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抗凝药物治疗的评估与监测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399253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抗凝药物治疗的评估与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课件:抗凝药物治疗的评估与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课件:抗凝药物治疗的评估与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课件:抗凝药物治疗的评估与监测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课件:抗凝药物治疗的评估与监测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抗凝药物治疗的评估与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抗凝药物治疗的评估与监测(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凝药物治疗的评估与监测,.,哪些病人治疗涉及抗凝?,房颤 ACS 脑梗塞 DIC VTE: DVT、PTE CRRT 血流动力学检测技术 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调整,重症患者治疗的新模式,“监测-治疗-监测-治疗” 滴定性的目标性治疗 通过连续性的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性,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目标,抗凝的目标性治疗,评估:需不需要抗凝治疗? 有无禁忌症? 抗凝治疗的实施 应用时机 选择药物及剂量 监测治疗效果: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有无治疗并发症 调整治疗 :动态连续 治疗目标,Who When : timing Which What dose,How ?,危重病人抗凝治疗评估与实施,内皮损伤

2、诱发血栓形成示意图,胶原,组织 因子,凝血酶IIa,血小板 激活,凝血酶原II,ADP,TXA2,凝血 瀑布,血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血小板 聚集,Pollack CV, et al.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08(34)4: 417-428,血小板无法修复大损伤,血小板体积小,凝聚速度慢 血小板聚集早期是牢固的,之后变得疏松不稳定 血小板为凝血因子提供反应平台 初步止血 继发凝血,抗凝血药的种类,间接凝血酶和间接Xa因子抑制剂: 普通肝素 与抗凝血酶结合 低分子肝素,磺达肝葵钠 直接凝血酶和直接Xa因子抑制剂: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杜沙

3、班、奥米沙班 水蛭素、比伐卢定 阿加曲班(诺保思泰) 维生素K抑制剂 华法林,肝素,起效快,抗凝作用强 需要严格监测凝血指标 主要副作用:出血(约5-20%) 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综合症(HIT)(约5-10%) 监测指标 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52.5倍 活化凝血时间(ACT):在体外循环中360-450 抗凝血酶(AT:A) BPC,根据APTT结果调整静脉肝素剂量的方法,最初24h每4-6h测定,达到稳定水平后,每天测定,过量可用鱼精蛋白中和,低分子肝素(LMWH),按体重给药 一般不需要检测APTT和调整剂量 过度肥胖 孕妇 出血风险高 肾功能不全(Ccr30ml/

4、min) 用量大 57天内无需监测BPC,检测 血浆抗Xa因子活性 (0.5-1.5U/ml),口服抗凝剂,华法林 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包括VTE的预防、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对照的1.52.5倍 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 达到治疗水平前,每日测定INR ;其后2周每周监测23次,若行长期治疗,约每4周测定INR 作用能被vitk1拮抗,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不但灭活血液中游离状态的凝血酶,还能够灭活与纤维蛋白结合了的凝血酶。 不与血浆蛋白结合,血浆蛋白的种类、浓度不影响他的活性,抗凝效果不

5、会因患者的不同发生变化,对凝血功能监测要求不高 不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是目前治疗HIT的首选药物,几种抗凝剂特性比较,肝素 LMWH 阿加曲班 水蛭素 抑制凝血酶 间接 间接 直接 直接 分子量约 12000 500 509 700 结合速度 快 慢 快 慢 结合方式 不可逆 不可逆 可逆 不可逆 作用强度 + + + 剂量反应曲线 很快 缓慢 缓慢 缓慢 半衰期 受量影响 110分 15-30分 ? 抑制栓中凝血酶 0 0 + 抗栓作用 + + + + 出血倾向 + + + +,血栓与止血学 2007,DVT及PTE的抗凝治疗,DVT预防,静脉血液瘀滞 静脉系统内皮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高龄、既

6、往DVT 病史或DVT 家族史、恶性肿瘤、严重创伤、脓毒症、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12分、手术(尤其急诊手术)、转入ICU 前住院时间长、制动、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尤其股静脉)导管、血液净化治疗、使用肌松和镇静药物、应用缩血管药物、输注血小板和血栓预防失败,强调预防!,一般预防 机械预防 药物预防,DVT预防,对于存在高出血风险的ICU 病人,应采用机械方法预防DVT(推荐级别:1B) 一旦高出血风险降低,应开始药物预防或联合机械预防方法(推荐级别:1C) 对于存在中度DVT 风险并除外高出血风险的ICU 病人,应采用LMWH 或UFH 预防(推荐级别:1A ) 对于存在D

