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454517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格列佛游记第二课时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分析小说的精彩片段; 2与鲁滨逊漂流记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阅读名著的能力。3体会小说的深刻寓意。二、预学导学(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1.将重要的字词抄写一倍: 2.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 ,是 国的讽刺作家。作者以神奇的 , 的手段, 的笔法,不留情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了痛快淋漓的鞭挞。(二)读课本中节选的宫廷游戏、语言的妙用完成下列各题:1.这两则选文的讽刺

2、对象分别是什么? 2.两则选文各用什么办法达到讽刺效果? 3、再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 二、课堂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读宫廷游戏完成下列各题:1宫廷游戏中介绍了哪两种游戏?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蓝红绿三色丝线分别影射的是什么? 3利立浦特用什么办法选拔官员? 4如何理解“绳上跳舞”游戏的寓意? (三)读语言的妙用部分,完成下列各题:1在语言学校,三位教授讨论改进本国语言的计划是什么? 2语言的妙用到底“妙”在何处?真的妙吗? 3三位教授的语言计划却因妇女和俗人、文盲的联合反对而难以实现,这说明什么? 4、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是否比正面的陈述

3、更有力?为什么? 。(四)比较阅读:格列佛游记和鲁宾逊漂流记的异同: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格列佛游记和鲁宾逊漂流记相同点: 不同点:1主题:格列佛游记的立场是 鲁滨孙漂流记的立场 。说的通俗点儿,就是笛神“唱戏”,斯威夫特“拆台”。2人物形象: 总之: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人苦难史,是历经磨砺的过程。 格列佛游记是一个人游历的经过,给人更多的感觉是很多奇遇,整个氛围要轻松一些。总结:格列佛是1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鲁滨孙,与鲁滨孙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个地方,必然去认识那里社会种种形式的政治生活,如果说笛福通过笔下鲁滨孙进化的结果,终于承认了英国现存文明和话,那么,斯威夫

4、特笔下的格列佛却完全否定了笛福所肯定的那些所谓文明的东西,从而表达了对现代社会虚伪文明的愤懑情绪。三、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

5、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二)语段分析:1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我的向导催促我走进去,悄悄地告诉我:不要得罪他们,他们会恨你入骨,因此吓得我连鼻子都不敢堵。这个房间里的设计家是学院里资格最老的学者,他的面孔和胡子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个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啊。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他把粪便分成几部分,去掉从胆汁里得来的颜色,让臭气蒸发,再把浮着的唾液除去。每星期人们供给他一桶粪便,那种桶大约有一个布利斯脱酒桶那么大

6、。 (1)文段选自文学名著 ,作者是 。 (2)这里的科学家搞什么实验?这个实验有科学根据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在文段中,作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2一个人可以通过三种办法爬上首相大臣的位置。第一,要知道怎么样以比较慎重的方式出卖自己的妻女和姐妹;第二,背叛或者暗杀前任首相大臣;第三,在公开集会上慷慨激昂地抨击朝廷的各种腐败。但是英明的君王一定愿意挑选惯于采用第三种办法的人,因为事实证明,那些慷慨激昂得人总是最能顺从其主子的旨意和爱好。这些大臣一旦控制了所有的要职,就会贿赂元老院或者大抠密院中的大多数人,以此来保全自己的势力。最后,他们还借一种“免罚法”(我向它说明了这条法令的性质)以保证自己事后免遭不测,满载着从国民身上贪污来的赃物从工职上悄然引退下来。 (1)上文选自 ,作者 ,主人公是 。 (2)这一情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