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葬花词》

j7****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50KB
约3页
文档ID:61578225
浅析《葬花词》_第1页
1/3

浅析《葬花词》 有人说“没有林黛玉就没有《红楼梦》”,然而“没有《葬花词》也就没有林黛玉”作者曹雪芹借《葬花词》塑造黛玉多愁多泪的艺术形象,表现其多情多感的性格特点而黛玉借《葬花词》感叹自己悲戚无奈的生活和命运 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红楼梦》开篇就提到她是为流泪而来的 黛玉自小便没了母亲,失去母爱关怀的她自进贾府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人耻笑了去,虽然受着贾母的万般宠爱,但弥补不了寄人篱下的愁绪、孤苦无依的痛苦,再加上父亲仙逝扬州城,奔丧回来的黛玉已然成为投奔贾母的孤女,这在派系错综复杂、人情分外淡薄的贾府,“风刀霜剑”就更为尖利了,教“病如西子”的黛玉又如何能够消受?环境的严酷让她不得不想方设法以求自保,而个性上的差异使她不可能像宝钗那样用圆滑世故作盾牌躲避“刀剑”,黛玉象刺猬,竖起满身的尖刺随时抵抗外来的攻击,她的小性儿、她的尖酸刻薄、她的斤斤计较,说到底,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对宝玉越来越深的情愫加剧了她的敏感多疑、多愁善感正是因为如此的身世,如此的性格,才会有黛玉的葬花之举,也只有黛玉,才会用葬花来释放满怀的愁绪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

 —— 对死亡的焦虑,对人生幻灭的感慨2)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3)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4)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5)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最终发出“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   从伤春到感怀,从感怀到控诉,从控诉到自伤,从自伤到向往,从向往到失落,从失落到绝望,黛玉的情感随着诗句而流淌、转折,而全诗有并非一味自伤自怜,“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既是对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也是身陷其中无法自保的无奈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自由的向往、幸福的幻想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又体现了黛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同流合污的孤傲不阿的个性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又是黛玉对自己的悲惨处境一个“红颜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预言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刻强烈的情感,《葬花吟》才有了感天动地的力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