7、VT 高风险的ICU 病人,宜采用LMWH预防(推荐级别:2B) 在应用UFH 的过程中发生不能解释的血小板计数下降50%时,应该考虑病人是否发生HIT。如是,应停止应用UFH。如果必须应用抗凝的病人,可以应用非肝素制剂如达那肝素、重组水蛭素和阿加曲班 华法林是是DVT 长期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不用于ICU 病人急性期DVT的预防。,ICU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DVT预防,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 suggest against routine ultrasound screening for

8、DVT(Grade 2C) .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 suggest using LMWH or LDUH thromboprophylaxis over no prophylaxis(Grade 2C) .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ho are bleeding, or are at high risk for major bleeding, we suggest mechanical thromboprophylaxis with GCS(Grade 2C) or IPC(Grade 2C) until the b

9、leeding risk decreases, rather than no mechanical thromboprophylaxis. When bleeding risk decreases, we suggest that pharmacologic thromboprophylaxis be substituted for mechanical thromboprophylaxis(Grade 2C) .,DVT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 适应证: (1)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旦怀疑 VTE,应立即使用肝素抗凝治疗,而不能待确定诊断 (2)已确诊的静脉血栓形成 禁忌证:严重

10、出血素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高血压、两周内曾行大手术尤其颅内或眼科手术、近 23 个月曾发生脑出血及高度过敏的人 起始应用UFH 或LMWH,序贯华法林36 个月,并须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节华法林的剂量,DVT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疗程 对有症状的小腿 DVT, 疗程 612 周左右 由于术后或某些内科疾病, 导致的下肢近端 DVT,在危险因素去除后再继续抗凝 36 个月 没有明确原因的(特发性)DVT,疗程需 6 个月或更长 复发性 DVT, 或危险因素持续存在如恶性肿瘤、 易栓症、 抗心磷脂酶抗体综合征或因子缺乏、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下腔静脉滤器置放后均应

11、终身抗凝,PTE的治疗流程,溶栓期间勿同时抗凝。溶栓治疗结束后,监测APTT,当其低于正常值2倍,应重新开始规范抗凝治疗,确诊PTE,抗凝禁忌,无抗凝禁忌,抗凝治疗,是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液体治疗、升压,溶栓禁忌,考虑外科手术,无溶栓禁忌,溶栓治疗,心脏超声显示 右心功能不全,下腔静脉滤器,抗凝治疗安全 时,予抗凝并考 虑解除滤器,是,否,考虑,PTE的抗凝治疗,适应证: 不伴肺动脉高压及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急性 PTE 和非近端肢体 DVT,对于临床或实验室检查高度疑诊 PTE 而尚无确诊者,或已经确诊 DVT 但尚未治疗者,如无抗凝治疗禁忌证,均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同时进行下一步的确诊检查 禁

12、忌证: 活动性岀血、凝血机制障碍、血小板减少、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近期手术史、妊娠头 3 个月以及产前 6 周、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包渗出、动脉瘤 当确诊有急性PTE 时,上述情况大多数属于相对禁忌证,VTE肝素抗凝剂量,DIC的抗凝治疗,DIC,来自或引发微血管损伤,严重时将导致器官衰竭 对凝血的影响是从高凝开始,持续的高凝造成凝血物质耗竭,发生血液低凝 被称作“消耗性凝血病” 实验室指标: 凝血因子减少:BPC、Fig、出凝血时间 继发纤溶:FDP、D 二聚体、3P实验,DIC的治疗,去除病因及诱因-最根本有效的治疗 抗凝治疗-阻断病理过程 补充被消耗的凝血物质:血

13、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 DIC时存在纤溶亢进的证据,但不主张进行抗纤溶的治疗,因为与大量产生的纤维蛋白血栓相比,患者的纤溶能力实际上不足 脏器功能支持 评估实验室指标并调整治疗方案,DIC抗凝治疗,原则:早期应用,疗程足 肝素仍是首选 近年主张低剂量:成人6000-12000U/d,约300-600U/h,连续静滴,直至DIC完全控制 常规检测APTT,维持其在正常对照1.5-2.5倍 每8h复查实验室指标,评估疗效并调整治疗方案,DIC results in microvascular thrombosis, hypoperfusion, and subseq

14、uent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death,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版) 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2011 SISET 意大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和治疗指南 意大利血瘀血栓学会(SISET, Italian Society for 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2009 BCSH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 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 2009 日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专家共识 2001 ISTH 科学

15、与标准委员会通信: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定义、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及评分系统的意见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评分,DIC抗凝治疗,在血栓形成为主要矛盾的DIC患者,如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末端缺血所致的暴发性紫癜或皮肤血管梗死等应使用治疗剂量肝素 在血栓与出血危险共存的患者,应连续输注UFH 10U/kg.h 在重症或无出血的DIC患者,推荐使用预防剂量的UFH或LMWH,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Guidelin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