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61498602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4.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解热镇痛抗炎药(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热镇痛抗炎药,历史回顾,1763年:Stone描述柳皮浸出液治疗发热和间日疟, 1860年:合成了水杨酸, 1899年:德国拜耳公司合成了乙酰水杨酸, 1952年:保泰松问世,开始使用NSAIDs名称 1960年:吲哚乙酸类药物吲哚美辛上市, 1971年:John Vane等发现NSAIDs抑制环氧合酶COX,使PGs产生减少。随后相继推出了丙酸类、苯乙酸类、昔康类,不同剂型的开发也相继进行。,1991年:Herschman等用分子克隆技术证实了COX有两种同工酶, 1998年:根据COX理论研制的两个昔布类特异性COX-2抑制剂相继诞生了, 塞来昔布辉瑞公司的西乐葆 罗非昔布默沙东公司的万

2、络 2004年9月:因患者服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万络导致心血管疾病,默沙东公司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撤回万络。,5,概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也称为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类药物” 。 按结构不同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吲哚乙酸类等。 共同的作用机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合酶(COX),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COX(环氧酶),COX位于细胞微粒体内,是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 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酶。,7,自膜磷脂生成的各种物质及其作用以及抗炎药的作用部位示意图,8,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前列

3、腺素是一族不饱和脂肪 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各种 重要组织和体液中。 合成和释放的增多,导致体温调定点的提高,体温升高。 PG具有一定的致痛作用,同时还具有显著地提高痛觉神经末梢对其它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PG参与炎症反应,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PGE2,PGF2a,9,COX-1和COX-2的特性,10,作用机制均与抑制PG合成有关,花生四烯酸,生理性PG,病理性PG,COX-1,COX-2,11,【药理作用和机制】 1.解热作用 可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使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而对正常人的体温则没有影响。 机理: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PG合成。,12,氯丙嗪直

4、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失控,使所有体温降低,必须配合物理降温,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解热作用机理,战栗 肌紧张 肌肉运动 内分泌腺活动 基础代谢 糖类 蛋白 脂类,不感蒸发 出汗 皮肤血流 换衣着 环境条件 传导、辐射 蒸发,36,37,38,39,35,产热,散热,下丘脑的体温 调节中枢: 产热、散热平 衡,达到体温 恒定。 调定点学说,14,特点:降低发热者体温,对正常者无影响(与氯丙嗪不同) 发热是机体一种防御反应(巨噬细胞、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抗体生成增加等),且热型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故对一般发热患者不必急于使用退烧药; 但热度过高,可引起头痛、失眠,甚至

5、惊厥,适当选用退烧药降体温是必要的,退烧是对症,应着重对因治疗。,15,抑制外周疼痛部位PG的合成 中等强度的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对严重创伤性剧痛和内脏性绞痛无效 主要作用部位是在外周。 临床常用于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二、镇痛作用,16,致痛,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化学物质的生成和释放,解热镇痛药,组织胺、缓激肽,感觉神经末梢,PG (PGE1、PGE2、PGF2),镇痛作用机理,PG:致痛和痛觉增敏,17,适用于中等程度的慢性钝痛 对创伤引起的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无欣快现象,无呼吸抑制作用 长期使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镇痛作用特点,18,与中

6、枢性镇痛药的比较:,19,除苯胺类外,都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的疗效。但不能根治。 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症状,三、抗炎作用,20,21,4.其他 NSAIDs可抑制PG合成酶,减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抗肿瘤作用除与抑制PGs的产生有关外,还与其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等有关。 此外尚有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延缓角膜老化等作用。,22,1、起效快;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肿胀;改善功能等 2、不能根治原发病;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停药后

7、可能迅速出现“反跳”甚至症状再现等 3、不是病因性治疗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临床药理学特点,23,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枸橼酸铋减轻胃肠损害 皮肤反应: 第二大常见不良反应。皮疹,荨麻疹,剥脱性皮炎,光敏等,甚至危及生命 肾脏损害:PGE2,PGI2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调节肾血流量,NSAIDs 镇痛药性肾病,健康人影响小,主要影响易感人群,停药恢复 肝脏损伤: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选择性COX2与非选择性NSAIDs,前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小,但有些患者存在潜在的心血管系统改变。缩血管,血压升高。心律不齐,心悸;对受体抑制剂不敏感。 血液系统:所有NSAIDs均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但只

8、有阿司匹林引起不可逆性反应。 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头痛等,耳鸣,耳聋,视力模糊等。,24,药物的分类,按作用的选择性不同分为: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选择性COX抑制药 按化学结构分类: 一、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二、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三、呲唑酮类-保泰松 四、其它有机酸类-吲哚美辛,25,主要有: 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等。水杨酸因刺激性太大,仅供外用。,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一、水杨酸类,26,阿司匹林(aspirin),【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迅速。小部分在胃吸收,大部分在小肠吸收。 2、80-90与血浆蛋白结合 3、肝脏代谢: 小剂量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大剂量

