群繁殖初期0.090.110.09繁殖盛期0.100.080.09繁殖中期0.060.060.06繁殖末期0.070.080.08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_。(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_。(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 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

13、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高原鼠密度约为_(取整数),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为_,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_。(4)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_。【答案】(1)随机捕捉高原鼠若干只(2)不是两样地高原鼠存在地理隔离(3)22只/hm2b增加密度梯度(4)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解析】(1)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影响,所以自变量是种群密度,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在高原鼠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应随机捕捉高原

14、鼠若干只,从其颈部取血4 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2)由于两样地高原鼠存在地理隔离,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不是同一种群。(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根据公式NMnm,则有N26172,得出N221只,样地3的面积为10 hm2,因此样地3种群密度为221只/10 hm222只/hm2。分析曲线图可知,样地3对应图中的曲线b,增加样地3的目的是增加密度梯度。(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11(9分)(2016江西上饶高三二模,29)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

15、展,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注:上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请根据图形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关系。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具有_现象。(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有一种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