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83979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四讲义人教全国通用版: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目标导航1.了解玄武门之变,把握唐太宗登上皇位的条件和必然性。2.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以及唐太宗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理解唐太宗的历史贡献。3.结合唐太宗的历史贡献及其晚年的反省,理解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其历史启示。一、玄武门之变1背景(1)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隋朝,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2)统一后,设立“文学馆”,收罗人才。(3)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联盟,反对李世民。2经过(1)李世民收买太子府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2)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建成、李元吉,最终登基。历史认识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

2、会里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二、“贞观之治”的出现1唐太宗的措施(1)政治上: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提拔能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2)经济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3)律法上: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制定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的唐律。(4)文教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历史认识“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

3、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思维点拨贞观之治主要表现为选贤任能、善于纳谏、克制私欲、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等。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背景(1)唐初,中国北方、西部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唐高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2)唐太宗巩固统治后,开始经营中国边疆。2措施(1)武力征讨:先派大将分别讨伐,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2)设置机构:在厥,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3)册封后嗣:630年,接受“天可汗”的尊称,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后嗣。(4)和亲通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3影响: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

4、使少数民族首领愿意“世为唐臣”。史论要旨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1)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四、开放的对外政策1政策(1)开放的对外政策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2)宽容的宗教政策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的政策。召见去天竺取佛经的玄奘。召见朝鲜、日本僧人。(3)重视传播唐文化: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2作用(1)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

5、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2)朝鲜半岛大量吸收汉文化;推动日本“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五、晚年的反省1晚年的过失:鲜有纳谏,大修宫殿。2反省与自我评价:撰写帝范,反省过失;评价自己“功大过小”。史论要旨唐太宗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兼收并蓄。这一政策体现了大国、强国的气派,对待东西方文化十分大度和宽容。知识图示主题一贞观之治史料一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警震惧!唐太宗语(贞观之治)史料二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

6、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1)史料一中说明唐太宗以民为本,说明其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2)史料二中的说明吏治清明,说明社会和谐,说明治安良好,说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平。(1)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富民”措施。(2)史料二体现了“贞观之治”的哪些方面?答案(1)“为君之道”:以民为本,以史为鉴。“富民”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2)吏治清明、社会和谐、治安良好、经济发展、物价低平。“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1)隋的统一与发展经济的措施为唐的发展提

7、供了基础。(2)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任用贤良,虚怀纳谏。(3)经济上,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4)文化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5)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6)对外关系上,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7)广大劳动人民在较为安定的环境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精神财富。主题二评价唐太宗史料一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

8、,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史料二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玉华宫的建筑是“苞山络野”,耗费以亿计。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史料一中的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以民为本,不夺农时。说明只有兵戈不动,土木不兴,与民休息,才能不夺农时。停修洛阳乾元殿。(2)史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大兴土木

9、,劳民伤财,奴役百姓的情况。(1)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与史料一相比,史料二中唐太宗有何变化?综合以上史料,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不夺农时。原因:唐太宗个人品格(善于反思和自我批判);吸取隋亡教训;以儒家“仁政”思想为指导;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变化:从与民休息、克制个人生活欲望变为奴役百姓、贪图享受。评价:唐太宗即位初期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可以说是明君,但他晚年也贪图享受,劳民伤财,走向自身的反面。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全面看待其在不同时期的作为。唐太宗的历史功绩(1)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局面

10、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这就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3)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他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1“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

11、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强调“存百姓”思想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在于把握住核心信息“本根不摇”“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民贵君轻”无从体现;B、C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材料体现一定的民本思想,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2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这一制度()是唐政府对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得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BCD答案B解析在羁縻府州,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并且这些官职子孙世袭,因此,该制度是唐朝对

12、民族地区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3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重用人才,善于纳谏文德治国,完善科举不夺农时,轻徭薄赋修筑驰道,统一文字ABCD答案A解析是秦始皇的功绩,可直接排除,故答案为A项。4唐太宗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尤其重视人才的选用,这是他治国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贞观政要崇儒学材料二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

13、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者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择人标准与人才培养观点。(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国成功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人与用人的看法。答案(1)标准:德行;学识。观点:博学成就美德(或学习提高个人素养)。(2)做法:爱才惜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民族平等。影响:政治清明;经济

14、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3)看法:德才兼备;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宽容包容。基础达标1贞观十年,李世民为自己营建陵墓时,特令工匠用青石凿刻自己分别乘六匹战马的浮雕,立于陵前,象征亲身经历的六大主要战役。在其完成统一的征战中,取得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的标志是()A消灭薛举集团B消灭刘武周的力量C击败窦建德、王世充集团D大败厥的军队答案C解析通过击败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河南、河北尽归唐朝所有。中原地区的取得,标志着唐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2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这说明唐太宗()尊重法律的独立性认可皇权有限主张法权高于皇权重视法制建设ABCD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法律实际上是皇帝意志的一种体现,故错误,排除,C项符合题意。3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答案C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在封建社会“治世”时期,老百姓只是有一些剩余产品,得以从事再生产,不会富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