9、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4、以代谢产物的形式从肾脏排出 5、水杨酸是弱酸性药物,过量中毒可碱化尿液促进排泄,27,2018/12/2,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1. 解热镇痛 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发热、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神经痛等慢性钝痛。,28,2018/12/2,2. 抗炎抗风湿,抗炎抗风湿作用强,是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 解热镇痛剂量12倍,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po,34g/d)。 急性风湿热服用后2448h内退热,缓解关节红肿及剧痛,血沉减慢。急性风湿热鉴别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症消退,疼痛减轻。 药量近轻度中毒,应监测病人的血药浓度,29,2018/12/2,3. 治疗川崎病 全身血管

10、炎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抗炎退烧,抗血小板聚集。 4. 抗血栓,减少血栓素A2(TXA2)合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 小剂量抑制血栓形成,大剂量促进血栓形成 每日口服小剂量用于防止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COX,且小剂量有效;其他药物则为可逆性抑制。,30,环氧化酶,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环内过氧化物 TXA2 (PGG2、PGH2),血小板聚集,血小板释放ADP,阿司匹林,血小板膜磷脂,抑制前列环素合成,31,小剂量(人:30-50mg/天)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使TXA2的合成减少,但对PGI2的生成无影响。 血小板:Cox-1和TXA2合成酶TXA2血栓

11、形成 大剂量(100-200mg/kg)则抑制血管壁上的环氧酶,使PGI2的生成减少,这样反可促进血栓的形成。 血管内膜: Cox-2和PGI2合成酶PGI2抑制血小板聚集. 用以防治冠心病及术后血栓形成等血小板高聚集性疾病,【作用特点】,32,2018/12/2,小剂量阿司匹林 (4050mg/日),预防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梗死,降低其病死率和再梗死率; 预防栓塞:心绞痛、血管形成术、有脑血栓倾向的一过性脑缺血等。,33,超过 200 个大规模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参与人数超过 200 000 人 安全性可靠:经过 110 年临床应用验证 世界各国指南一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血管事件预防

12、,美国新闻周刊80年代封面新闻:阿司匹林,神奇的药物,34,世界各国指南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欧洲心脏病协会,美国糖尿病协会,美国医师学会,欧洲动脉粥样 硬化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高血压协会,2018/12/2,35,确切的疗效,阿司匹林使严重血管事件风险下降约 1 / 4,阿司匹林使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约 1 / 3,阿司匹林使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约 1 / 4,阿司匹林使血管性死亡风险下降约 1 / 6,36,推动阿司匹林广泛使用,从我做起,“一天一片阿司匹林, 可以提高美国人民 的素质”,1985年美国卫生部部长 玛格丽特.赫克勒,“我做到了,你呢?”,37

13、,2018/12/2,4. 其他,长期并规律性服用降低结肠癌(可能也包括直肠癌)风险。 阻遏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放射诱发的腹泻、驱除胆道蛔虫。,38,【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水杨酸反应 过敏反应 凝血障碍 阿司匹林哮喘 瑞夷综合征 肾脏损害,三反应三病症,39,1、直接刺激-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 2、长期使用 - 胃黏膜损伤 (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饭后服用,或与碱性药物如碳酸钙同服; 肠溶阿司匹林片;胃溃疡患者禁用,1、胃肠道反应,40,剂量过大(5g/d)服用时,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和听力减退等中毒反应,称水杨酸反应。严重者可出现酸碱失衡,甚至精神失

14、常。 停药; NaHCO3碱化尿液,加速排出,2、水杨酸反应,41,一般剂量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 维生素K可以预防。 有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的病人;术前;产前等不宜,3、凝血障碍,42,2018/12/2,偶见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 哮喘者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后诱发的哮喘,称阿司匹林哮喘。 药物抑制COX ,使PGs合成受阻,脂氧酶途径生成的白三烯增加,引起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肾上腺素仅部分对抗。,4、过敏反应,5. 阿司匹林哮喘,43,儿童,青年伴病毒性感染和发热 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出现严重肝损害合并脑病 少见,但后

15、果严重 慎用:水痘,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者; 可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5、瑞夷综合征(Reyes syndrome),6、肾脏损害,44,2018/12/2,禁忌证,胃溃疡 严重肝损害 低凝血酶原血症 维生素K缺乏症 血友病 哮喘,45,二、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去乙基,去乙酰基,对氨基苯乙醚,羟基化产物,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解热和镇痛,几无消炎抗风湿作用。无明显胃肠刺激。,46,47,1、最强的COX抑制药之一。 2、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 3、不良反应严重,一般不作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使用。 临床常用于: 1、其他药物不能耐

16、受或疗效差的急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2、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 3、滑囊炎、腱鞘炎、关节囊炎 4、癌症发热及不易控制的发热,三、吲哚类,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48,2018/12/2,解热、镇痛、抗炎 在关节滑液中蓄积,阿司匹林强2650倍。 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等。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连续 1周。,四、苯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diclofenac)-强效抗炎镇痛药,49,1、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强,其效力近似阿司匹林。 2、胃肠道的副作用较阿司匹林少,病人易于耐受。 主要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退热。,布洛芬(brufen,异丁苯丙酸 ),五、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等,50,2018/12/2,六、烯醇酸类 吡罗昔康piroxicam,吡罗昔康是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很强的解热、镇痛、抗炎和抗痛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