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我小测 人民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61413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我小测 人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我小测 人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我小测 人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我小测 人民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我小测 人民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我小测 人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我小测 人民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自我小测 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1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诗中所述的从商原因主要有()商业利润丰厚商人好逸恶劳农民赋税沉重政府取消商业限制A BC D2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其主要依据之一是()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B商业市镇大量兴起C地域性商帮的形成D雇佣劳动关系产生3(2010江苏盐城高三二模,4)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2、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 BC D4东汉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严密管理的夜市B物流便利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政府监管的正规市场5唐朝后期,都城长安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这一记载说明()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B长安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C繁荣的商业中心开始出现D崇仁坊属于常设的商业区6陆游在杂赋中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这说明宋代的“草市”()A

3、由政府实行行政管理B位于交通便利的地点C已具有饮食服务设施D属于自然形成的集市7(2009海南高考文综,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8西汉、唐朝和北宋都城中“市”的布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B统治者重视都城建设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专制统治的衰落9(2010福建高考文综,1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

4、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0 下图是我国古代画坛上的一幅著名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苏州怀胥桥商市的一幕场景。它直接有助于我们研究()清盛世滋生图A商业交换的起源B商业都会的崛起C庙会集市的萌芽D民间集市的出现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宋神宗时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

5、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说明宋代“市”的新变化,并据材料三概括“草市”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市”与“草市”的主要区别。12识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明朝徽州人汪道昆在太

6、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许多山西商人原本贫寒,硬是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他们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二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南都繁会图(局部)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

7、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二、三均据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普通民众的经济观念,并说明晋商生意兴隆的主要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3)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原因。答案1解析:“年年逐利西复东”可说明正确,“农夫税多长辛苦”可说明正确,故B项符合题意;和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故排除A、C、D

8、三项。答案:B2解析:北宋时期,伴随着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宋朝时期”的时间限制条件。答案:A3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按地域结成的商帮设立会馆,作为停宿、储运和交际的重要场所,故C项符合题意;和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D三项。答案:C4解析:汉代对集中贸易的“市”进行严格管理,都城长安就有正式的“市”九处,故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与史实相悖,B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C项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答案:D5解析:“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等信息,说明商业活动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故A项符合题意;B、D两

9、项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C项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答案:A6解析:A、B、D三项均符合我国古代“草市”的发展状况,但与题干材料中“青帘”“酒楼”等信息不符。答案:C7解析:“当街”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体现了城市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答案:D8解析:自西汉至北宋时期,“市”逐渐突破了政府规定的墙垣限制,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日趋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市”的布局变化没有必然联系。答案:C9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福建各地的特产在全国流通的情景,是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海陆交通发达也是商品经济发达的一个表现

10、,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福建一地的情况,不能说明福建是全国的经贸中心,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雇佣关系的信息,D项错误。答案:B10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清代商业都会的发展状况,解答的关键是采用图文互证的方式明确题干材料中所说的“作品”是清代徐扬的盛世滋生图。A项发生在中国远古时代,C项中的“庙会集市”在宋代已经相当成熟,D项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均不符合题意。答案:B11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处于城中特定位置”等信息,从交易特点、时间规定等方面进行归纳;第(2)问中的“新变化”可依据材料二中“处处都有商铺”等信息进行说明,“作用”可结合材料三中“余米尽以贸易”等信息进行概括;第(3)问

11、可依据材料中“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等信息,从地域位置、形成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特点:实行集中贸易;政府直接监管;时空限制严格。(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2)新变化: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作用:方便了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3)区别:“市”主要设立在都城,“草市”出现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市”是政府设置的贸易场所,“草市”是自发兴起的民间集市。(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12解析:第(1)问中的“观念”可结合材料一中“喜厚利而薄名高”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可联系材料一中“信誉第一条”等信息进行分析;

12、第(2)问可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等信息,从商业店铺、广告宣传、从商人员等方面进行概括;第(3)问中的“主要特点”可结合材料三中“棉纺业发达的松江”等信息进行思考,“兴起原因”可依据材料三中“舟楫塞港”等信息进行说明。参考答案:(1)经济观念:重视商业经济;推崇商人地位。主要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2)水上商运发达;街市店铺繁华;商品种类丰富;商业广告繁多;商业设施齐全;从商人员众多;生活设施齐全。(3)主要特点:经营专业性强;经济功能加强。兴起原因:交通条件的优越;农耕经济的发达;商业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